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现代西方哲学(必修)
现代西方哲学导论•一、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背景•1.科学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导致思想观念剧烈变化•①第三次数学危机•②相对论•③量子理论•2.西方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灾难和矛盾,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危机•①经济危机频发•②社会矛盾激烈:国内矛盾(政治分化、内部动乱、失业犯罪)、国外矛盾(两次世界大战)•③生态危机加剧: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④精神危机严重:信仰危机(上帝死了)、道德沦丧(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嬉皮士)•3.传统哲学的缺陷和矛盾•①对理性的片面化、绝对化的信仰,思辨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②主客二元分立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理论立场•③哲学远离了活生生的现实和个人•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根基被动摇了,对普遍、绝对、永恒、无限、必然之物的信念瓦解了,事物的具体性、相对性、暂时性、有限性、偶然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强调,人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被凸显了出来。(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实证主义(孔德、穆勒、斯宾塞)•唯意志主义(克尔凯郭尔、尼采、叔本华)•新康德主义(柯亨、文德尔班)•马赫主义(马赫、阿芬那留斯)•生命哲学(柏格森、狄尔泰)•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鲍桑葵、克罗齐)•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实在主义(哈特曼、怀特海)•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萨特、雅斯贝尔斯、加缪)•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哲学(舍勒、卡西尔)•结构主义(斯特劳斯、阿尔图塞、拉康、巴尔特)•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哈贝马斯)•解释学(伽达默尔、利科)•科学哲学(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库恩)•宗教哲学(马利坦、鲍恩、蒂里希)•后现代主义(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罗蒂)(三)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放弃了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以及把哲学当作科学“科学的科学”的企图;•企图排除作为近代认识论基础的二元分立倾向;•对传统的理性万能和理性独断倾向进行了猛烈的挑战;•倡导人文精神。第一章现代西方哲学的先驱第一节帕斯卡•一、生平布莱兹·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1662)二、代表作三、主要思想•(一)人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1.人是伟大的在于他会思想,即他对自身、生与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境况、目标和使命有自觉的认识。而且,人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可以凭借思想不断超越自己的渺小(皈依上帝,找到永恒)•2.人是渺小的在于不仅他的血肉之躯是脆弱的(疾病、自然灾害、突发事故),而且他的思想也受到外界条件和自己身体的束缚和制约。•“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既是宇宙的光荣,又是世界的垃圾”•(二)既伟大又渺小的人是悲惨和不幸的•1.真理•2.善良•3.幸福•“当我考虑到我这短暂的生命将被前前后后的永恒所吞没,甚至我看见我占据的这块小小的空间将被无限巨大的空间所席卷而互不相知,我就害怕,我对自己是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以及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当时非常震惊。”•(三)消遣是恶,快乐是罪,因为它们妨碍人们认识自己走向上帝。•(四)人的不幸来自原罪,来自于有限的人对无限的追求。•(五)直觉心灵高于数学心灵。•(六)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终究要皈依上帝。第二节克尔凯郭尔•一、生平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SφrenAabyeKierkegaard,1813~185)二、主要著作《非此即彼》、《恐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人生道路上的诸阶段》、《哲学片段一书最后的非科学性附言》。三、主要思想•(一)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批判•1.批判黑格尔以理性压制非理性。•2.批判黑格尔以必然性压制可能性。•3.批判黑格尔以普遍性压制个性。•“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对我来说确实的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它而生为它而死的观念。”•(二)开创了新的哲学方向•1.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人的生存取代了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作为哲学的出发点。•2.以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情绪(厌烦、绝望、恐惧)代替了外部世界和理智认识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三)孤独的个人•1.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体验世界,拥有相对于每个个人的主观真理。•2.个人之为个人在于他的情感和意志(而非理智和身体),不受外部条件,也不受理性和逻辑规则的制约,有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断的绝对自由。•3.个人摆脱了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的依赖。•4.个人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体验,是理性、逻辑所不能把握的。•5.个人是为恐惧、颤栗、绝望等情绪所支配的,他必须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个人的生存乃是无尽的斗争。•6.个人只有信仰上帝才会发现自己是真实的存在。恐惧上帝是智慧的开始“恐惧上帝是智慧的开始”•(四)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1.审美阶段:人的生活被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沉溺于感性的享乐之中。莫扎特歌剧中的唐璜是典型代表。•2.伦理阶段:人的生活被理性所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欲,遵守普遍的道德准则和义务,甚至愿意为了崇高的理想而作出自我牺牲。苏格拉底是典型代表。•3.宗教阶段:人的生活被信仰所支配,之为上帝而存在。亚伯拉罕是典型代表。•对克尔凯郭尔来说,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或者说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第二章实证主义第一节概况一、19世纪中期,黑格尔派哲学瓦解,德国古典哲学终结,近代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终结,要求出现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二、19世纪30年代实证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英国哲学家穆勒和斯宾塞。