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台独势力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1“台独”势力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台独”就是“台湾独立建国”。这种主张从国民党入台开始兴起,历经50多年的发展,“台独”势力由一个小型地下活动团体演变成一个问鼎台湾政坛的政党。“台独”势力的膨胀与70年代“党外势力”的兴起密切相关,“党外势力”本来是出于反对国民党独裁和专制而形成起来的民主势力,由于受到国民党的镇压,它与台独“势力逐渐合流,发展为民进党。1、“台独”势力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一,国民党当局对台湾人民的独裁统治。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人民欣喜若狂,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然而,以大陆籍为主的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们,不仅竭尽搜刮掠夺之能事,造成物价暴涨,失业人数猛增,而且以战胜者自居,歧视、压迫台湾本地百姓。去台的部队军纪不良,官吏腐败,使台湾同胞忍无可忍,终于在1947年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的“二•二八起义。民众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后,部分台湾同胞将国民党政权视为外来政权而加以排斥。70年代末期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高雄事件”,打击和压制党外势力,这就更加促使一些人走上了台独的道路。第二,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国民党政府逃台以后,蒋氏父子先后主政,坚持“反共复国”,拒绝“和平统一”,将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导致在台湾形成一套独立于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迥异于大陆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长期进行反共宣传,造成了台湾民众存在“恐共”心理。李登辉主政以来,随着岛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他个人权力的膨胀,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步步后退,先后提出“一国两府”、“一国两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等主张,甚至鼓吹两岸“分裂分治”,在国际上公开打出“阶段性两个中国”的旗号,说什么“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些分裂行径必然导致台湾社会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逐渐淡薄,使“台独”思潮和“台独”势力恶性发展。李登辉为了谋求“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亲自到一些国家宣扬“中华民国在台湾”、“两岸是分裂国家”等谬论,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台独”鸣锣开道,从而使“台独”思潮在岛内泛滥,使“台独”势力十分猖獗。第三,美、日等国的一些势力妄图阻挠中国统一。台湾的战略地早就被美国所重视。1941年太平洋战争刚爆发,美国一些势力就策划“托管”台湾。此举被《开罗宣言》粉碎后,美国一些势力便鼓动留美的廖文毅、廖文奎兄弟搞“台湾托管”,以“台湾地位未定论”作为“台独”的法理依据。此后“美国又不断扶植新的“台独”势力。中美建交以后,美国实际上仍在推行“一中一台”政策,并从多方面加强台湾的“实体地位”。日本的右翼势力也支持“台独”活动,从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台独”势力以日本为活动中心。1948年9月,廖氏兄弟在日本成立地下组织“台湾再解放同盟”。1956年2月又在日本成立了“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2、“台独”势力的发展与演变2“台独”势力虽然都以“台湾独立建国为目标,但不同的时期,目标又有所不同。“台独”势力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台独”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二二八事件”到60年代末。以日本为活动中心,由“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为主导。这时“台独”势力由地方士绅组成,以战后逃亡日本的移民为基础,成员多是台湾在日据时期的汉奸、间谍、投机商及其子弟。他们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妄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被称为“皇民化台独”的势力,因为“得不到台湾民众的支持,随着1965年廖文毅回台投蒋在日本的活动日益减少。日本右翼势力有恢复对台湾统治的野心,所以,支持“台独”势力的活动,但日本官方对台湾当局镇压“台独”的政策基本是配合的。这期间发生的“台独”事件有:1949年6月,在日本的“台湾再解放同盟”头目廖文毅派人到台湾,拜访“社会名流”,发展盟员,酝酿在台湾“抢劫运钞车购买革命武器的计划”,来台人员大部分被捕。1950年2月,该盟派人来台组织“台湾独立武装队”。1959年,派人组织“台湾民主独立党台湾地下工作委员会”,简称“台独地委会”。1959年底,在高雄组织“台湾共和党”。目的是“以暴力推翻国民党,建立台湾民主共和国”。这些组织大多规模小、人数少,行动孤立而分散,采取地下秘密活动的方式,大多一回台就被侦破和摧毁。这一时期国民党对“台独”活动严密封锁消息,故“台独”势力在民众中影响甚微。“台独”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党外势力”阶段,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之前。这期间,联大驱蒋,中日和中美建交,“中华民国”的神话被打破,台湾社会发生了转型,由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主的社会,民众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在台湾社会中崛起,这个阶层强烈要求得到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台独”势力与代表中产阶级的新兴“党外”势力合二为一,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国民党势力,它们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分权。