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场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提纲
1场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提纲1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域所在县区、地理坐标、四界,面积等。1.2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候、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因子等.1.3动植物与矿产资源1.3.1植物资源科、属、种,乔、灌、草的主要种类及数量,林特产品资源及受保护种类。1.3.2动物资源1.3.3矿产资源1.4社会经济情况辖区乡镇、总人口、劳动力,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人均年收入和生活水平,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社会文教、医疗卫生等。2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管理状况评价2.1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2.1.1各类土地面积、权属、蓄积2.1.2国有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林地利用现状,有林地按优势树种面积、蓄积,林分各龄组面积蓄积,林分各龄组单位面积蓄积,各林种面积蓄积构成,天然林人工林面积蓄积及主要优势树种面积蓄积等。2.1.3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年生长量,龄组和群落结构,林木总生长率等生长指标;林地平均坡度,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等立地质量评价。2.2经营管理现状及评价1996年以来的次生林综合培育,天保工程建设,造林育苗,分类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时间尺度:2009年-1018年,下同)3.1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3.2森林经营规模和经营目标3.2.1经营目标森林增长目标:森林覆被率、有林地比率、现有林分平均蓄积量提高情况。木材生产目标:年经营性蓄积消耗,生产木材。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实际,包括森林旅游开发、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林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规模及预期效益。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年增长及其构成。3.2.2森林经营规模2根据立地条件和林分情况,对已达到抚育、择伐、更新采伐标准和急需进行培育的林分进行采伐作业;对宜林地、疏林地进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低质低效林分进行改造。未来10年间,拟安排各项经营任务情况。4总体布局下一经理期应当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天然林保护;二是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在局部立地条件较好地段,开展对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科学培育。三是立足实际,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利用木材、木制品和其他非木质产品,包括林副产品、种质资源、旅游资源。增强经济实力;四是根据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的总体目标的要求,逐步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林场。林业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在乡村和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示范、骨干和带动作用。五是在下一经理期需要着重解决的其他问题。4.1管护等级划分封禁管护,重点管护,一般管护的区划标准、对象、面积及其管护标准,责权利划分4.2森林功能区划4.2.1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白皮松集中分布区,珍稀植物富集区,地带性顶级群落,其它高价值保护区域。4.2.2森林游憩区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林地,卧牛山、太阳山、西沟峡、白云观、榜沙河、峡口等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林地及面积为。绿色旅游经济带,包括“宝天”高速公路、310、316线两侧具有旅游开发及相关功能的林地及面积。生态休闲林,包括林区内乡镇周围具有较高游憩功能的其他林地及面积。4.2.3人文遗产保护区麦积山石窟、仙人崖、净土寺、放马滩秦汉墓、仙人关、蜀陇大道、青泥古道等人文遗产的周围及其相关林地及面积。4.2.4水土保持用材林区黄河流域的其它林地。4.2.5水源涵养用材林区长江流域的其它林地。3森林功能区面积表功能区功能小区面积(hm2)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保护区白皮松保护区小计森林游憩区人文景观区森林公园绿色通道生态休闲区小计其他水土保持用材林区水源涵养用材林区小计合计4.3产业发展布局及发展目标4.3.1林木种苗体系建设4.3.2绿化苗木培育体系建设4.3.3林副产品生产与加工4.3.4森林旅游4.3.5其它5森林经营类型森林经营类型是根据森林培育和发展的需要,将林地按照经营技术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措施体系,是落实森林经理技术、实现持续利用的完整实体。经营类型划分是编制场级森林经营方案的核心和重点,按照满足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经营的要求,以及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层层控制的原则进行划分。5.1经营管理类型根据生态重要性和区域生态敏感性两个层面的指标,将林地划为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保护经营区和集约经营区四个经营管理类型。5.1.1指导标准1、各森林功能区生态重要性等级根据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和《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技术操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对各森林功能区受保护对象或区域的重要性确定生态重要程度,分为极端重要(A级)、非常重要(B级)、比较重要(C级)、一般(D级)四个等级,见下表。4森林功能区A级B级C级D级水土保持区渭河干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坡度40以上的林地渭河干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其他林地渭河的一级支流向上延伸10公里以内两侧第一层山脊内的林地渭河的一级支流向上延伸11公里以外两侧第一层山脊内的林地及其他林地水源涵养区嘉陵江干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坡度40以上的林地嘉陵江干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其余林地嘉陵江一级支流向上延伸15公里以内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嘉陵江一级支流向上延伸16公里以外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及其余林地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和麦草沟、黑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小陇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白皮松集中分布区珍稀植物富集区森林游憩区麦积山石窟、仙人崖、净土寺、灵官殿、观音庙等人文遗迹的周围及其相关林地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林地,卧牛山、太阳山、西沟峡、白云观、榜沙河、峡口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林地。