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2
四川雅安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一日2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麦浪邮箱:chenggongluck@qq.com手机:13121662202新浪微博:@心理学麦浪马春树博士催眠技术交流官方群QQ群:297430362身心微语言与接触疗法技术交流群:241628294博客:心理学麦浪博客目录一、什么是心理援助..................................................3二、主要的灾后心理援助宣传手册或书籍................................3三、灾后心理援助的阶段..............................................3四、灾后心理援助要注意的几点问题....................................4五、灾后心理援助存在的主要问题......................................5六、灾后心理援助必须要和社会工作相结合..............................5七、灾区心理援助的主要内容..........................................6八、如何提高心理援助的专业化水平....................................7九、心理援助的有效性判断............................................8十、雅安地震心理援助的十个建议......................................8十一、如何构建灾后学校心理援助体系..................................93十二、灾后心理援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2十三、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基本素质.....................................15十四、灾难面前如何采取应对措施.....................................15十五、地震后住院伤员的心理援助.....................................16十六、心理援助从何做起.............................................17十七、灾后心理援助如何与幸存者交谈.................................18一、什么是心理援助心理援助主要是指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投入到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心理援助定义为重大灾难后对受灾人群所提供的应对因灾难引发的各种心理困扰、心理创伤,以及逐步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所有心理帮助的途径与方法。这包括灾难初期所采取的心理急救以及之后长期的心理重建。二、主要的灾后心理援助宣传手册或书籍《灾后心理援助100问》、《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地震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教师、家长辅导手册》、《<我们一起度过>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手册》、《危机心理咨询的实施》、《四川灾后心理救助手册》、《四川灾区心理应急指南》、《心理自助》、《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创伤后应激障碍宣传手册》、《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手册》、《社会集体事件心理辅导手册》等等。三、灾后心理援助的阶段灾后重建三阶段:1个星期至一个月内,主要工作是生命安全的维护,包括生命救援、临时安置、危机处理以及需求评估等;1个月到半年时间,主要的工作目标是在安置服务、情绪安抚、赈灾措施、资源协调等;半年到3年或更长的时间,主要工作目标是生活重建、关怀弱势、心理重建等。4在第1个阶段,也称为心理急救阶段,此时心理援助者、社会工作者,也包括其他援助人员,如行政人员、医生、志愿者等等,都要以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的维护为第一工作目标,在此阶段,心理援助者、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工作对象是一致的,陪伴以及协助衣食住行的生活安置更是心理帮助的重要方法。第2个阶段,心理援助工作者多是临时性、短暂性组成心理援助队进入灾区,在安置点参与诸多社会工作服务,以此与受灾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任,同时运用特定的心理专业方法为愿意接受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援助。并且也主动在灾区开展多样性心理工作,如心理教育、哀伤辅导等。同时着手建立相对稳定的心理援助机构,主动了解受灾群众需求,探寻有效的心理援助方法。第3个阶段,心理援助工作者在灾区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心理援助机构,有固定的工作人员。但仍然关注灾区民生,理解灾区群众整体生存、生态环境的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帮助所在社区进行生活重建和社区重建。更着手于向灾区群众进行心理重建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对丧亲者、致残者、经济严重困难者等提供系统的心理帮助,对日益显现的严重心理创伤者提供直接的心理干预。表1灾害心理的时间进程四、灾后心理援助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地震心理援助对象是正常人,不是病人,许多灾后反应属正常反应,不要不加区分的主动心理介入;2、心理援助的目的是防止恐慌和焦虑情绪蔓延;3、最好有专业人士督导,熟人之间相互支持,调动家庭和社区资源;4、向受灾群众提供长期的心理援助,而不是灾前的扎堆援助;5、建立稳定的社会生态系统,让受灾民众获得安全感;6、避免产生二次伤害;7、灾区人民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比心理问题的解决更为迫切,家人安全的确定、有场所居住、饮食有保障才能较好消除压力和痛苦;8、一些看似不属心理援助的行为如看电影、帮助生产自救、带灾区小朋友玩等,可以帮助情绪得到疏泄。5五、灾后心理援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缺乏协同作战,援助行动无序:汶川地震后据四川省心理学会统计,震后1个月,先后有500多个心理学相关组织共计数千人进入灾区。这些组织和人员的志愿服务对灾难发生初期灾民的心理疏导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心理援助缺乏国家层面的组织与协调,各个省份和地区隶属不同组织的心理援助队伍纷纷赶赴灾区,并以各自的观点和本领分别寻找服务区域和服务人群[。其结果是,在帮助灾民修复心灵创伤作出一定贡献的同时,也出现各种类似于制造二度创伤、作秀、走过场等一系列问题。譬如,心理援助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有些地方各路人马/纷至沓来,甚至/过剩,而有的地方则极为匮乏。其二,专业人员数量有限,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心理援助人员仅是挨个帐篷地寻访灾民谈话,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创伤治疗经验,常常把人家的心理伤口打开就完事走人,这无疑造成了受助者的二次心理创伤。