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
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1-高二Ⅰ部地理必修(三)考点记忆内容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2.区域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图1-1-6)2.差异性:举例:我国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差异3.开放性:举例:经济全球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1.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差异2.表现:(题目一般以图、表形式出现,注意以下要素)(关注图上的图例)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二、我国的区域差异划分依据:地形、气候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以400毫米降水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为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测试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测试要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2-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匹兹堡的开发为例)(试卷上的案例所有版本都没有,但答案可通用)a、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c、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特点:对症下药,措施区域经济复苏,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区域获得再生的对策:(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环境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伙伴论)2.人地关系思想演变a、地理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b、人类中心论核心思想: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价:使人地关系对立,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测试要求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测试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3-c、人地伙伴论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评价: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2.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主要指资源分配公平,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2.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3.共同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4.阶段性原则:①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②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三、公众参与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中国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a、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b、资源问题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二、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a、人口战略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c、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d、稳定战略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测试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测试目标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4-三、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从材料中读出该区域的地理概况: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物)、产业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等全部或部分内容。2、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泥沙淤塞,使下游河床抬高,严重的形成“地上河”,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易形成洪涝灾害)(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土壤质地、气候特征、其他(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等)人为原因(主要):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方式、露天采矿、各种工程建设等)②破坏植被(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4、水土流失的治理(针对成因,“对症下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附:西北的荒漠化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土质疏松、生态脆弱人为因素(主要):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合理灌溉危害: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退化、草场沙化,沙尘暴盛行治理措施:人口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资源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草场、水资源以及能源,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沙障工程等。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可参照)一、鲁尔区早期优越区位条件:(要学会读图分析)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二、主要工业部门:(传统产业)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5-三、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a、生态环境恶化:b、传统工业衰落:衰落原因可概括为: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冲击四、整治措施★★★★★(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参考此措施)a、改造传统工业,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b、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附: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人教版)A:区位条件:1.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2.水源较为充足3.市场广阔4.位于中部,交通便利B:问题:1.交通运输条件不足2.环境污染严重C:对策: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轻工业等3.加强三废的治理能源的综合利用(以煤为核心的三条产业链)1煤—电—铝2煤—焦—化3煤—铁—钢环境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生态问题的根源是重化工业为主)(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为什么要调水?(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2)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往缺水地区.我国华北地区最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较少,径流量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的需求量大,②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6-二、工程方案(知道三条线路)1、东线方案扬州江都抽水站京杭大运河华北地区2、中线方案长江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北京、天津3、西线方案长江上游黄河上游三、深远影响(一)积极意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①改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②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生态效益:①美化环境②控制地面沉降③促进调入区生态的良性发展(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为例)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一)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三)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部东部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2、增加就业机会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状况2、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3、促进东部经济发展4、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编制:高二地理组冲刺期中,灭D争A-7-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看图例)1.自然环境:①地貌类型齐全(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②大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流域面积广,干支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2.自然资源:①水资源居全国首位;②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③水能资源丰富④森林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条件)3.城市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
本文标题: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