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3页叙利亚军事地理叙利亚,古称苏里斯顿,意为“玫瑰的土地”。然而,2011年3月中旬以来,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也未能躲过中东乱局的“多米诺效应”,出现大规模民众示威。由于战略位置显要,叙国内形势变化为世界所瞩目。当然,本文无意纠缠于国际舆论的众说纷纭,仅希望从军事地理层面对叙利亚做一客观展现。国情概览叙利亚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是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叙北靠土耳其,南连约旦,东接伊拉克,西南和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叙利亚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平均气温20℃左右。南部属热带,最低气温0℃以下,最高时可达40℃。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地,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中部平原250-350毫米,沙漠地区不足100毫米。海岸线长183公里,国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含戈兰高地),与邻邦相比“块头居中”,在整个中东则属于“轻量级选手”。目前人口2200多万,80%以上为阿拉伯人,国语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85%的居民是穆斯林,14%信奉基督教。叙全国分为14个省。首都大马士革,人口450万(含郊区和周边农村),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城市还有阿勒颇(230万人)、霍姆斯(72万人)、哈马(70万人)、拉塔基亚(65万人)和代尔祖尔(52万人)。可见,叙利亚城市化率相当高,仅京畿就会聚了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据联合国报告,2010年叙利亚GDP为596.3亿美元,人均2700美元,在全球165个国家中排名第111位。尽管版图较小,叙利亚却是本地区的农业大国,自古便有“中东粮仓”的美誉。农业是叙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占该国GDP的25%~30%,甚至高于石油开采业,并创造了25%的就业机会(440万人)。现今,叙利亚的农业耕种面积为473.6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88万公顷,预计2011年产量可达410万吨。其他粮食作物有大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豆类、甜菜和烟草,水果有柑橘、杏、无花果、橄榄等。目前,叙粮食自给率达90%,具备较强抵御外部封锁与制裁能力,但水资源问题仍严重制约该国农业发展。叙利亚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岩盐等,已探明储量分别为25亿桶、6500亿立方米、6.5亿吨和5500万吨,林木覆盖率3.9%。叙利亚自1988年实现了石油及其产品的自给,但近年原油减产明显。为此,叙政府加快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逐步以天然气取代汽油和柴油。叙利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山川地貌叙利亚国土大部是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体可分为4个地形区:地中海沿岸和内陆中部为平原。沿海平原北起土耳其,南抵黎巴嫩,长约177公里,宽20-30公里。中部平原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部分,间有低山。西部为山地,自北向南有2列与海岸平行的山脉。东列山脉有东黎巴嫩山和戈兰高地。东黎巴嫩山脉(也称外黎巴嫩山脉,以区别于黎境内的黎巴嫩山脉)是叙黎界山,平均海拔1800-2100米,山势高峻,起伏不平,有些山口为两国交通要道。谢赫峰(赫尔蒙山)海拔2814米,终年积雪,为全国最高点(该山目前被以色列占据,是其重要的电子前哨站和山地部队训练场)。