其次,面对受灾地区的群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幼小孩童,不管他们是否存在灾后心理问题,总是过于热心甚至过度地干预。其实,这种忽视了助人自助原则的过分保护是滋长求助者依赖情绪的土壤,削弱了他们/自我修复和成长。再如,团体训练和团队游戏被广泛使用,但内容单一、大同小异且缺乏引导与干预技术的活动,往往缺乏治疗效果。还有,面对心理受创较严重的成年人个案,采用较多的是诸如通过求助者回忆、倾吐等方式宣泄内心负性情绪的简单辅导方式,较少利用诸如情志相克、保险箱等各种更专业的干预技术。为了追求干预的效果,过于急功近利,而忽视对受灾人员自身心理康复过程的尊重。另外,面对失去家庭成员的受灾人员,哀伤治疗不到位也是造成某些二度心理创伤的原因之一。其三,可持续差:大多数匆匆赶到灾区的心理救援组织都缺乏长期的考虑与安排,流动性很强。志愿者、心理援助者奔赴灾区对安抚受灾民众的心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长久,一拨来了一拨又走了,其结果必然是需要救援的人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反而可能会在这种走马灯式的心理救援行动中失去安全感而深受其害。况且,每次面对新的救援者,他们可能因为一遍遍复述自己的不幸,使受伤的心灵更难愈合。此外,如果心理援助的后续工作不能及时跟上,今后将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对儿童而言,如果心理创伤和PTSD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态人格;对失去亲人的哀伤情绪的处理如果不彻底,就容易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诚如有学者在地震发生后给我们的醒示:不能保证对灾民进行持续援助的心理援助者和团体,不可以直接和灾民接触。六、灾后心理援助必须要和社会工作相结合其一,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者直接进入受灾现场,不管是心理急救还是心理6重建,从现实生活入手与受灾群众接触,并提供实际的援助,如帮助安置、转移受灾群众,提供受灾信息,帮助搭建帐篷,照顾孩子,送医送药等。所有这一切似乎在扮演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其二,大量使用社会工作方法。比如个案管理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等。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新发展出来的一种助人模式,一些在安置点或学校心理援助站的工作人员,对于有多重问题的受助者如孤儿,进行档案建立,评估各种需要,积极寻找各种资源帮助他们,如寻找经济资助、联系其他幸存亲人等。社区工作方法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灾区安置点为群众播放电影,入户家访,鼓励并帮助丧亲家庭用民间的方式进行哀伤,帮助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等。其三,在社会工作中,与受灾群众逐步建立信任感,自然引入心理干预的方法和达成心理工作的目标。扫棚是灾后社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工作者走访每个帐篷、板房,了解受灾群众的实际需要,也同时进行安抚工作。许多心理援助工作者也进行扫棚工作,在工作中及时了解和发现受灾群众的心理需要,依据专业的经验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发现的心理问题,做及时可行的心理疏导,对于发现的严重心理创伤者,建议其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更深入的治疗。其四,将社会工作方法与心理援助方法并用。在灾区一些心理援助工作者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采取多元、整合的方式,以对某县幸存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干预工作为例,这些幸存医务工作者被分批组织到景色优美、环境条件良好的疗养地居住几日,由心理专业工作者陪同,其间既有对他们进行团体心理干预,个别心理辅导,更多的心理工作者和他们一起吃饭、打牌、唱卡拉OK、游玩散步等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使这些幸存医务工作者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与这些心理工作人员建立起彼此信任关系,为心理干预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可能。团体心理干预等心理援助的工作方法,也对他们所经历的创伤提供了直接的干预。不同工作手法相互促进,各显其能。七、灾区心理援助的主要内容灾后初期心理援助内容:第一阶段灾后24小时~3个月内,在灾后初期心理援助阶段,对普通人群只需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通过心理宣传、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对他们提供公共的心理援助,其心理伤害在短期内就可以得到治愈。针对普通人群,在集中安置的情况下建议实施分组管理,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培训,负责本小组的心理危机管理,以建立起新的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同时,依靠各方力量参与,与当地民政部门、学校、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等部门及组织建立联系,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让其协助参与、支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此外,利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鼓励灾民接受心理援助,并鼓励他们通过援助和培训从心理援助客体转换为心理援助主体。重点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在灾后初期3个月内主要是指第1级人群,即亲历灾难的幸存者。他们的急性期心理表现在地震后或伤残之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时间可持续1~2周。对于这类7人群一般是灾后4周之内需要心理专家及时对他们进行紧急心理干预,提供急性应激干预。灾后中期阶段心理援助内容:社区中期心理援助时间是指灾后3个月到灾后1年内。中期援助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援助客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倾听技术,即以同情、真诚、尊重、接纳、中立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做出反应。中期援助的方法包括:1通过小组沟通与交流、倾听音乐等方式帮助受灾者宣泄情感;助人自助、让受灾者充当志愿者,倾听、陪伴与身体抚慰,对死难者进行告别仪式等。灾后中期的心理干预,应以心理专业人员为骨干,带动当地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干预网络,对于发现精神创伤与压力后应激反应严重的社区灾民,要立即实施干预。只有这样,心理干预的网络系统与
本文标题: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