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在彝区新生活运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正稿)
1在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翟占一(2010年4月20日)同志们:为贯彻落实省委奇葆书记“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重要指示精神,州委、州政府决定,从今年5月起到2012年底,集中三年左右时间,分宣传发动、整体推进、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在全州彝族聚居地区深入开展以移风易俗、禁毒防艾、环境治理、农村学校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部署大会,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动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彝区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凝聚和形成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新彝区,共同谱写凉山“跑步奔小康”新篇章。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2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之所以定名为“运动”,而不是“行动”或“活动”,其出发点就是要通过有组织、有目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推动“观念革命”和“意识新生”,破除那些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落后的生活习惯,培育、重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第一,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是贯彻落实省委奇葆书记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去年10月和今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两次深入我州视察调研,反复强调要“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树立讲卫生、爱清洁的意识,彻底改掉不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丢掉落后,追求先进,追求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倡导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省委、省政府正加紧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意见”、“两个规划”,以政策支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推动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既是推动凉山跨越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凉山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逾越之坎。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就是着眼凝聚加快推动凉山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共识,构建凉山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精神家园,向陈腐落后的生活方式宣战,大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文明的社会风尚,激发3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推动生活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第二,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凉山社会文明程度和对外形象的客观选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凉山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彝族先民以无比的智慧和惊人的才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繁荣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大历史。早在万年以前,彝族就发明了十月太阳历,堪称当时世界上最精确、最简便的天文历法,与玛雅文明并称为世界远古文明的“东西双璧”。古彝文化也曾东渡重洋、远播扶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不少日本人深入川滇彝区寻根问祖。“彝海结盟”的佳话至今传诵,彝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原西藏治自区党委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抗日名将龙云,著名诗人、作家吉狄马加,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著名节目主持人沙玛阿果,核物理学家杨镛、首位彝族博士巴莫阿依,等,都是彝族儿女的杰出代表,也是凉山各族人民的骄傲。但由于受两千多年奴隶制社会的禁锢,群山阻隔、信息闭塞、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严重滞后,一些奴隶社会残留下的生活方式仍未断绝,边远山区彝族群众生活状态还比较原始,“土墙草(石)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猪和羊”,仍是特困彝族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听天由命、安贫守穷的消极思想,“一匹马值一碗酒”、4“一年找来一顿吃”的落后观念,人畜混居、大操大办、买卖婚姻、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矮化和损害了凉山的对外形象。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文明进步的现代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那些落后的、不良的、消极的生活方式,既不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不符合彝区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大相径庭,必然会被历史、被人民抛弃和淘汰。第三,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是坚持“两手抓”、建设“全域凉山”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州区域、县域发展极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客观实际,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两手抓”、建设“全域凉山”的跨越式发展路径,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上战略全局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不发展是最大的不稳定,发展不好、发展不快是最大的不和谐”理念,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着眼大民生,促进大团结、大稳定、大和谐,立足大资源,推进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2009年,成功实现“保八争七”目标,全州经济总量升至全省第七位,GDP排名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升至第二位。全州彝区呈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速的良好态势,盐源经济总量接近40亿元,雷波经济总量超过20亿元,分列全州第五位和第七位;雷波、越西、盐源、昭觉、金阳、布拖、普格、美姑、5喜德9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雷波、越西、盐源、昭觉、金阳5县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盐源、甘洛、雷波、越西4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盐源县级财力进入全州前四强。2009年,州县财政投资7.63亿元实施“八大扶贫工程”,建设彝区“三房”危房改造试点村34个,完成彝区“三房”危房改造2万户(2003年以来,已累计改造10.5万户,今年将完成余下36383户“三房”危房改造任务),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全州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168.2万减少到52.9万)。但彝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彝族青壮年中,尚有32.4万人不懂汉语;彝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血吸虫、疟疾等地方病突出,毒品及艾滋病危害形势严峻,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装备、医护人员相对短缺,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鼓励支持民族聚居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民族团结,更加注重和谐稳定,以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为带动,提升群众的精神状态,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是彝区各族群众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落后的生活方式与科学发展观要求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加快发展,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彝6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向善、尚美的民族,率真耿直的民族个性、美仑美奂的彝族服饰、绚丽多姿的彝族歌舞、别具一格的民间工艺、深遂厚重的历史积淀,无不展示和寄托着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广大彝区群众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呼声急切而坚定。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思想观念的禁锢、世俗力量的束缚,贫困地区群众现代文明进程仍比较缓慢。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就是要在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的同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扶贫、扶智相统一,治穷、治病、治毒相结合,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主动移风易俗,不断转变生活态度、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过上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生活。全州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一定要深刻理解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倡导和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这一历史性任务,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变革、文化趋同化与多元化的选择调适关系,灵活性与协调性的有机统一关系,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和政府倡导性力量的良性互动关系,坚决避免绝对化倾向和对立倾向,从大处着眼,从细节抓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拓展,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落实,引导鼓励群众在弘扬民族文化中丢弃文化糟粕,在展示民族风情中丢弃陈规习俗,在发展文明生活中抛弃时代垃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帮助支持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7创造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二、紧紧围绕彝区新生活运动的目标要求,特别突出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外在体现,包括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习惯等诸多方面。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要按照“全面铺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选择群众最易接纳的方式,首先推进最易见到成效的工作,由点及面,由表入里,在宣传引导、教育倡导、建设推广、坚持和发展上狠下功夫,让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在彝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群众主体、主观能动的原则,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彝族聚居地区学校、乡村为重点,广泛开展“讲文明、尚科学、改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陈规陋习,主动移风易俗,树立清洁卫生、勤劳节俭、自尊自强、厚养薄葬新观念,着力解决“脏、乱、差”和铺张浪费、苦熬守穷、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营造健康文明生活环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新彝区、新凉山。力争通过三年努力,达到“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居住8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的目标。第一,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首要在于树立现代文明的思想意识,必须大力营造健康文明的浓郁氛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开展彝区新生活运动,必须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培养群众科学、健康、文明的思想意识。要坚持舆论先导,把加强宣传引导贯穿新生活运动的始终,结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紧扣“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彝区、新凉山”主题,以“新彝区、新风尚、新环境”为内容,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大造声势,大鼓干劲,大打一场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攻坚战。要强化主流媒体引导。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发布公益广告,策划专题讨论,开展群众访谈,挖掘正反典型,报道基层经验,抨击不文明现象,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浅显易懂的道理教育群众,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宣传攻势。要强化中小学校教育。坚持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从娃娃抓起,把学校作为培育现代文明公民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彝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展签名宣誓活动,从个人清洁、公共卫生、行为习惯、礼貌礼仪等生活细节抓起,把中小学生培养塑造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代新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要强化乡村文明宣讲。充分考虑我州部分彝区不通公路、不通广播电视,群众不懂汉语的客观实际,着力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上9下功夫。通过标语、板报、墙报、双语宣传单,召开党员会、村民小组会,组织宣传小分队、文艺演出队,干部包片宣讲、党员包户宣讲等多种方式,零距离交流,面对面宣讲,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家喻户晓,引导群众自觉养成现代文明的思想意识,做到勤洗手脸、勤洗脚、勤洗衣被、勤洗澡,不坐地下坐板凳、不睡地下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不喝生水喝开水,婚丧嫁娶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酗酒、赌博、吸毒贩毒的现象大幅减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在充分尊重群众、充分信任群众的基础上,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意义、作用,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社会各方的爱护支持讲深、讲透、讲明白,让群众产生高度的心理认同,使干部群众思想上相通、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同步。第二,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核心在于夯实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必须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加
本文标题:在彝区新生活运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正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