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汉语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教材把汉字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是不同的,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2.清代学者戴震对传统六书提出了什么质疑?有什么意义?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四体二用”说,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为字之体,转注、假借二者为字之用。”这就是说,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戴震提出的“四体二用”的意义在于破除了对六书的迷信,推动了对汉字结构研究的发展。3.汉语史分期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各包括哪些时代的音系?各时期的代表音系是什么?上古音包含的时代从西周初年到东汉末年(约公元前1l世纪一公‘元2世纪末)。代表性音系是《诗经》音系。中古音包含的时代从魏晋到晚唐五代(约公元3世纪一—公元lo世纪)。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近代音包含的时代从宋代到清末(约公元¨世纪一公元19世纪)。代表性音系是《中原音韵》音系。4.为什么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点?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的这种时代性是语言社会性的体现,所以我们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点。学习古汉语词汇,就要注意词义的发展变化,不能够以今律古。二、标出诗的韵脚和韵部(4分)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韦应物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高斋独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条空掩门。时忆故交哪得见,晓排阊阎奉明恩。韵脚:园、喧、门、恩。韵部:园、喧,元部;门,魂部;恩,痕部。三、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每词2分,共10分)1.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禽:(句)走兽总名。(今)主要指飞禽。缩小。2.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难一》)官:(句)官职。(今)官职。没变化。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甚至:(句)指十分周到。(今)程度副词。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妻子:(句)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词义缩小。5.近臣谏,远臣谤。(《国语·楚语》)谤:(句)议论批评过失。(今)毁谤。词义加重。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每个2分,共10分)1.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2.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甲:名词活用作动词;穿铠甲。3.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庸奴: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把其夫当作庸奴。4.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把…夫人。5.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小:动词活用作使动动词。使之小。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每词2分,共10分)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谁: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褰裳》)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正论》)变:用“之”复指前置宾语。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5.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六、翻译下列古文(46分)原文1:①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各言尔志?”③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④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善,⑥无施劳。”⑦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⑧子曰:“老者安之,⑨朋友信之,⑩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参考译文:①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②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同使用,④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⑤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⑥不宣扬自己的功劳。”⑦子路说:“希望能听到您的愿望。”⑧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⑨使朋友能够信任我,⑩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原文2: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②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译文:①齐景公向孔子问政。②孔子回答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③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④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原文3:①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③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⑤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⑥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⑦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⑧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⑨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⑩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⑩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⑩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参考译文:①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②扁轮放下锥子和凿子,走到堂上,向桓公问道:“请问,公所渎的书中都是谁说的话呀?”③桓公回答说:“是圣人说的话。”又问:“圣人现在活着吗?”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④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⑤桓公说:“我在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呢!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说不出道理,我就要把你杀死。,’⑥轮扁说:“我是拿我所做的事情看出这个道理的。⑦砍削车轮,动作慢了车轮做得就不牢固,动作快了就砍不进去,⑧不慢不快,手上的做法和心里的想法完全吻合,嘴里却说不出来,技艺就表现在这里。⑨这种技艺,我无法让我的儿子了解,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种技艺。⑩因此,我虽然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做这种制作车轮的工作。⑩古时的人和他的那种无法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⑩既然如此,那么你所渎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