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PPEC在高温化工冶金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篇农业微观经济组织8农业家庭经营9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0农业产业化经营8农业家庭经营8.1农业家庭经营的涵义与历史演变8.2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8.3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8.4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8.1.1农业家庭经营的涵义涵义:是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或家庭农场。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可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相适应,可以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8.1.2农业家庭经营的历史演变父权时代: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经营从属于氏族公社公有制,以氏族公社经济为主,小家庭经济为辅。奴隶社会:起初是家长奴隶制,家庭生产经营首先表现为作为奴隶主的家长支配着全部家产,支配着妻子、儿女和奴隶,家长自己也参加生产劳动。封建社会: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成为社会普遍的形式。农业家庭经营自给自足,农民在土地上的收获除向地主纳租以外,剩余主要是供家庭消费。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农场在欧美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民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自行决策,不依附于地主的独立经营的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独立自营的农场,农场主是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雇工一般不超过总劳动量的一半。目前在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占农场总数的90%以上,且最具有竞争力。社会主义制度在前苏联诞生以后:苏联首先在农村普遍建立了集体农庄,中国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试图以农业的合作化、集体化、国有化来代替家庭经营、消灭家庭经营,结果经济效率普遍低下,农产品的供给长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8.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原因8.2.1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8.2.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8.2.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8.2.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8.2.1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1.农产品是动植物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果,各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不可能具有并列性;2.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业劳动支出具有不均衡性;3.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8.2.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第一种协作方式:把不同专长的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少性。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周期性、生产过程的有序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只能按自然界的时间,即受季节约束的生长过程依次进行各种作业。农作物一般固定在土地上,不宜移动,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把非常大量的生产条件进行集结,采取多种和大量作业同步并进的办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同一时期的作业比较单一,不同时期的不同作业多数又往往可以由同一劳动者连续完成。协作的第二种方式:把具有相同专长的劳动集中在一起,生产相同的产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简单协作在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时优于独立劳动。例如播种、抢收、抗灾、兴修水利设施等生产活动,通过协作,可以及时完成作业,不误农时,做到丰产丰收。一旦超过此范围,至多不过是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甚至还不如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总和。因为这既要增加监督成本,又可能产生偷懒行为,还可能造成窝工浪费。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正如法国农业经济学家罗歇·韦利所说:“真正的农业,卓有成效的农业,一定要以个人负责为基础”。8.2.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1.多数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由单个人进行2.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关联性较小3.许多农业技术的运用并不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8.2.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1.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2.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有利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8.3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8.3.1国际上兼业农户类型的划分8.3.2农户兼业化的原因8.3.3农户兼业化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8.3.1国际上兼业农户类型的划分兼业农户: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兼业农户的划分标准各国不同:依据农业外部收入大小或比率划分,或者依据农业和农业外部劳动日数的分配划分。在德国,非农业收入不超过总收入的10%的农户称为专业农户;非农业收入超过总收入的10%,但不到总收入50%的农户成为第一兼业农户;非农业收入超过总收入50%的农户称为第二兼业农户。日本:专业农户是家庭成员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以务农为主的农户;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以外工作的称为兼业农户。其中:从农业中挣得的纯收入高于非农业总收入的兼业农户叫第一兼业农户非农业总收入超过农业纯收入的叫第二兼业农户美国:1969年把兼业农场定义为每年从事非农业劳动100天以上的商业性农场主。除了年销售额不到2500美元的农场以外,只要非农业劳动在100天以上者,不论农场的大小,都算是兼业农场。中国:把农户分为:纯农业户:农户中所有劳动力都从事农业,而不从事非农业;农业兼业户:约6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36%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非农业兼业户:约4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8.3.2农户兼业化的原因1.农业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不一致,是农户兼业经营的客观基础。2.农业贸易条件恶化、比较利益下降,使农户兼业化成为必然选择。3.对农户来说,保有土地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和一笔不断增加的财富。4.农业外部条件改善使农户兼业成为可能。8.3.3农户兼业化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国际上兼业农户的发展呈现出这样几个趋势:一是专业农户不断减少,兼业农户不断增加;二是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一兼农户不断减少,以农业收入为辅的二兼农户不断增加;三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小,兼业比重越大。兼业农户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许多好处1.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2.兼业农户的出现和大量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作用;3.它也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4.兼业农户由于有多种收入来源,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5.由于兼业农户大都住在农村,家中又有人在城市或非农产业就业,使其具有了双重身份,这对兼业农户在经济危机期间为自己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缓解大量农民涌向城市,防止城市的过度膨胀,避免农村人口的过度萎缩和农村社会的衰落,都是有好处的。农户兼业化所存在的问题但在兼业农户当中,也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在大生产排挤下许多兼业农户被淘汰和消失:一是被大农场、大企业吞并或收买;二是将土地租给专业农户或大型农场;三是某些小的农户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合,利用合作社和社会上的服务力量,完成各种作业,并且靠农业外的收入补贴等来获得生存。8.4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8.4.1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产生8.4.2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8.4.3家庭承包经营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8.4.4家庭承包经营的完善8.4.1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产生1.家庭承包经营的萌发阶段(78秋-80.9)2.家庭承包经营的全面发展阶段(80.9-81年底)3.家庭承包经营的确立阶段(82年春-84年初)8.4.2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集体统一经营对促进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生产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农田水利和其它公共设施的建设,一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的服务,组织开发性生产等都不是一家一户所能办到的,需要集体统一经营。8.4.3家庭承包经营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民经营自主权的经常遭到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规模经营狭小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8.4.4家庭承包经营的完善1.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3.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2.试论述为什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广泛存在?3.农业家庭经营为什么会出现兼业化?4.农户兼业化各有哪些利弊得失?5.中国家庭承包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完善?主要参考文献:林善浪:《中国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刘云梓:《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经济概论》,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年版,刘运梓:《农业组织与规模》,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年版天间征:《农业经营学》,农业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标题:PPEC在高温化工冶金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