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填空:1、血管硬化剂的口腔应用:海绵状血管瘤的硬化治疗,拔牙创口出血的止血,舌下腺囊肿,颞下颌关节的习惯性脱臼。2、造影剂口腔应用:碘化油:腮腺,颌下腺造影,瘘管造影,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与化疗药物混合动脉注射治疗口腔癌。泛影葡胺:外周血管造影,腮腺,颌下腺,瘘管造影CT增强扫描。3、治疗用生物制剂: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依那西普,人血白蛋白。4、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随机化,对照,双盲。5、试验循证口腔医学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寻找临床证据,评价证据,用于治疗6、牙髓切断术指在局麻下切除冠部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根部正常的活牙髓组织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为氢氧化钙、甲醛甲酚溶液、戊二醛。牙髓切断术分类:氢氧化钙牙髓切断术(活髓切断术)、甲醛甲酚牙髓切断术(半失活牙髓切断术,只适用乳牙)。7、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8、处方:b.i.d每日两次,i.m肌内注射,i.v静脉注射,p.r.n必要时用,qd每日一次,q4d每4小时,q.i.d每日4次,sig用法,t.i.d每日三次。9、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白塞病及顽固性复发性口疮。10、处方组成:前记,正文,后记。11、牙周塞治剂的作用:牙周手术后创面保护,牙周出血止血作用。12、药物的浓度越高则抗菌作用效果越好,但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也越大。名解:1、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合格药物以正常用量和用法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药物不良事件:是指使用药物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医学事件,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使用药物有因果关系。2、循证医学四问答:提出临床问题临床上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如何正确解释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料;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如何根据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对临床病变可能原因进行排序等等。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临床医师每天面对的,有些已有答案但我们没有应用,有些目前尚有争议,需要我们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去找到最适合病人的方法。寻找临床证据制定检索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和收集文献。证据的来源可以是研究原著、系统评价报告、实践指南、其他针对治疗指南的综合研究证据或专家意见。收集证据的途径包括期刊、电子光盘检索,参考文献目录,与同事、专家、药厂联系获得未发表的文献,如学术报告、会议论文、毕业论文等。通常最新的系统评价最具说服力,实践指南对某种疾病或药物的处理和应用带有全面指导性质,临床上常常能直接应用。而更多问题没有系统评价或实践指南时,或者我们需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时,研究原著则是收集的最佳证据。如果研究原著也没有,专家意见、摘要、病例报告等材料也是证据。在研究原著中,通常证据说服力前瞻性研究大于回顾性研究;有对照研究大于无对照研究;随机化分组研究大于非随机化分组研究;大样本研究大于小样本研究;当前对照组研究大于历史对照组研究;双盲法研究大于非盲法研究等等。评价证据临床研究的论文由于临床医师掌握医疗技术的差别;观察对象的随心所欲(如退出观察和更换观察组等);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等质量不一,在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尤其对研究原著。通常,临床研究的论文包括病因学研究、诊断试验评价、疗效评价和预后研究等。在评价有关临床研究的文献时,通常需要评价:1、文献结果的真实性;2、结果是什么;3、结果是否有助于处理我的病人三方面。在评价诊断试验的临床研究中,通过下面的问题检查研究结果是否真实:是否同参照标准(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研究人群是否包括临床上试验该试验的各种病人;所评价的试验结果有没有影响参照标准检查的实施;诊断试验的方法描述是否详细,能否重复。用于治疗确定了证据的真实可信之后,第二步检查研究结果,包括验前概率、似然比、灵敏度、特异度等,最后通过结合自己的病人情况确定研究结果是否有助于病人即能否改变我对病人的治疗,最后给病人获益。2、合理用药基本原则:用药对象适当(无禁忌症);用药指征适当;药物疗效、安全性满意,价格适当;发放药物正确无误;剂量、用法、疗效妥当;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性息);患者依从性良好。3、合理用药的意义: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出的最佳选择。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保障。合理用药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翳学教育网整理避免浪费。合理用药的目的:(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3)最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4、口腔黏膜用药基本原则:1)病情较轻者以局部治疗为主、较严重者则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2)遵循用药个体化原则;3)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避免盲目滥用;4)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5)注意合理停药;6)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心理治疗作用。5、牙周病抗微生物用药的基本原则:1)、掌握适应症:①适用于常规机械治疗后病情仍未明显缓解的牙周病如侵袭性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②适用于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如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急性牙周脓肿、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或牙周手术后用药③牙龈炎和轻中度的牙周炎不宜使用抗微生物药。2)、进行药敏试验3)、用药个体化6、氟化钠防龋机制:增强牙抗龋能力,机制:1)降低釉质溶解2)促进釉质再矿化3)氟对口腔细菌的影响常用防龋氟化物:(1)2%氟化钠(2)8%氟化亚锡(3)含1.23%的酸性氟磷酸盐7、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机制和主要药物: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是具有降低两相界面张力的物质。机制:吸附于菌体表面,其分子中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分别渗入胞质膜的类脂质和蛋白层,改变胞质膜的通透性,致使胞质膜内的物质外逸,也阻碍细菌的呼吸和干扰糖酵解代谢,亦能引起菌体蛋白的变性而呈现抗菌作用。主要药物:氯已定,地喹氯铵,西砒氯铵。8、药物剂型的发展经历:1简单加工供口服或外用的传统剂型:如膏剂,丸剂,散剂,糊剂等。