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专题辅导报告会上的讲稿
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专题辅导报告会上的讲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思勇(2010年6月11日)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就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这是反腐倡廉形势的需要,是干部学习培训的需要,更是干部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是我们县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都担负着一个单位的全面领导责任,工作任务重、工作责任大。大家的工作抓好了,全县的工作就上去了。大家的廉政建设搞好了,就能为全县反腐倡廉建设起表率的作用,就能有效推动全县形成廉洁从政的良好局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讲4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廉政准则》出台的背景。第二个问题是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重大意义。第三个问题是《廉政准则》的主要内容。第四个问题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第一个问题:《廉政准则》出台的背景今年的1月18日,经过多年的准备酝酿,《廉政准则》正式印发颁行,并于当日起实施。从2009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廉政准则》,到2010年1月12日,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讲话中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再到2010年2月23日,中央召开全国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中央就一份文件两次召开会议,足可见其分量之重。任何一部法规的出台,都是时代的产物,《廉政准则》也不例外。把握其出台的背景,应该从两大方面去认识。一个是宏观的方面。也就是从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来认识《廉政准则》出台的背景,这也是《廉政准则》出台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那么,近几年,反腐倡廉的形势如何?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成效比较明显,第二句话是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成效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一)始终保持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取得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据统计,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的25年里,共查办违纪案件总计达380万。其中,全国最高年份有87万,最低的也有65万,平均每届76万件,平均每年15.4万件,每月平均1.26万件。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后)至2008年11月,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有15.1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4960人。2009年1至11月,共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受处分的人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二)强化了对党内权力行使的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加强对权力行使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重点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三谈两述、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党内监督制度,加强了日常监督;设立11个巡视组对全国各省市进行巡视;坚持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推行“四公开”。(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1990年国务院成立纠风办以后,提出了“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据统计,仅2009年,通过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就减轻农民负担6.7亿元;各地取消涉及交通和车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17项,涉及金额392.49亿元;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1430个。(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等制度;积极实施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五)颁布实施了一批预防腐败的重要法规。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形成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一是构建了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核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主干,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重要补充,初步形成了党内法规体系。二是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从改革开放初期颁布《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1993年以后颁布“五条规定”、“31个不准”、“四条补充规定”及企业领导干部“四条规定”等,1997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到2004年颁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2007年颁布《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三是形成了违纪违法行为惩诫制度体系。2003年1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一系列行政处分部门规章的颁布执行,《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先后出台,以及《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等程序性法规的制定实施等,标志着违纪违法行为惩戒体系基本形成。四是进一步健全了规范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法规制度。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2005年7月,中央纪委发布的《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以及2004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标志着规范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刚才从5个方面说了成效显著的问题,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从2009年到现在全国反腐败工作情况,主要介绍反腐败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新方法及最新动向。(一)注重多元化反腐。理论和实践方面,反腐败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在形成由专门机关反腐发展到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反腐相结合的格局。因此,2009年中央推进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宏观层面上,开始认真研究和解决党内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从源头治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中观层面上,一是更加强注重制度反腐。2009年,更加注重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建设、预防制度建设、纠风制度建设和惩处制度建设。如2009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法规;中央纪委印发了《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是加强反腐倡廉组织建设。调整充实了巡视机构,目前,有30个省(区、市)建立了巡视工作领导机构,其中22个省(区、市)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有14个省(区、市)的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巡视办主任均为巡视工作领导机构成员,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协调职能。微观层面上,一是大力推进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农村、企业、学校、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方位、全覆盖。二是切实加强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2009年4月,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装备配置标准和实施办法的通知》,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一次专门就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作出规定。三是加大县级要害机关、部门的主官培训力度。2009年,对全国县级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上万名县级要害机关、部门的主官进行强化轮训。四是反腐败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民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使群众感受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实际成效。(二)构建立体反腐方略。反腐败方略呈现观念预防、科技预防、制度预防三者组合、齐头并进的新动向。一是观念预防、德治防腐、教育创新,是中央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组合方略的重要构件。党中央,一方面,将“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首条经验,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另一方面,树立重大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评选道德模范活动,树立了“航天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附图)、优秀纪检干部的代表王瑛(附图)、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等一批先进典型,倡导时代风尚。二是网络反腐、科技预防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又一看点。反腐倡廉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意味着不仅仅是法治惩腐、德治防腐,而且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惩治和预防腐败”。中央和地方因势利导,把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反腐的一个结合点,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动员方式的一个重要平台。《人民网》盘点了2009年8起“网络监督”、“网络反腐”案件:1、“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附图)2、网帖曝四川洪雅县官员餐后打砸饭馆——党内警告处分;3、“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已被停职;4、掌掴讲解员出言不逊“最牛团长夫人”——夫妇均被免职;5、网络曝光公费出国豪华游——广州海事法院院长被免职;6、河北省承德市牛圈子沟镇党委书记史国忠“要跳楼就去五楼”——已被免职;7、温州警方严处“警车遛狗”事件——当事人被免职;8、“贫困县女检察长开名车盖豪楼”——当事人被纪委调查,被给予党内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后主动请辞……为什么能这样?因为执政党更加重视网络监督、网络反腐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特别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此同时中央党校出版社在最近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意味着党在反腐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通过网络动员群众反腐,越来越重视网络所表达出来的反腐民情、民心、民意。三是监督制衡发力,反腐法规配套,制度预防成为当前反腐的一个明显特征。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部署,2009年共起草、修订出台的反腐法规有16件,起草修订将择机出台的反腐法规有26件,正在研究论证的反腐法规有8件。如: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
本文标题: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专题辅导报告会上的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