当时,美国对台湾执行“双轨政策”,它一方面支持台湾当局,另一方面又支持地方反蒋势力,或明或暗地支持“党外”势力中的“分离中国”的倾向。这时的“台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台湾基督教长老会为代表,基督教长老会主张“主权在上帝”、“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新兴中产阶级的需要,70年代,基督教长老会公开提出“台独”主张,对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发表《宣言》妄称应按“德国模式”解决台湾问题。“面临中共企图并吞台湾之际,基于我们的信仰,我们主张台湾的将来应由台湾1700万住民决定”。台湾当局应“面对现实,使台湾成为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从此,在岛内形成了一个不同于海外“台湾联盟暴力革命路线”的另一条“台独”路线,即通过体制内改革,发展民主,依据“住民自决”理论,经过“公民投票”实现“台湾独立”。另一部分是由代表中产阶级意愿的一批知识分子与“台独”分子相结合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党外势力“,他们的主要活动包括:1968年创办《大学杂志》,1974年康宁祥、张俊宏、黄信介等人创办《台湾政论》,两个3杂志都因故夭亡。1978年,代表中产阶级利益与意愿的新兴“党外势力”实现岛内大联合,并正式登上台湾政治舞台,他们为参加“增额立法委员与国大代表”选举成立了全岛性的“全省党外助选团”,并提出12条统一政见。1979年8月,黄信介、施明德、许信良、张俊宏等人又进一步建立“美丽岛杂志社”,使其发挥“不是政党的政党作用”。以后这股势力虽在“高雄事件”中遭到重挫,但很快便不管台湾当局的警告,与岛外“台独”势力合流,使势力恢复和壮大起来,形成实力仅次于国民党的岛内第二大政治力量,直至1986年民进党成立。“台独”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是:民进党阶段,从1986年民进党成立到1992年5月台湾当局修正“刑法100条”使“台独”分子得到言论与结社“自由”。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过世,李登辉主政,他大力推行“本土化”、“民主化”政策,他开始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不断“玩花样”,搞“小动作”,台湾的反对势力以政党的形式向国民党的权威体制提出了挑战。李登辉对民进党和其他政治力量表现出的“台独”倾向、“台独”政策与“台独”活动,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这一阶段“台独”势力主要致力于争取言论及结社的自由,并不断膨胀,扩大影响力,加速“台独”思想在台湾的传播。在统治当局向“台独”势力妥协,给予其实际的“台独言论自由”后,民进党籍的30多名“立法委员”和省、市长候选人,成立了“新国家连线”,发表共同的“参选宣言”,主张“台湾主权独立。这一时期的“台独”分子开始向国民党的其它禁忌挑战,发动支持“突破黑名单,争取返乡权”运动,使更多的分裂分子和“台独”组织返回台湾,落实“台独”思想,并最终促使“立法院”通过了“刑法100条”修正案。这个修正案使“台独”势力获得了言论和结社的“自由”,并使许多被关押的“台独”首要分子因免予起诉而被释放,从此,“台独”在岛内正式实现了公开化、“合法化”。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民进党在“党纲”中提出:“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全“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任何政府或政府的联合,都没有决定台湾政治归属的权利。”“台独”活动的第四阶段是“台独”出现路线分野阶段,从1992年至现在。这一阶段,李登辉更为明目张胆地支持“台独”势力的发展,致力于各种分裂祖国的活动,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论,不断赢得“台独”势力的一片喝彩。李登辉主导下的台湾当局日益趋向于“台独”。对于民进党的走向和政治策略问题,民进党内产生分歧,由此产生了“台独”势力的路线分野,主张渐进的、先执政后“台独”的务实派“台独”留在民进党内,而主张“台湾尽快独立建国”的激进“台独”派—基本教义派退出民进党,另行组建了“建国党”(1997年10月从民进党分离自行成立)。这样,除了民进党之外,台湾又出现一个规模较小的台独党。3、“台独”活动的实质“台独”本质上是一种背叛民族、背叛国家的行为。鉴于“台独”运动发展的长期性和多样性,它还表现出其它的特点:4一是反共。台湾当局长期反共政策,不断以所谓来自大陆的“侵略”为理由,对岛内政治势力进行“血洗”,并以此进行反共宣传和借机丑化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形象,使民众产生“仇共”的敌对心理和“恐共”的危机意识。其后果是当岛内有人打出“自决”或“独立”的旗帜来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时,同样也提出反对共产党,这样才可能获得支持。台湾学者曾写道,1979年12月高雄事件发生后,台湾“军法大审”的8名被告的“台独”分子虽然主张“台独”,但基本都是反共的,甚至可以说由于反共而产生“台独”意识的”。李登辉执政后,这些昔日的“阶下囚”社会地位变化了,但其反共的心态没有变,这一点正符合台湾当局的基本思想和立场。二是媚洋。即崇尚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台湾多年来与西方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国民党官员深受西方思想熏陶,对西方社会制度推崇备至。“台独”势力的主要骨干力量也大多来自于这两代人。因此,他们公开“坚决反对中共统一台湾”,鼓吹建立“独立于中共政权的台湾新政体”,并借岛内“宪政改革”,谋求在台湾完善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为实现政党政治的竞争铺平道路,图谋重订“宪法”,把两岸关系定位在两国的基点上。三是反民意。从2000年台湾地区的大选情况看,有60%的选票没有投给民进党,就是投给民进党的选票中,相当多的部分也不是由于赞成民进党的“台独”党纲,而是出于对国民党“黑金政治”的厌恶,希望民进党上台替换国民党,“换成另外的政党试试”的心理在起作用。“台独”势力已经明自,光空喊“独立建国“是不能推动“台独”的,民进党获得民意,必须淡化“台独”色彩,注重民生诉求。“台独”意味着战争,“台独”政策会把台湾引上危险的边缘。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进党是靠批评和反对国民党的政治体制和“黑金政治”上台的。从2000年大选中民进党的竞选成绩来看,民进党是险胜的。“台独”主张与民意相对立,“台独”主张会给台湾社会和台湾民众带来空前的危险。
本文标题:台独势力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