戈兰高地长约71公里,大部宽18-20公里,面积约11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扼控约旦河谷地,战略地位显要。西列山脉有阿克拉山和安萨里耶山脉。安萨里耶山脉在沿海平原以东,构造上与黎巴嫩山相接,平均海拔600-900米,是叙利亚海滨平原的主要水源区,其最高峰海拔1688米。山脉森林密布,地势崎岖,其间可供通行的道路和隘口很少,阻碍了沿海与内陆间的交通。南部为低高原,海拔500米,多沙漠,间有干河谷和绿洲。东北部为丘陵地,间有干河床分布,主要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和阿西河等。发源于土耳其的幼发第2页共3页拉底河,在叙境内长675公里,部分河段可通航。幼发拉底河为干旱的叙利亚东部地区浇灌出一条充满生机的绿色走廊。1973年,叙利亚在大河上兴建水电站,从而形成了该国最大的人工湖泊——阿萨德湖(面积约640平方公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水贵如油的中东,叙利亚的水资源算是相当丰富的。据学者陆怡玮介绍,中东3大水系中的2条河流——幼发拉底河、约旦河都流经或发源于叙境内。而围绕水资源的控制与分配问题,叙利亚与土耳其、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等邻国的矛盾尖锐,甚至兵戎相见。特别是叙以对戈兰高地寸土必争,其中争夺水源是一个重要因素——以方40%的淡水来自于此,它宁可撤出所占阿拉伯领土中面积最大(6.1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也不愿放弃这块跟香港面积相当的“风水宝地”。而从军事角度看,叙利亚地形可谓利弊互现。一方面,由于海岸线平直且地形平坦,外敌易发起登陆作战,此外还应提防对手可能从邻国沿幼发拉底河迂回穿插。另一方面,纵贯南北的3道天然屏障——黎巴嫩山脉、安萨里耶山脉、东黎巴嫩山脉,完全护住了叙利亚的内陆腹地。但戈兰高地是其中最敏感一环,这座横亘于叙以边界的战略要地,东西南北分别与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黎巴嫩接壤。谁控制了这里,便可居高临下虎视四方。与其他3国情况不同,从戈兰高地向叙利亚一侧眺望,60公里外的大马士革隐约闪现,其间一马平川,再无险隘。据说,当年以军深入叙境内30公里后,其重型火炮已能覆盖大马士革城郊。当年叙利亚在黎巴嫩以“阿拉伯维和部队”名义长期驻军,本身也有绕过戈兰高地,从侧翼威胁以色列腹地的意图。军交运输叙利亚陆、海、空运输较发达,但与多数中东国家一样,国内运输仍以公路为主。叙现有公路近6万公里,路面基本实现硬化,其中高速路约2000公里。作为一支老牌劲旅,叙陆军机械化水平较高,装备上万辆装甲战车(含封存坦克1150辆)和1000多门自行火炮(其中650门为高炮),但这些苏制武器的完好状态不容乐观。不过,叙军人员和大型装备还可借助民用交通工具快速机动。叙利亚每千人拥有机动车93辆,全国汽车保有量截至2010年底已突破200万辆大关。叙利亚的高速公路主要为:1号高速路沿海岸铺设,将拉塔基亚、巴尼亚斯、塔尔图斯3座军港连为一线,然后在塔尔图斯向东南内陆延伸,直抵霍姆斯;4号高速路与1号高速路交会于拉塔基亚市郊,向东北延伸至叙利亚主要农业区阿西河谷,在伊德利卜(同名省首府)附近与5号高速路相连,后经阿勒颇向东进入伊拉克境内;5号高速路呈南北走向,将阿勒颇、哈马、霍姆斯和大马士革连成一体。以上高速公路,多为双向4车道,宽约30-40米,中间设隔离带。其他重要交通干线还包括:4号国道,由阿勒颇通往东部重镇代尔祖尔,大部分路段沿幼发拉底河西岸向东南延伸,最后在边境与伊拉克12号公路相接;7号国道从大马士革出发,在代尔祖尔跨越幼发拉底河,而后朝东北方向延伸并与4号高速路连接。上述国道(一级公路)宽不超过20米,柏油路面,双向2或3车道,除没有隔离带外,路况与高速公路差别不大。需要说明一点,在叙沙漠公路上不宜开快车,时速保持在55-60公里为佳。这一方面是由于路好车少,驾驶员难免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沿途单调的风景(没有绿色的无尽黄沙)易产生疲劳。叙利亚法律也明确规定,在城区限速60公里/小时,开阔地带70公里/小时,主要公路110公里/小时。目前,叙利亚的干线公路网已基本成型,能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阿勒颇、霍姆斯和大马士革是最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部分路段或穿行于陡峭山谷间,或跨越幼发拉底河。叙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在不同河段宽度变化很大,从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但大都水流平缓,适宜架设舟桥。