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点分析本章内容框架结构一、变态心理学概述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四、常见精神障碍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六、心理不健康状态八、压力与健康一、变态心理学概述(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1)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2)精神病学:属于临床医学分支,针对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二)学科简史1、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1)公元前400年,希波克利特提出体液学说,这一推论中,已经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2)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心理异常被看做魔鬼附身,各种酷刑横加在患者身上。(3)文艺复兴时,自然科学的出现,再一次将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4)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几乎与此同时,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了“细菌理论”。2、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A.潜意识: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B.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认为是神经症的重要起因。弗洛伊德推演判断: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冠名为“力比多”。“力比多”在幼年期的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阶段。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本我”(“快乐原则”活动)、“自我”(“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道德原则”活动)。焦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焦虑。“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焦虑。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巴甫洛夫认为,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首先提出“潜能”概念(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一)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的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三、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一)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2、思维障碍3、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4、自知力障碍(二)情绪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三)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增强2、意志缺乏3、意志减退4、精神运动性兴奋5、精神运动性抑制(一)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2、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ABC)(A)强迫性思维(B)思维奔逸(C)破裂性思维(D)思维鸣响思维贫乏者在回答问题时(D)(A)语言中断(B)语速明显减慢(C)语速加快(D)内容极为简单关于强制性思维,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A)强迫性穷思极虑属于强制性思维(B)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强迫性怀疑属于强制性思维(D)强制性思维又称强迫观念3、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4、自知力障碍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自知力完整自知力完全丧失、无自知力(二)情绪障碍1、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3、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三)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增强2、意志缺乏3、意志减退4、精神运动性兴奋5、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四、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2、妄想性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二)心境障碍1、躁狂发作2、抑郁发作3、双相障碍4、持续性心境障碍(三)神经症1、特点2、心理冲突3、评定方法(四)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五)人格障碍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强迫性、焦虑性人格障碍(六)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厌食、呕吐)睡眠障碍(失眠、嗜睡)(七)癔症1、分离性障碍2、转换性障碍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三)神经症1、神经症的五个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2、心理冲突(1)常形: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2)变形: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3、神经症的评分方法(1)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1分;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可自主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帮助,评2分;重度几乎无法摆脱,评3分。(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评1分;中度效率显著下降,明显影响社会功能,评2分;重度完全不能工作学习,社交回避,评3分。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ABD)(A)社会功能相对良好(B)自知力相对完整(C)痛苦程度基本一致(D)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但非应激障碍(四)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及导致的精神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刻(几分钟-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异乎寻常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数周至数月内出现)。表现为:创伤性经验反复重现;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过度警觉,失眠等。3、适应障碍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1个月内起病,不超过6个月。急性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ACD)(A)言语混乱(B)快感缺失(C)定向障碍(D)感知迟钝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1、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体验标准(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2、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二)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六、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八、压力与健康(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压力1、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2、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2)精神性压力源(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3、压力源的测评(1)社会再适应量表(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3)知觉压力的测评4、压力的内省体验(1)双趋冲突(2)趋避冲突(3)双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二)压力的适应1、压力的种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2)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继时性叠加压力)(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灾难征候群”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2、压力的适应(1)警觉阶段(2)搏斗阶段(3)衰竭阶段“一般适应征候群”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冲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9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