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叙事性作品(9课时)(对应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二三四节)一、从故事到讲故事1、故事何谓故事(story):故事是文本所叙述的事情,是作家叙事的原材料。人们把讲故事的人想象成远方来客,但对家居者的故事同样乐于倾听。蛰居一乡的人安分地谋生,谙熟本乡本土的掌故和传统。若用经典原型来描述这两类人,那么前者显形为在农田上安居耕种的农夫,后者则是泛海通商的水手。实际上,可以说每个生活圈子都会产生自己的讲故事族群,这些族群几世纪之后仍保持他们的特点。……如果说农夫和水手是过去讲故事的大师,那么,工匠阶级就是讲故事的大学。在这里,浪迹天涯者从远方带回的域外传闻与本乡人最熟稔的掌故传闻融为一体。很少人意识到,听者与讲故事者的淳真自如的关系,在于听者有兴趣保留他所听的故事。心无杂虑的听者的首要任务是使自己有可能重述所听的故事。记忆是史诗的真正禀赋只有凭借博闻强记,史诗写作才能吸纳事件的进程,并且在事件过眼之后,能和死的威力和睦相处。对于列斯克夫虚构的普通人来说,他故事情境中的首领、沙皇,拥有百科全书似的广博记忆,这并不奇怪。普通人会说我们的皇帝和他全家确实拥有惊人的记忆。对古希腊人,记忆之神是史诗艺术的缪斯(Muse)。这顶桂冠使观察者回到世界历史中的一个岔道。——德·瓦尔特·本雅明:《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何谓情节(plot)或话语:这是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故事的布局方式,这样,情节不再纠缠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客观不客观。2、讲故事“叙事”简单地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那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零碎时间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系列。一部小说、叙述一件事或一部叙事作品中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作叙事话语。叙事一词一般包三个方面涵义:第一,叙事内容;第二;叙事话语;第三,叙事动作。即“讲什么”、“怎么讲”、和“谁在讲”。三、开讲(故事)啦:讲什么、怎么讲和谁在讲1、讲什么1.1标题也是生产力1.2故事的主角提问:吉卜林的《傻瓜吉姆佩尔》中的吉姆佩尔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美)艾·巴·辛格:《傻瓜吉姆佩尔》,同名小说集《傻瓜吉姆佩尔》,万紫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扁平人物“十七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柄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第59页。)圆形人物:“假使超过一种因素,我们的弧线即趋向圆形。”(〔英〕爱·摩·福斯特:《扁的和圆的人物·小说面面观》,苏柄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第59页。)圆形人物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具有多义与多变的特点。1.3故事内容2、怎么讲2.1开端与结尾提问:如果把大团圆结局和悲剧性结局、和含糊的结局一同作为故事的结尾,那么请猜2测什么正在起变化?c、次序:叙事或者情节的时间顺序。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d、时段:各个部分在情节中占据的时间长度。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慢叙:故事时间少于叙述时间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要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己颇为重要。为了比较不同的箭镞,还需要作多次乡间旅行,到本州的首府去,这种旅行对于牧师和他们的老伴都是一种愉快的职责,他们的老伴正想做樱桃酱,或者正想收拾一下书房。他们完全有理由希望那个关于营地或者坟墓的重大问题长期悬而不决。而上校本人对于就这个问题的两方面能否搜集到证据则感到愉快而达观。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展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什么。——伍尔夫:《墙上的斑点》快叙:故事时间快于叙述时间3、谁在讲3.1谁在讲:你、我、他叙述视角: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具体指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候车室里的人们有睡觉的,有来回走动着的,个人都换了位置,只有聋哑夫妻和这个闲散的年轻人原地不动。他仍在抽烟,从穿着上看像是个年轻的医生或是镇上的这类人,体格强壮,沉稳的外表里透出对外界的特别关注,似乎可以随时投入其中;敏锐的眼神和充满活力的举止令人惊异,……但是当他站在那里皱着眉头抽烟时,你会意识到他永远不会表达出他对生命的感悟,……因为他的感受太深沉了。3打量着他,你会被深深地触动,当你的双眼扫过整个发黄的房间后闭上时,他的深沉连同房间的重量好像压迫着你的想象出现了阴影,亮光带着黑暗正负相间。你体察到在你们心间好像有一种准确而熟悉的关联让你能够以某种方式感受他的欢乐和沮丧。你能够感觉到这个陌生人生命中的充实与空虚。——韦尔蒂短篇小说《钥匙》个案:“我奇怪自己走了一天竟只遇到一次汽车。那时是中午,那时我刚刚想搭车,但那时仅仅想搭车,那时我还没为旅店操心,那时我只是觉得搭一下车非常了不起。我站在路旁朝那辆汽车挥手,我努力挥得很潇洒。可那个司机看也没看我,汽车和司机一样,也是看也没看,在我眼前一闪就他妈的过去了。