目前河上建有多座大桥,但相距较远,平均70-80公里才一座。其中,阿萨德湖以北的4号高速公路桥、古城拉卡的6号国道桥、东部重镇代尔祖尔的7号国道桥尤为重要,这3座桥梁由南向北分布,间距都在100公里左右。此外,叙利亚还拥有总长近3000公里的铁路线,但因资金短缺、设施陈旧且多为单行线,使用率不高。客车行驶速度140公里/小时,货车行驶速度100公里/小时。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叙现有军用机场20余处、民用机场9处,多数从南至北沿阿勒颇、哈马、第3页共3页大马士革一线分布,另有部分位于幼发拉底河沿岸,主要空军基地为巴尔米拉、大马士革、杜迈尔、鲁萨费、阿勒颇、哈马、海勒海莱等。叙空军装备伊尔-76M、安-24、安-26等大中型军用运输机约20架,以及上百架米-8、米-17运输直升机,并在陆军序列中编有10个独立空降团(特种部队),理论上可一次性向国内各战区投送300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但考虑到其不少飞机服役已超20年,实际运输能力或将大打折扣。战史钩沉叙利亚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自古以来,攻取大马士革乃至控制叙利亚全境并非易事。绵亘3个世纪的9次十字军东征,虽然长期控制着叙利亚沿海地区,却始终没能攻占大马士革。来自西方的入侵通常选择两条路线,一条从陆上进攻,另一条则渡海而来。陆上进攻,又有“经小亚细亚南下”和“从埃及沿海岸线北上”两种情况。近代以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争,大多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纵深不超过100公里。1799年,拿破仑进兵叙利亚,以及一战期间英军在阿拉伯起义部队帮助下攻取大马士革,选择的都是从埃及出发,由南向北沿海岸线进攻。这两次进攻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因为在该地区作战,地面部队须循水源行进,同时借助海军的掩护和补给维持战斗力。最近一次对大马士革构成实质性威胁的陆上进攻,来自西南。1973年10月的“赎罪日战争”期间,两线作战的以色列为摆脱困境,决定首先击败北线叙利亚军队。10月10日,以军在戈兰高地集中了15个旅和1000辆坦克,在飞机掩护下分3路向叙军发起反击;11日,又增兵至22个旅,近10万人;12日,以军越过1967年停火线,兵锋直指大马士革。当时战局对叙利亚十分不利,其主力已退至首都附近准备决战,并沿公路两侧紧急构筑防御阵地。幸亏伊拉克、约旦等国紧急驰援,才助其阻止了以军向大马士革的进犯。位于叙东部和南部的浩瀚沙海,一直被认为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历史上,只有公元633年,阿拉伯名将、“安拉之剑”哈立德,曾艰苦跋涉数天,冒险穿越大沙漠,绕道东北方向对大马士革构成包围之势。而后来西征的蒙古大军则干脆避开沙漠,改由北部的阿勒颇进入叙利亚。当然,今天沙漠已很难抵挡高技术军队的进攻了。1991年海湾战争,联军以机降“蛙跳”战术和地面装甲部队推进相配合,迅速迂回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带,从侧翼给了萨达姆一记凶狠的“左勾拳”,由此奠定了胜局。而现代空中力量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叙利亚的地理优势。“赎罪日战争”期间,以色列战机就常以低空、超低空(最低距地面仅25-50米)和辅以高空进入的方式,轰炸了叙总统府、国防部、空军司令部、炼油厂、油库等重要目标。2007年9月5日深夜,以色列发起旨在摧毁叙利亚核设施的“果园作战”空袭行动。为隐蔽企图,以军绕道外海,经土耳其领空从北部突入叙境内。结果在强电子干扰下,叙利亚海、空预警体系全部失灵,北方边境的雷达站和地空导弹营被打掉。以军F15I战斗机仅18分钟便飞越茫茫沙漠,直扑位于腹地的代尔祖尔。叙军部署在当地、高价购买的俄制“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也临阵“瘫痪”,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之前数周,以色列还曾用CH-53直升机运送突击队潜入当地侦察。
本文标题:叙利亚军事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0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