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八年抗战八年泪,一寸山河一寸血。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城外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在亚洲打响了。不久,日军又以“虹桥事件”为藉口,发动进攻我国经济中心上海的“八•一三事变”,直逼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日本侵略军在战争初期即暴露嗜血本性: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或活埋的有19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具。屠城血证,成为“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候!“八•一三”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界爱国人士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正面战场多次组织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军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起卫国的新的长城。1937年8月13日至同年11月的淞沪会战,空前激烈的宝山、罗店血战,八百勇士坚守四行仓库……中国军队坚守三月,歼敌6万余人,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张自忠、庞炳勋率军在临沂重创日军,粉碎了日军会师计划,为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奠定基础。。。。1943年春夏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反法西斯盟军在各条战线展开了战略反攻。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5月中旬美英联军胜利结束北非战事,9月上旬,意大利投降。1945年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临近最后胜利。5月8日,法西斯德国签字投降,欧洲战争宣告结束,盟军作战重心东移集中对付法西斯日本。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迎接大反攻作好了思想、组织和军事上的准备。在日本拒绝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的《波茨坦公告》,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后,中国从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向拒降的日伪军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迫使日本侵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二、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中国战场歼敌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苏联著名将领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感慨:“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没有谁能否认,如果没有中国的浴血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中国的命运与亚洲的命运,与世界和平的希望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一次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展现中国抗战的荷兰导演伊文思曾说,“我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在卢沟桥畔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英勇悲壮的抗日战争,凝聚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宽阔胸怀。一年前,一部题为《对照记:犹在镜中》的纪录片,让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犹太摄影师沈石蒂在上海的传奇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近3万名欧洲犹太难民,中国人民的仁爱与善意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战后,国民政府曾用中国军舰,把200多万滞留在华的日本俘侨送回日本。中国人民还收留了2800多名被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孩子,在自己缺衣少食的艰难岁月里,给了他们最温暖的佑护。1978年,48岁的战后遗孤铃木则子回到日本后说:“遗留孤儿和遗留妇女不应该忘记拥有两个祖国的骄傲。”1944年9月,美国敦巴顿橡树园里,各国代表规划战后世界。一位美国代表认为,“为了世界其余部分流过鲜血的四个大国”,有权奠定未来国际组织的基础。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的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二战后,中国加入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个国际多边条约,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从主张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到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到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6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努力“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这是一个度尽劫波的国家对世界的承诺和贡献。三、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未来是我们塑造的今天的和平,不是在一片空地上构建的大厦,而是在战后秩序这个基本框架中建设起来的。离开这一框架,突破这一框架,得来的不会是和平而只能是战争危险。确保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成果,是亚洲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基础,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一砖一瓦都动摇不得。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为基础,才谈得上遏制并清除法西斯主义思潮的生存土壤。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屡屡制造事端,引来国际社会强烈不满。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挑战的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美化的是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历史;妄图修改和平宪法、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威胁的是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二战结束已近70年,这些闹剧仍不断在日本上演,充分表明,日本建立的所谓和平体制并没有对军国主义的复活形成有效的遏制。现在,安倍政府又要借修改宪法来实现重新武装,日本不仅要做政治大国,还要做军事大国,怎能让爱好和平的亚洲和世界人民放心?《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构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根据这两个文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历史不应是记忆的负担,而应是理智的启迪。今天的人类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清除军国主义泛滥的根源,人类能够拥有改变战争与和平“交替循环”的智慧和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而哲学家康德在其《论永久和平》中说,永久和平最终将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降临:或者由于人类的洞察力,或者因为在巨大的冲突和灾难面前,除了永久和平人类别无他选。我们正处于这样的历史关头,需要以一代人富有远见的洞察,为整个人类赢得未来。谨以此文献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以及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献给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浴血奋战的志士,以及所有为人类和平与解放事业奋斗的人们。他们的英名不朽,和平的光芒永在。
本文标题:反法西斯胜利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6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