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参照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1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地方文件-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各市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进一步规范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行为,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省教育厅参照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订了《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从互联网接入、校园网络环境、基础设施、教学应用、教师个人空间、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七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参照执行。如有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省教育厅。附件: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山西省教育厅2013年7月12日2附件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一、互联网接入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接入带宽1.互联网接入带宽应根据本校应用终端数量计算,应用终端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计算机设备;2.40个终端以下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4M;3.4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10M。每增加40个终端,带宽增加10M。具体带宽值可参考互联网带宽计算公式。接入方式接入带宽在10M以上的学校,统一采用光纤专线接入方式。公网IP采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的学校公网IP数量不少于两个。注:互联网带宽计算公式如下:互联网接入总带宽=终端个数×忙时用户集中系数×每终端平均接入带宽×用户平均带宽占用率/带宽利用率其中各参数含义如下:忙时用户集中系数:指每日最忙的1小时内在线信息点占总信息点比例,建议取值为50%。每终端平均接入带宽:考虑学校具体应用类型,建议取值为1M。用户平均带宽占用率:指忙时上网用户对带宽使用率,建议取值为40%。带宽利用率:指设计流量与实际带宽比率;建议取值为80%。各校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参数取值,原则上调整后的计算带宽不应小于建设计算带宽。实际带宽与计算值偏差范围不超过10%。3二、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网络架构1.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规模较小的校园网络也可采用两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2.主干带宽按1000M设计,100M到桌面;3.网络设备的性能应根据学校应用终端数量和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考虑实用性与可扩展性而定。网络出口设备1.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或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2.支持IPV4和IPV6。网络接入设备1.校园网络的核心设备选择中或高端三层交换机设备;2.校园网汇聚设备选择中或低端三层交换机设备;3.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下联百兆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覆盖范围1.网络信息点要实现校园全覆盖;2.每房间不少于2个网络端口,60平米以上的房间不少于4个网络端口;3.教室前、后墙各2个网络端口;4.办公室每办公位2个网络端口(可以是一主一备),并有冗余端口;5.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备课室等终端设备集中场所网络端口不少于4个,并配置冗余链路。布线规范1.采用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2.楼宇之间及超过100米的线路采用光纤;3.强、弱电分离部署,线路水平间距不小于15cm;4.线路两端应有清楚的独立标签。4地址规划1.校园网内的地址应以私有地址为主,并根据教学需要、安全需要、区域需要等划分不同的Vlan;2.原则上每个教室都应在不同的广播域,特殊情况除外。安全设备1.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2.校园网出口位置设置NAT设备及配套的NAT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NAT日志。无线网络1.校园无线网络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AP系统架构,提供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2.支持IEEE802.11n、IEEE802.11g、IEEE802.11b无线通信协议;3.AP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数进行合理设置,室内区域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75dBm,室外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65dBm,每AP最大接入终端小于30个。服务器1.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应配备专用的管理服务器;2.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不低于1000M。管理维护人员与制度1.50个终端以下的校园网要配备兼职管理人员,50个以上的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校园网管理维护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等专科以上学历,每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专业培训;3.制定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消防等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机房防火1.机房内部构造及装饰应采用防火材料;2.配置足够数量的机房专用灭火设备;3.满足国家关于机房防火和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机房制冷机房制冷量按设备发热量与机房空间大小核定。可参考公式:总制冷量(kw)=室内设备功率x0.8+0.16KW/㎡x机房面积。5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局域网和门户网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1.各级教育部门要搭建局域网办公环境:每间办公室均有信息点,100M到桌面,配备计算机。光纤接入互联网,带宽不低于10M;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有门户网站:提供信息发布、信息下载等服务,实现行政办公网络化。教育教学终端设备1.每个班级配备1台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终端;2.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至少配备1套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3.每个学科教研组至少配备1套含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内的常用数字设备。“班班通”教学环境1.每个班级配置1套多媒体设备,包括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音频扩音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其他教学设备等;2.显示终端可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触控一体机、交互式智能平板和投影机等;3.