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环节1教学资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要过程多媒体导学案自主学习如:创设导入:展示地震视频,教师提问视频显示的是什么灾害?(观察地震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做概念辨析,如:震中与震源;震级与烈度等教师给出导学案:1.地壳中长期积累的急剧释放出来,以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大小的等级。3.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的程度。影响因素有震源深度、震中距等。4.C为B为BC为AB为。D为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相同的各点连结成的曲线。思考:1.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2.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订正总结,并强调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学生观看视频,认真思考然后作答。(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地震,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视频后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填写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学生回答自己填写的内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多媒体导学案合作探究如:承转(探究活动一)依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分析出世界地震分布规律和中国地震分布的特点。1.教师展示《中国在世界地震带中的位置图》,逐一提出以下问题:(1)读图说出世界上哪些地方多发地震?总结出两大地震带?学生回答后追问(2)为什么这些地方多地震分布?既复习了板块构造理论,又为后面讲地震成因做铺垫。(3)为什么中国多地震分布?引出下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和《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等。2.据图说出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大陆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断层活动活跃的地区。出示资料,学生进行分析资料一:雅安地震发生后,次生灾害已经显现。据报道,昨天芦山县宝胜和玉溪河金鸡峡形成堰塞湖,沫东水库、苗溪水库出现裂缝,下游人员已组织撤离。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也提醒,芦山、宝兴两县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资料和图片信息总结地震危害。教师小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出现次生灾害。小结:今天我们讨论了地震的成因、分布规律,我们知道了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机制是有关的,同时我们了解了地震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灾害分析的方法分为成因、分布、危害、防御措施四个部分,在其他灾害学习中可以应用。学生在讲台上依据图来回答,提高学生参与地积极性与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一中的第二问。(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该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所在)设计3意图与板书设计等该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主要讲了成因、分布、危害和措施,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来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地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引发次生灾害断裂构造带震前、震中、震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原因分布危害措施
本文标题:地震灾害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