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962号)和安委办发[2014]89号文件关于印发《****县落实湖州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湖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要求,围绕“两美”浙江、“两美”农业和绿色农业强省建设,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为基础,以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区位优势、生态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之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魅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二、建设目标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中“有效三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4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建成桑茶果等生态园24.9万亩,水产生态养殖标准化园区1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5个,茶叶繁育基地1个。完善农产品加工、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设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年实施面积分别达到60万亩次和17万亩次。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中“有效三品”种植面积比重提高到6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水产生态养殖标准化园区1.5万亩。建成覆盖城乡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把****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三、主要任务(一)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升级行动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肥和提高耕地地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15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万亩。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121”工程,万善园区建设规划,创新园区建设机制,着力提高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到本2015年,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5个,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三是着力推几绿色农产品基地设施装备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提高基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水平,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80%以上。(二)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保护行动以湖州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建设为抓手,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到2015年,全县建成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个,培育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20个。一是优化种养产业生态布局。调整划定禁限养区,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种类、规模和总量。统筹布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整体构建循环利用体系。二是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高效农药替代,到2015年,推广商品有机肥1.2万吨,化肥减量850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9万亩,农药减量19.5吨。扎实推进****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三是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认真落实生猪、温室龟鳖双控任务,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加快建立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无害化运行机制。到本2015年,生猪存栏和温室龟鳖养殖分别控制在5.1万头、10万平方米以下,累计建立畜禽粪便处理中心3个。四是积极推行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广实施“猪-沼-作物”、“茶-食用菌-作物”、“茶园-鸡”、“桑园-鸡”、“秸秆-碳”、“秸秆-笋-碳”、“林-鸡-有机肥-作物”、“稻-鳖共生”、“稻虾轮作”等特色循环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沼气多样化利用。(三)绿色农产品产业层次提升行动积极参与实施湖州市“4231”产业培育计划,推动绿色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推进现代茶桑果园区建设。打造原产地****白茶品牌,突出“白茶飘香观光休闲旅游精品带”建设;通过蚕桑生态博物馆建设和果桑基地培育,发展桑果采摘等休闲体验,弘扬蚕桑文化,稳定蚕桑产业发展;以打造“精品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到2015年,茶园总面积达到20.9万亩,桑园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果园总面积达到1.8万亩。二是发展蔬菜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蔬菜种植结构优化升级,推广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设施栽培应用率。到2015年,蔬菜生产播种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水生蔬菜和山地蔬菜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0.8万亩和2.4万亩。三是优化畜禽牧业产业布局。调整畜禽养殖规划,控制生猪养殖总量,优化家禽结构,发展草食动物,积极推进“湖羊产业振兴计划”实施。到2015年,创建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家。四是加快现代生态渔业建设。围绕渔业产业特色,加快渔业标准化示范应用,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到2015年,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水产生态养殖标准化园区达到1万亩,到2020年达到1.5万亩。五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结合我县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工作,依托绿色农产品基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建设工作。到场2015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县、示范点2个。(四)绿色农产品基地主体培育行动以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家庭农场。到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家庭农场30家。一是做大做强龙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基地、做大规模、打响品牌、增强带动能力。加大农业“招商选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农业企业。二是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同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合并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家庭农场。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中小型家庭农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五)绿色农产品品牌扩面提质行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标准技术,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提档升级。一是着力开展“三品”认证管理。对农业“两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评价和整体认定,本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条件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原则,对农产品认证实行分类管理,创建一批与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县有效期内“三品”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80个,绿色食品45个。二是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以创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支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注册认证,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到2015年,省级以上著(驰)名商标、国内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分别达到100件、3个。三是着力推进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以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产品营销大户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引导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创新营销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业态和营销网络,建设农产品营销专业网站,采取多渠道推广宣传本地品牌农产品。(六)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为宗旨,着力完善“四大体系”,实施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一是完善责任体系。落实农业部门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强化乡镇政府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和检测工作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二是完善检测体系。加强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加快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规范乡镇综合检测室建设,实行对公众免费开放。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自律性快速检测。三是构建追溯体系。以产地准出项目为抓手,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选择绿色农产品基地示范主体,加快推进二维码、产地编码等信息的实际应用,探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四强化执法体系。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开展“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实施基地动态监管。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农资集中配送,建立农资监管信息平台。(七)绿色农产品科技支撑提升行动围绕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转化能力,提高绿色农产品科技支撑水平。一是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紧紧抓住湖州市作为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体制机制创新省级试点的契机,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园、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基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完善我县“1+1+N”农推联盟建设,实现联盟服务绿色农产品基地内全覆盖,绿色农产品“全覆盖”。二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自主培育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围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建设茶苗、畜禽和蚕种繁育基地。三是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全国整体推进市试点为依托,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新建立新型职业培育模式。到2015年,全县持证职业农民达到900人以上。(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机制创新行动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着力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支撑、市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推进机制。积极争取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政策、项目上更多的支持,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同业部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上下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顺利完成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任务提供坚强保障。二是探索金融保险投入保障机制。以项目为载体畅通农业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格局,整合资金加大建设步伐,同时加大绿色农产品政策性保险投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的损失。三是建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研发、储藏、加工、流通的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性扶持,对带动能力强、贡献份额大的经营主体实行奖励,促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的有机衔接,形成一体化经营体系。四是完善农技推广创新机制。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农业“两区”为平台,以十大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为核心,优化提升“1+1+N”的农技研发和推广模式。五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以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为基础、以稻谷为租金、动态调整土地流转价格的新机制,推广整村流转、先股后转等新型流转方式,使土地向规模化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农产品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是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深入推进。县里将专门成立县级各部门为成员的****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实行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区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二)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资源,共同推进。制定出台土地流转、设施农业建设、规模生产经营、新品种引进、新技工术推广、三品认证管理、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惠农支农政策引导广大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切实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财政支农资金向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及其配套项目倾斜,拓宽基地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增加投入,鼓励和吸纳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三)广泛宣传,强化理念传播。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传媒宣传绿色农业,使社会公众认识绿色农业,接受绿色农产品,增强绿色消费理念,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奠定广泛
本文标题: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3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