我就在汽车后面拼命地追了一阵,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高兴。”——余华《十八岁出远门》多视角叙述3.3谁在讲:叙述者、作者与主人公叙述者: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显然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隐含作者:“隐含的作者”是真实的作者写作时创造出来的“第二作者”。它隐含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是我们以叙事形式分析观察到的“作者”。三、从讲不完的故事到元小说1、某种期许:讲不完的故事2、从讲不完的故事看“元小说”“元小说”应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即用小说形式揭示小说规律的小说文本。小说的冲动源起,创作过程,文体规范,寓意寄托,均成为该小说文本的表现对象。在元小说中,传统的小说文本所追求的完整性自足性被打破了。简言之,所谓元小说,就是使叙述行为直接成为叙述内容,把自身当成对象的小说。个案:《寒冬夜行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故事发生在某火车站上。一辆火车头喷着白烟,蒸汽机活塞发出的声响掩盖了你打开书本的声音,一股白色的蒸汽部分遮盖了小说的第一章第一段。……这是个冬雨淅沥的夜晚,主人公走进小吃部,脱下潮湿的外衣,一股水汽顷刻裹住他的身躯。车站上传来一声长鸣,火车在雨水中闪烁着寒光的铁轨尽头消逝了。……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在小吃部与电话亭之间穿梭而行。或者说,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叫“我”,除此之外你对这个人物还什么也不知道;对这个车站也是如此,你只知道它叫“车站”,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你从这里打电话没人接。也许在某个遥远的城市里有个电话铃在响,但没有人接。……我在车站上走来走去,已奔波很长时间了,因为我在这里陷入了圈套,陷入了火车站上不免发生的缺乏时间概念的圈套。铁路电气化已实现多年了,可车站上的空气里还飘荡着煤的粉尘,一部描述火车与车站的小说必不可免地要讲到这股烟尘味儿。你看这篇小说已看了几页了,应该向你交待清楚,我在这里下车的这个火车站,是过去的火车站呢,还是现在的火车站。可是,书中的文字描述的却是一种没有明确概念的时空,讲述的是既无具体人物又无特色的事件。当心啊!这是吸引你的办法,一步步引你上钩你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圈套。也许作者和你一样,还未考虑成熟,你这个读者不是也还搞不清楚,读这篇小说会给你带来什么欢乐吗?…………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引人注意,既无姓名也无背景。读者你之所以在下车的旅客中注意到4了我并注视着我在酒吧与公共电话亭之间的穿梭行动,那是因为我的名字叫“我”。虽然你对我的了解仅此而已,但已足以促使你把你的一部分与这个你所不了解的人物“我”联系起来。作者也是这样,虽然他不愿谈论自己,他却决定把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称为“我”,使主人公不引人注目,因为这样他就不需要再详细描述主人公了;如果给主人公起个别的名字或加个什么修饰语,比起用“我”这个干巴巴的代词来就多多少少对主人公进行了说明。作者和你一样,写下这个“我”字时,就把他的一部分与这个“我”联系起来了,把他感觉到的或想像到的一部分与这个“我”联系起来了。要在我身上找到共同点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拿现在来讲吧,我的外表是个失去了换车机会的乘客,这是任何人都经历过的事。但是一本小说开头发生的事总要参照过去发生的事或将要发生的事,这就使得读者你和作者他要在我身上找到共同点具有一定危险性。这本小说的开头愈是没有特色,愈是时间、地点不清,你和作者他就会冒更大的风险来把你们的一部分与我这个人物等同起来,因为你们尚不知道我的历史,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急于要脱手这只箱子。阅读书目王朔:他们曾使我空虚《莺莺传》(元稹)、《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冯梦龙)、《驿站长》(普希金)、《献给爱丝美的故事》(塞林格)、《忧国》(三岛由纪夫)、《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毛姆)、《刎颈之交》(欧•亨利)、《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博尔赫斯)、《采薇》(鲁迅)、《他们不是你丈夫》(雷蒙德•卡佛)莫言:锁孔里的房间《灯塔看守人》(显克微支)、《南方高速公路》(科尔塔萨尔)、《死者》(乔伊斯)、《普鲁斯军官》(劳伦斯)、《巨翅老人》(马尔克斯)、《公道》(福克纳)、《白净草原》(屠格涅夫)、《乡村医生》(卡夫卡)、《桑孩儿》(水上勉)、《铸剑》(鲁迅)苏童:枕边的辉煌《威克菲尔德》(霍桑)、《万卡》(契诃夫)、《羊脂球》(莫泊桑)、《傻瓜金佩尔》(辛格)、《纪念艾米莉的一朵玫瑰》(福克纳)、《阿拉比》(乔伊斯)、《第三者》(博尔赫斯)、(鸿鸾禧)(张爱玲)、《圣诞节忆旧》(卡波特)、《马辔头》(卡佛)。余华:温暖的旅程《青鱼》(杜克司奈斯)、《在流放地》(卡夫卡)、《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南方》(博尔赫斯)、《傻瓜吉姆佩尔》(辛格)、《孔乙己》(鲁迅)、《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河的第三条岸》(罗萨)、《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莱恩)、《鸟》(布鲁诺•舒尔茨)
本文标题:叙事性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0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