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1-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6月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进行部署,同时对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文件进行讨论研究。从4月中旬开始,我们根据市委中心组提出的要求,围绕“如何营造发展的人才高地”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并在市党政联席会议作了专题汇报。这是多年来我市就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的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活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刚才,大家就《靖江市2008-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计划》等4个政策文件进行了认真讨论,发表了很好的建议。会后,市人才办要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抓紧修改完善,尽快下发。下面,我根据市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结合调研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正确认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全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经济结构为导向的人才队伍构成基本形成。全市人才资源分布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变化。截止2007年底,-2-我市现有人才总量为56745人,约占人口总数的8.2%。其中党政人才2247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18人,专业技术人才26689人,技能人才21987人,农村实用人才856人,社会工作者人才448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4%、8%、47%、38.8%、1.5%和0.7%;各类高层次人才1520人,约占人才总量的2.68%。万人人才拥有量为860人。“十五”期末,我市人才资源在一、二、三产的分布比例为2.6:31.6:65.8,到2007年底调整为2.1:66.4:31.5。由此可以看出,我市人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布正应着产业结构本身的调整优化而进一步呈现良性变化。二是人才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大。就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年龄构成情况看,目前45岁以下的各类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73.8%,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45岁以下人数占两类人才总量的78%以上。人才资源的优势年龄构成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再从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上看,全市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共有28941人,占人才总量的51%,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人才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呈不断抬升的趋势。三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集聚功能日益增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沿江已形成了以新港园区、城南园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为平台的船舶修造、粮食加工、特色冶金、建材木业、港口物流、能源石化等六大主导产业。以产业为依托,对各类人才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以园区为例,六大主导产业在较短时间内集聚了一批较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其中在本行业(产业)有影响的专家型优秀经营管理人才8人;硕士以上学位38人,在全市同类人才中所占比重接近三分之一。技能人才中有高级技师和技师共210人,在全市同类人才中所占比-3-重超过一半。实践表明,以产业发展集聚优秀人才,以人为本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了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注重营造广纳群贤的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靖江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不断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坚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取向,初步建立了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符合靖江市情、具有靖江特色的本土人才培养之路。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先后建成科技创业园、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聚集靖江创造基础条件。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人才工作与发展的要求、与周边的市(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偏少,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根据统计口径,我市万人人才拥有量仅为860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江阴市的43.7%,宜兴市的55.6%。各类人才中高层次人才所占的比重偏低,为2.68%,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加低于江阴、宜兴等苏南县市。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在同类人才中所占的比例低于近邻泰兴,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7.8%,是江阴和宜兴的31%和36.7%。党政人才队伍中以通用型人才为主体,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型公共管理人才奇缺。企业经营管-4-理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两类人才中56岁及以上的占19.9%。二是人才使用效率不高,聚才效应不够明显。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人才使用效率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部分行业和领域超编缺才,对现有人才的考核机制不健全,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我市卫技人员共2754人,按服务人口测算,超出标准近600人,而另一方面卫生系统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又严重不足。再比如,农技人员大多数积压在城区,而对农技人员有着大量需求的农村基层一线却人才匮乏。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我市基础教育质量比较优良,对培养本土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每年靖江籍高校毕业生回归率却明显低于周边县市,这不仅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也影响到后续人才的培养。以2007年为例,靖江籍高校毕业生回靖工作的只有1064人,而当年被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3800人,回归率仅为28%。再就成熟型人才而言,上海苏南等地优于靖江的薪酬待遇和创业发展环境具有很强的诱惑力,靖江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成为成熟型人才“南流”的有利条件,这些都是造成我市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市已有近600名成熟型人才流失到上海及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总体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现象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有过较大规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偏少,我市现有的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绝大多数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伴随着乡镇和村办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文化水平、发展理念、经营管理能力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瓶颈。再从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年龄状况分析,全市百优企业厂长(经理)中50岁及以上的达到66%,其中30强企-5-业达到85%,企业经营管理者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企业如三马重工、金秋竹门业、三江电器等已经有意识地将第二代“掌门人”放在企业高管位置加强培养,但要成长为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经历一段过程。还有一些企业如皓月锁业等,后继乏人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该企业在全市百优企业中的排名已连续几年后移。四是技能人才匮乏,职业教育基础薄弱,资源分散,不能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市现有技能型人才21987人,占职工人数的16.9%,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在岗技术工人总量的5.4%,低于江苏省11.7%、泰州市9.4%的平均水平,与江阴市17.2%的水平差距更远。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很难形成合力,教育培训机构师资不足、基础薄弱的现象比较普遍。教育、卫生、农委等多个政府部门所属学校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投入分散,难以形成优势资源。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不相适应。五是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从我市现有人才市场来看,经营方式以举办会展式的现场招聘会为主,同时提供一些诸如人才招聘和求职信息发布、开展就业推荐等,这种粗放式的经营定位使得人才市场的服务方式单一,市场的集聚能力偏弱,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难以发挥到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二、要切实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我市“学赶苏南、后来居上”-6-目标追求的根本保证。人才的素质决定发展水平的高低,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市委在阐述“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目标时明确提出,当前要认真学习借鉴苏南“第一梯队”发展经验,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加快追赶苏南“第二梯队”,努力超越他们的发展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在人才培养、聚集上“学赶”和“居上”。苏南经济率先崛起,其成功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一名高层次人才,搞活一个产品,发展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没有人才就没有前途”。靖江要学赶苏南,就必须要有一支眼界开阔的领导干部队伍,有一支开拓进取的新一代企业家队伍,有一支创新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靖江要后来居上,必须从依靠物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模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方式更优,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态更好。以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以人才结构的优化,来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处于工业化后期、城市化加速期,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转型期,我市要迎难而上,实现目标追求,必须把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作为“学赶苏南、后来居上”的长远大计,大力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努力创造人才资源的新优势,引擎靖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的迫切需要。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提出了“以港兴市,港城相依”的战略部署,以及“十一五”期间高标准建设靖江港的目标任务。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又提出,要把“形成适应发展的人才结构”作为构建靖江科学发展特色的“六大结构”之一,作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的着力点,牢固确立人才是推进“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的生-7-命线。附着主体战略的快速推进,临江产业集群已迅速形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人才紧缺已成为主体战略推进的制约瓶颈。据调查,未来三年内,全市人才需求总量为7422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984人,专业技术人才3356人,技能型2160人。无论是我市布局的船舶修造、特色冶金、粮食、能源、木材五大临江产业,还是建设靖江港、发展现代物流,都需要依靠一流人才来促进和保障。我们必须直面问题,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深刻认识人才对推进主体战略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用战略的眼光、非常的措施加快构筑一个与建设靖江港、发展港区产业集群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新平台,以高层次人才集群来支撑产业集群,推进主体战略。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赢得区域竞争、跨越发展优势的制胜法宝。当前,区域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所依托的力量主要是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的争夺。因此,争夺高层次人才就成为区域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2003年,省委省政府启动长三角地区人才开发的一体化战略,使人才资源、人才资本流动加速,长三角各城市都将人才资源开发确立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列为一号工程。苏南发达地区凭借其经济实力、政策机制、产业格局已经获得了人才竞争的新优势,而且抢揽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无锡市制定了“530”计划,致力招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2007年,江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的意见》等。面对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竞争局面,我市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迅速确立强烈的人才竞争意识,明确人才资源开发的方向,明确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明确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建立灵活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抢先一步,快人一拍,-8-牢牢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努力形成在各领域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群体,构筑人才优势,赢得区
本文标题: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