“宝天”高速公路、310、316线绿色通道及林区内乡镇周围具有较高游憩功能的林地2、生态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依据《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技术操作细则》(2007年),结合小陇山林区实际,选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裸岩率、农田分布特点等指标将林地划分为:极端脆弱(一级)、非常脆弱(二级),比较脆弱(三级)和一般(四级)四个等级。生态脆弱性等级划分因子及其域值表因子生态脆弱性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坡度、坡向≤44°阳坡>45°41°—44°阴坡36°—44°半阳坡41°—44°半阴坡36°—40°阴坡<36°半阳坡36°—40°半阴坡<35°阴坡<35°半阴坡盖度≤0.30.4—0.50.6—0.8>0.8裸岩率>15%11%—15%6%—10%≤5%农田分布特点面积大、集中连片面积较大、交错分布零星分布将各功能区生态重要程度按极端重要(A级)、非常重要(B级)、比较重要(C级)、一般(D级)横向排列,生态脆弱等级按极端脆弱(1级)、非常脆弱(2级)、比较脆弱(3级),一般脆弱(4级)纵向排列,形成4×4矩阵。在矩阵中,按森林管理的严格程度划分16种类型,4个管理经营管理类型,分别划分为严格保护区(A1、A2、B1)、重点保护区(A3、B2、C1、C2、D1)、保护经营区(A4、B3、B4、C3、D2)、集约经营区(D3、C4、D4)。指标层生态重要性55.1.2区划结果按照以上标准,将林地按照保护等级由高到低、经营强度由弱到强的原则划为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保护经营区和集约经营区四个经营管理类型。以小班为单元进行了区划,以森林功能区为单位统计,区划结果见下表,森林功能区经营管理类型林地利用现状详见附表。原则上严格保护区要以有林地和灌木林为主。重点保护区除了有林地和灌木林以外,允许有少量宜林地和疏林地。其它两类的划分对地雷暂不做限制。经营管理区区划表单位:hm2管理类型功能区合计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保护经营区集约经营区总计%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白皮松集中分布区珍稀植物富集区小计森林游憩区人文景观森林公园绿色通道生态休闲区小计5.2经营目标类型5.2.1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经营类型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经营目标类型表亚林种经营目标类型名称代码培育目标防护林水源涵养林1-1嘉陵江上游、集水区水源地保护生态脆弱等级级别ABCD1A1B1C1D12A2B2C2D23A3B3C3D34A4B4C4D46水土保持林2-1渭河流域水土保持及水质保护特用林自然保护区林3-3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景观良种、采种基地3-2种子园、母树林森林公园3-3风景林,发挥生态景观要素的异质性,其他特用林3-4国防林、名胜古迹林绿色通道3-5风景、休闲珍稀树种和保护区3-6改善和提高结构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白皮松林3-7改善和提高结构多样性、空间异质性严格、重点保护区目标类型林地面积统计表单位:hm2经营目标类型名称代码合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小计水源涵养林1-1水土保持林2-1自然保护区林3-1良种、采种基地3-2森林公园3-3国防林3-4绿色通道3-5珍稀树种保护区3-6白皮松林3-75.2.2保护经营区、集约经营区经营目标类型保护经营、集约经营区经营类型表经营类型名称代码培育目标(参考)栎类大径材4-1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7栎类中小径材4-2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8红桦林大径材4-3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硬阔林大径材4-4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硬阔林中径材4-5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6落叶松大径材4-6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2落叶松中小径材4-7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0油松大径材4-8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油松中小径材4-9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8华山松大径材4-10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华山松中小径材4-11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8针叶混交林大径材4-12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2针叶混交林中小径材4-13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8阔叶混交林大中径材4-14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6针阔混交林大径材4-15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针阔混交林中小径材4-16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6软阔叶林中大径材4-17林分平均胸径大于14云、冷杉大径材4-18林分平均胸径大于24云杉大径材5-1栎类7成以上栓皮栎经济林5-2栓皮栎占5成以上保护经营、集约经营区目标类型林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经营目标类型名称代码合计有林地其他小计栎类大径材4-1栎类中小径材4-2红桦林大径材4-3硬阔林大径材4-4硬阔林中小径材4-5落叶松大径材4-6落叶松中小径材4-7油松大径材4-8油松中小径材4-9华山松大径材4-10华山松中小径材4-11针叶混交林大径材4-12针叶混交林中小径材4-13阔叶混交林大中径材4-14针阔混交林大径材4-15针阔混交林中小径材4-16软阔叶林中大径材4-17云、冷杉大径材4-18橡籽经济林5-1栓皮栎经济林5-25.3经营技术类型及经营特征85.3.1区划结果严格保护区,区划封禁管护类型、自然恢复类型;重点保护区,区划更新修复类型、优化培育类型;保护经营区,区划优化培育类型、利用经营类型、改造经营类型、生态重建类型、特殊经营类型;集约经营区。区划利用经营类型、改造经营类型生态重建类型、特殊经营类型。分区面积见下表。经营技术类型分区林地面积统计表单位:hm2管理类型计封禁管护类型自然恢复类型更新修复类型优化培育类型利用经营类型改造经营类型生态重建类型特殊经营类型计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集约经营5.3.2经营技术类型经营特征(一)封禁管护类型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维持特有自然景观等为目标。主要措施为封禁管护。全面加强、禁止一切采伐活动。严禁采脂(籽)、放牧、砍柴、割草。封禁管护为主导措施。(二)自然恢复类型区划对象主要为严格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主要措施为封山育林,旨在提高密度,扩大盖度,提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封山育林为主导措施。(三)更新修复类型区划对象为重点保护区天然更新不良、近成过熟的有林地、宜林地。主要措施为择伐更新(更
本文标题:场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