设备控制系统采用普通控制功能中控系统,实现对中控主机及连接的多媒体设备的控制和管理;4.多媒体讲台台面应有外接电源、音频、视频插座,有VGA、话筒、USB接口和网络接口,方便教师操作和使用;5.多媒体讲台内设备电源进线必须安装带漏电保护功能的电源开关;6.有技术人员负责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6信息技术教室1.每7个教学班至少配备1个信息技术教室。2.建成计算机局域网,以1000M光纤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3.多媒体计算机按本校最大额班容量配备,保证上课一生一机。4.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教师通过软件实现可控条件下的网络教学。5.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具有屏幕广播、多频道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黑屏、远程开关机、双向对讲、多人会话、电子画板、收发文件、电子签到等基本功能。6.有技术人员负责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多功能教室1.配备1套多媒体设备,并能对这些设备集中控制。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2.配备1套智能化、嵌入式录播设备,能实现拍摄自动跟踪定位,跟踪无盲区,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全自动多场景课程录制。3.录制的视频采用H.264压缩算法编码和FLASHMEDIA流媒体架构,录像文件采用FLV封装格式,分辨率1024*768或更高,能在WINDOWS下不使用特定播放器正常播放。支持校园网络直播和公网直播。4.按常规教室的两倍照度安装日光灯,采用三基色灯管。5.有技术人员负责录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7四、教学应用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具有教学应用、评价反思和终身学习的意识;2.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信息检索加工的方法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4.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径;5.规范、健康、公平地利用技术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信息技术课程1.所有中小学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高中每周一节,开设两年,开设年级为高一高二;初中每周一节,开设两年,开设年级为初一初二;小学每周一节,开设三年,开设年级为三、四、五年级。2.学校要根据课时工作量配备专职教师,以每周12—14课时为标准;3.各学段教师要达到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水平。高中: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初中、小学为计算机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4.各市、县要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5.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人负责,若代课教师兼任,要视机器维护情况计入一定的工作量。“班班通”应用1.所有教师能够利用“班班通”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2.坚持必要性原则,使“班班通”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3.教师能利用“班班通”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8数字校园应用1.建立网络备课系统,提供与学科配套的备课资源,提供教案协同编辑、学科符号公式编辑等功能,提供检索统计功能,支持远程协作备课。2.建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录制和回放、在线测试、题库管理、学习记录跟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功能。支持小组在线协作学习,动态生成各种学习报表。提供课程目录创建、课程资源管理功能。3.建立教学评价系统,提供评价指标设计与管理、在线测试、学习档案袋、生成评价报告等功能,支持教师、学生间的互评,支持家长参与师生的评价。五、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建设指标目标要求“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1.教师个人空间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根据教学进度,提供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素材和测试题等课程碎片化资源,具有答疑、测试、网络教研等多种教学功能,并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2.每位教师都能利用个人教学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等多种网络教学活动。3.学生学习空间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交作业、网络讨论、在线测试等各种学习服务和信息,并能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4.学习空间要支持多种移动终端学习形式,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和随时、随地、随意的交流合作。9“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保障1.省、市、县、校要根据“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指导意见”,分门别类地组织教师、学生建立个人空间,并不定期地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组织专题性的研讨与培训活动;2.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网络环境,并配备教学用计算机设备。六、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资源总量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资源总量不少于50G(包括自建与购买)。资源种类资源类型应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电子教材、示范课、试题、试卷、电子图书、软件工具、文献资料、素材资源等多种类型。资源规格1.数字化音频应用双声道,采样率不低于44.1KHz,压缩采用ACC(MPEG-4Part3)格式,码流率不低于128Kbps;2.视频制作至少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Part10:profile=main,1eve1=3.0)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1024Kbps,帧率25-30fps,分辨率720*576(4:3)或1024*576(16:9),封装格式采用MP4;3.图形格式采用gif、jpeg、png格式,像素不小于800*600。资源共建共享1.建立资源审核与评价机制;2.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每年自建资源总量不少于5G,其中视频以外的资源不少于1G;3.制定有资源建设与共享激励制度;4.资源建设与共享情况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挂钩。10资源管理平台1.提供基于标题、关键字、内容、资源类型、媒体形式、知识体系等多种方式的高效检索;2.提供单独上传,批量导入,数据库导入等多种资源入库方式;3.提供资源审核功能;4.提供资源日志与统计功能;5.具备资源评价功能;6.具备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资源维护等基础功能。管理制度与人员1.制定有资源管理制度。2.100个终端以上的学校应有专职或兼职资源管理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一次的业务培训。七、信息化管理建设标准建设指标目标要求教务管理1.提供教师信息、学科课程等管理功能;2.提
本文标题:参照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4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