三、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第一节概况三、实证主义是休谟经验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四、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把符合自然科学要求的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企图克服传统哲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要求把哲学局限于现象,提出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五、后来在西方流行的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当代的某些科学哲学流派都深受实证主义的影响。第二节孔德一、生平奥古斯都·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二、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主义概论》、《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宗教教义问答》三、主要思想一、实证哲学的基本理论(一)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依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摈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最终证明的抽象本质。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二)实证主义的目的考察各门自然科学的规律以及它们所利用的方法,并对它们加以综合,揭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建设性的知识。(三)实证主义所肯定的实在、有用的知识纯粹是关于现象范围之内的东西的知识,所谓规律是指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的外部联系。二、人类和个人思想发展的三阶段论(一)内容1.神学阶段(虚幻阶段)人们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来解释万物的内在本性、最后原因,获得绝对的知识。与这一阶段相应的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和军事统治的社会秩序。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人们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绝对知识。与这一阶段相应的是14-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由抽象的民主和平等原则支配的政治制度。3.实证阶段(科学阶段)人们承认不能获得绝对的概念,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是借助于推理和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与这一阶段相应的是工业社会。(二)评价三阶段论的目的是为了把实证哲学论证为体现了现代科学精神的最完善的哲学,同时也是为了把工业社会说成是最好的社会。孔德把人类思想的发展同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一定的思想发展形态相一致,思想发展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这是合理的。但是三阶段论把思想本身当作了思想发展的根本原因,把人类的进步归结于人类所固有的道德和理智品质的进步,这是有失偏颇的。而且,三阶段论也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三、实证主义的科学分类为了达到实证的综合首先必须进行分类。分类应当从最单纯、最抽象、最一般的科学出发,依次及于较复杂和较不一般、较具体的科学。据此科学依次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四、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研究社会关系、结构及其性质和存在的条件,后者研究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孔德把人性当作社会的基础,认为决定社会的起源和性质的是作为人性之体现的情感意志,即人的本能。孔德认为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从“普遍的爱”、“普遍的同情”的原则出发,而绝不应当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出发。五、实证主义的宗教孔德认为人的最高的道德责任,或者说,人的道德生活的最高形态就是对人类的爱和为人类服务。孔德认为人类相对于个人具有优越的地位,应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因此,实证时代的人们要像基督徒崇拜上帝一样崇拜人类,从而把实证主义变成了一种实证宗教,他自己称之为“人道教”,并仿效基督教制订了宗教仪式并建立教堂。孔德认为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从“普遍的爱”、“普遍的同情”的原则出发,而绝不应当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出发。第三节穆勒一、生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二、主要著作《逻辑学体系》(1843年)、《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题》(1844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论自由》(1859年)、《论述和讨论》四卷(1859-1875年)、《代议政治论》(1861年)、《功利主义》(1863年)及《论妇女的从属地位》(1869年)三、主要思想(一)对物质和精神的解释穆勒坚持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人类知识都应以经验范围为限,哲学应当成为研究经验事实和科学方法的理论。但是他又试图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外部世界的存在,认为物理科学和道德科学都以肯定外部世界的存在为前提。1.对物质的解释:感觉的恒久可能性不管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总会引起相应感觉,而不以个别感觉者、观察者为转移的东西,叫做感觉的恒久可能性。它们是恒久的、固定的、有规则的,因而我们相信它们是存在的,这就是人们一般称之为物质的东西。穆勒以感觉的恒久可能性来代替眼前的感觉说明外部对象,是为了表明,尽管我们的认识只能以感觉经验为限,但仍能形成个人的意识以外的对象的概念。感觉恒久可能性的基础是人的记忆、期待和心理联想。这样一来,感觉和物质的区别无非就是现实的、当前的感觉与必将可能发生的感觉之间的区别。2.对精神的解释:固定的、恒久的在各种情况下都将产生的精神状态,即感受或精神状态的恒久可能性。关于它们存在的信念同样是出于心理联想。(二)逻辑体系1.对演绎法的批判穆勒逻辑学的主要特点是反对把理性演绎法的作用片面夸大,强调经验归纳法的作用,并对之做出了重要的发展。穆勒认为演绎法虽然是科学所必需的逻辑方法,但并不是获得新的知识和真理的方法,而且所谓的全称命题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只不过是众多特殊命题的汇集,同样没有超出经验事件以外的意义,因而演绎推理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依然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从而成了经验范围内的类比推理,演绎法成了经验归纳法的一个从属部分。三、逻辑体系2.归纳五法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差异法)剩余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共用法。第四节斯宾塞一、生平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二、主要著作《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心理学原理》、《生物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人与国家》。三、主要思想(一)第一原理斯宾塞认为哲学和科学都应以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他承认在现象之外有一种终极的存在,他称之为“力”。这种绝对的力恒久存在,是一切现象的终极原因,是最高的实在
本文标题:现代西方哲学(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9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