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考试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考试参考答案第一讲(山宗水源)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2.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3.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4.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恒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成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5.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民和县的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6.青海人口密集的河湟地区盛夏6至8月平均温度为5.4~19.9°,省会西宁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夏都”。7.青海是全国五牧区之一,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省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第四位。8.青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公认的野生动植物王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257种,其中分布于青海境内就有69种。9.为了有效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国家和青海省已批准建立了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玉树隆宝滩等著名保护区。10.青海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黄河上游是青海省水电资源最密集的地方。11.青海还是太阳能和风能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青海少数民族人口约25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一半。13.青海省目前共辖有1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14.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江河,他们的源头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南部高原。15.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总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仅半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430个。16.三江源头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海拔3450~6621米之间。17.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亚洲脊椎”的美称,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2500多公里。18.唐古拉山是青海境内最为险峻的一座山脉,它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被称为“青藏分水岭”。19.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20.河湟谷地是青海省内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人口稠密地区。1.青海省的总面积是72.1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四)。2.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3.青海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占全国(第三位)。4.青南高原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全省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5.青海东部季风区包括祁连山东部、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6.青海省气候特征干燥、少雨、多风、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7.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8.青海粮食作物中,闻名遐迩的地方特色作物是蚕豆和(马铃薯)。9.青海的牦牛数量始终保持在500万头左右,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10.青海共有各类野生经济作物75科、331属、(947)种。11.青海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省份,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1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咆哮5464公里,最后注入(渤海)。13.被称为“六国之水”的是(澜沧江)14.整个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一半)。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5.23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21%)16.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17.柴达木盆地最具优势的资源是(盐湖资源)。18.青海在已探明矿藏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19.青海河湟地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聚集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和近(80%)的耕地。20.青海省会西宁市辖境(七千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100余万的青藏高原中心城市。第二讲(西海春秋)1、距今约6000年前左右,青海地区进入了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2、马家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制陶业暨彩陶文化。3、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有不少是国家的艺术精品。例如1973年在大通上孙寨和1995年在同德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4、齐家文化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原始农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5、齐家文化的制陶业已经采用了轮制工艺,从而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了陶器质量。6、齐家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玉器,品种繁多,工艺精美,成为铜器之外齐家文化中最值得重视的文化元素。7、在民和喇家遗址出土了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所谓“王者之器”—被誉为“黄河磐石”的巨大的矩形石磐。8、公元前4世纪,青海河湟地区的羌人经历了一次民族大迁徙活动。9、为了巩固汉朝在河湟地区的统治和为长期经营作打算,赵充国上奏朝廷,在河湟地区罢兵屯田。10、叶延时期,以沙洲为政治中心,始设司马,长史等官职,正式建立吐谷浑政权。11、继阿柴之后,吐谷浑历代王国也都接受南朝的各种封号,与南朝之间通贡往来不断。12、吐谷浑时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大限度发挥了青海地区在东西交通中的作用,从而促成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繁荣。13、吐谷浑善于养马,培育出了千里马青海骢。14、北宋时期,青海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一个由吐蕃赞普后裔建立的政权,这就是角厮啰政权。