2工业自动化生产,临床应用广泛的剂型:片剂,注射剂,胶囊剂,气雾剂;其中肠溶制剂和长效制剂对方便药物服用、使血药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有重要意义。3以药动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及透皮给药系统。4靶向给药系统5定时,定向,定位精密化给药系统9、处方: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内容:前记,正文,后记10、释药原理:11、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啉,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12、口腔黏膜病在药物治疗方面的特点:1同病异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因病因可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2异病同治,不同疾病相似发病因素致病机制用同药,药敏性口炎,糜烂型扁平苔藓。3中西医结合,协同效应,慢性疾病如灼口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4预防用药,头颈部放射治疗患者用2%~4%碳酸氢钠溶液含漱防止口腔念珠菌病。13、氯喹药理作用:亲溶酶体药,主要作用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的释放,减少抗体对抗原的吸附能力它能损伤ATP依赖的膜相关的质子泵功能,防止细胞核内体和某些其他细胞浆部分的酸化,从而干扰抗原呈递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抗组胺与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血管渗透性亢进;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细胞的死亡和局部组织的坏死,消除炎症。虽不能发挥光屏作用,但能与卟林结合而排出体外14、枸橼酸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具有一定抗菌作用;牙周手术中,可使牙面轻度脱钙,有助于与龈瓣内新生的胶原;纤维发生新的连接;降解根面内毒素,利于牙周膜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贴附根面生长处理牙周手术中暴露的牙根面15、制剂吸收速率快慢顺序: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贴皮给药16、药代动力学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称为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1、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吸入舌下肌注皮下直肠口服皮肤。2、药物性质:(1)脂溶性:脂溶性越大,吸收越快;(2)水溶性:易溶于水的药物易吸收;(3)离解度:不解离部分脂溶性较大,易吸收;而解离部分,由于带有极性,脂溶性低,难以吸收。。口服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比率,即给药量与吸收量的比率称为生物利用度(或生物可用度)。分布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1、药物的性质:脂溶性大分布到组织器官的速度快。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有些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与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3、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结合率大小与疗效有关。结合后:(1)无活性;(2)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影响分布和作用;(3)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大,不易从肾小球滤过,也不受生物转化的影响;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也延长。4、血流量大小:脑、心肝、肾等组织器官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有利于发挥作用,也易引起这些组织器官损害。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极性小而脂溶性大的药物较易通过,对极性大而脂溶性小的药物则难以通过。代谢(生物转化)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可发生在血浆、肾、肺、肠及胎盘。药物代谢的意义:(1)解毒,绝大多数药物通过代谢后失去药理活性,称为解毒。肝药酶活性低时,应用主要在肝灭活的药物时要特别慎重。(2)活化,少数药物经代谢变化后效力反而增强,称为活化。4、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某些药物可促进药酶对其的降解,又可促进其它药物的药酶的降解作用,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有些药物能抑制药酶的活性,从而延缓药物的降解,长期应用可产生积蓄中毒。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此外还有肺、胆汁、乳汁、唾液腺、支气管腺、汗腺、肠道等。17、A型ADR的临床表现形式:A型(量变型)ADR: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临床表现为副作用、毒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1、副作用:当一种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时,除治疗作用之外的其他不利作用都可认为是副作用。毒性反应: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的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可以各个器官和组织内发生。2、后遗效应:药物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如镇静药引起嗜睡。4、过度作用: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效应是治疗作用,即适度地调节机体功能,使趋向正常,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过强的反应,如镇静药引起嗜睡、降压药引起血压过低、降糖药致低血糖等。3、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当被人们反复应用后,使用者将对它们产生瘾癖,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依赖性。药物变态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是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4、变态反应5、致癌6、致畸7、致突变18、苯酚的药理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起杀菌作用,0.2%抑菌、1%杀菌、1.3%杀真菌、5%24小时内杀灭结核分枝杆菌。19、多聚甲醛的药理作用:具有原生质毒性,神经毒性,引起麻痹,最终牙髓逐渐坏死。缓慢释放甲醛,对牙髓有防腐、固化作用。轻度刺激能促进骨样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20、可以去除玷污层的药物是:EDTA(2)药理作用:1)去除牙本质玷污层2)抗微生物3)软化根管内的牙本质壁(2)用5.25%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后,再用17%EDTA冲洗根管,可有效去除根管预备过程中产生的玷污层,能使根管填充材料粘结性根充糊剂渗进牙本质小管,增强根管充填的密合性。21、II期临床试验内容: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对照组为上市有效治疗药物或安慰剂。22、氯已定的临床应用:1)、各类口腔黏膜充
本文标题:口腔临床药物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