15、唐代,饮茶成为青藏高原吐蕃等民族普遍的饮食习惯,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这时在农牧交易活动中,茶马互市渐渐兴起,并成为一般民族贸易的代名词。16、明朝建立三大茶马司后,又向青海、甘肃一带藏、撒拉、撒里畏吾儿等各族部落颁发“金牌信符”,确立了茶马征发制。17、雍正初年,清朝政府选定日月山东侧的丹噶尔作为农牧区间产品交易的“市口”,由此发展成为青海地区最大的农牧产品集散地。18、1929年1月26日,孙连仲发表通电宣布就任青海省政府主席。19、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20、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青海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1.马家窑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2.青海(东部)是马家窑文化分布的重要区域。3.(农业)是马家窑文化当时人们主要的生产形式。4.齐家文化的(半地穴式的白灰面房子)是人们在建筑技术史上的一大创举。5.卡约文化的(制铜业)比较发达,已经出土的斧、刀、矛等都比较精致。6.齐家文化最重要的事情是出现了(冶铜业)7.青海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一面青铜镜,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铜镜。8.追根溯源,(古代羌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华夏族的重要来源。9.秦汉时期,西羌主要以(游牧)为主。10.吐谷浑人善于养马,(马文化)也成为吐谷浑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资源。11.吐谷浑在海心山培育出了日行千里的马中精品(青海骢)。12.茶马互市最为兴盛是在(明代)。13.(明代)确立了茶马征发制。14.在西北地区盛行了千年之久的茶马互市制度在(清代)时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5.(嘉庆、道光)时期,是丹噶尔民族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16.商业的发达促进了丹噶尔城镇的繁荣,民国时期,丹噶尔便有了(小北京)的美誉。17.从建置沿革的角度上看,历代在今青海地区行政建置的重点是(东部河湟地区)18.北朝及隋唐时期,青海东部的行政建置在湟水流域主要有(鄯州)及其所属郡县,黄河流域主要是(廓州)及其所属郡县。19.卡约文化流行的是(单人葬),这种葬俗是当时人们特定宗教观念的一种表达。20.公元397年,乌孤在廉川堡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正式建立了秃发氏族政权,并以“凉”为国号,史称(南凉)第三讲(和谐家园)1.青海曾是羌人的故土。在黄河与湟水的滋养下,他们创造出了青海远古的灿烂文化。2.元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6个民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3.青海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官话。4.藏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5.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两个名字,“官名”是汉式姓名,体现了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交融。6.有“彩虹的使者”之誉的土族,有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纳顿”节。7.撒拉族的先民是中亚撒马尔罕一带突厥乌古斯部的一支。8.撒拉族注重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元三大节日。9.蒙古族的祭海,始于清朝,后来成为蒙古族节庆大典。10.青海地区的汉族是从中国内地迁移来的,民间传说青海汉族祖上是南京竹子巷人,明初因触犯马大脚,被太祖皇帝朱元璋发配到青海。11.回族的主要节日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开斋节已经成为青海回族的重大传统节日。12.“俄博”又叫“敖包”,在每年的7月13日至15日的祭俄博,是青海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13.青海汉族在端午节,庄稼人在家门、房门和屋檐上都要插上杨柳枝。14.“燃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纪念宗喀巴大师;二是作年终祈祷。15.回族丧葬讲究土葬、速葬、薄葬,显得质朴而简单。16.撒拉族结婚中新娘哭唱着走出家门,这叫“哭嫁”。17.土族的婚礼仪式隆重热烈,结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亲。18.在青海化隆县南部山区,当地部分藏族皈伊斯兰教,从而在文化上形成了半藏半回的独特风貌。19.道教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20.萨满教是原生性宗教。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1.在(西汉)时期,大批汉族进入河湟,青海第一次形成了多民族共存共生的局面。2.(藏族)族最初的主要成分是蕃化了的吐谷浑所属众羌及河湟汉民。3.(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厄鲁特部和硕特部南迁青海,成为今天青海蒙古族的先民。4.(土族和撒拉族)是在青海这块土地上孕育的青海“特有”的民族。5.(土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道教、萨满教。6.“手拿扁柏祭俄博”,俄博,蒙古语,高山上石块垒起的大堆,象征(护山之神)。7.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体现了汉回族文化的交融。8.(土族)青年妇女的“七彩袖”已成为土族的文化象征。9(汉族)结婚讲究“六彩”。10.藏族传统的葬俗有天葬、土葬、塔葬、水葬和火葬五种,至于采用何种葬仪主要取决于(喇嘛)的占卜。11.土族一般拉着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亲。白母羊象征着(纯洁和财富)。12.(土)族在婚礼中,新娘的亲属将一把红筷子撒在院子里,母亲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出墙外,表示姑娘已经出嫁。13.回族实行族内通婚,结婚时喝两碗红枣的牛奶,以示(白头偕老)。14.青海河湟汉族在腊八时,将河中取到的冰块放置在自家院子的四个墙角和院中央,以示来年的(丰收)。15.(赛马会)成为玉树民族文化的大汇展。16.穆斯林认为“(斋戒)能使有钱人尝尝饥饿的滋味,使其不要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尝到别人的痛苦”。17.在清代,(丹葛尔城)成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农牧产品最大的集散和贸易中心。18.“半长”是(藏)族的服饰。19.“轮子秋”是(土族)民族的体育娱乐活动。20.(蒙古族)居住蒙古包。第四讲(多元文化)1.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有两个重要系统,一个是发源于西部的昆仑神话,,一个是受昆仑神话影响而形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蓬莱神话。2.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有两个重要系统,这两大神话系统后来相互融合,形成了楚辞中的中原神话。3.《格萨尔》又名《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民族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4.史诗《格萨尔》内涵广阔,结构宏伟,主要分成降生、征战、结束三部分。5.史诗《格萨尔》三部分中,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6.史诗《格萨尔》征战部分的四大降魔史是《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和门岭大战。7.热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堆绣、建筑装饰等艺术门类。8.热贡艺术在创作传统上采用了兼容并蓄的手法,因而其艺术风格独特,在佛像造型方面具有俊美秀丽、端庄安详的特点。9.在众多的热贡艺术作品中,最引入注目的当属唐卡。10.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之为七月会,11.土族纳顿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加上参演者极尽狂欢之态,因而被一些学者称作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本文标题:地域文化青海省情考试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3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