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旅游规划学》申报精品课程
《旅游规划学》申报精品课程汇报材料张国兴教授河南城建学院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目录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说明栏1.课程负责人情况1.3学术研究1.2教学情况1.1基本信息1.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张国兴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03.19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电话13064459852学位在读博士职务工商管理系副主任传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旅游规划开发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旅游学专业基础课33120旅游法规专业基础课34180旅行社管理专业基础课33120旅游规划学专业基础课32801.2教学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旅游市场学课程设计45人旅游规划学实习45人旅行社管理实习26人毕业论文13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平顶山市西部新城区产业优化、生态保护与旅游扶贫战略研究”世界银行与国家财政部课题编号TCC4-A352006-2009咨询专家2、《平顶山市新城区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研究咨询报告》世界银行与国家财政部课题编号TCC4-A352009咨询专家3、《平顶山市新城区旅游扶贫发展战略与项目实施方案》世界银行与国家财政部课题编号TCC4-A352009咨询专家4、《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研究》平顶山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市优秀社科调研课题,一等奖,第一。1.3学术研究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张要民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04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电话:13507622870学位硕士所在系工商管理系E-mail:Yaomin12345@163.com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旅游形象策划2.1.1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旅游市场学专业基础课33120旅游经济学专业基础课34180旅行心理学专业基础课33120旅游规划学专业基础课32802.1.2教学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旅游市场学课程设计45人旅游规划学实习45人旅行社管理实习26人毕业论文13人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我国高校雇主品牌的要素与结构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8期22、《旅游过程中的意境问题研究》管理科学2006年第6期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平顶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战略》平顶山市社科联项目二等奖主持12006年2.1.3学术研究2-2基本信息姓名张红珍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09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E-mail:Zhz282@126.com学位硕士所在系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2.2.1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旅游地理学专业基础课23120旅游美学专业基础课24180旅游规划学专业基础课32802.2.2教学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旅游市场学课程设计45人旅游规划学实习45人旅行社管理实习26人毕业论文13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研究》,2007.5参加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GPS现代化及其影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53-1141/TF2005(03)2.《粗集理论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CN11-5337/X2006.06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研究》平顶山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市优秀社科调研课题,一等奖,第三《平顶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战略》平顶山市社科联项目二等奖参加12006年2.2.3学术研究2-3基本信息姓名霍松涛性别男出生年月1980.0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E-mail:huosongtao@hncj.edu.cn学位硕士所在系工商管理系电话15937513667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2.3.1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基础课2146旅游线路设计专业基础课2146导游基础专业基础课331802.3.2教学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旅游市场学课程设计45人旅游线路课程设计45人旅游认知实习26人毕业论文13人项目与获奖:1、《我市旅游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平顶山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持一等奖2、《河南省旅游发展战略与对策问题研究》河南省科技厅国内领先参加3、《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研究》平顶山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第二名一等奖4、《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五名二等奖5、《一人制公司运作中的问题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六名二等奖论文:1、旅游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独著2、基于生态学的旅游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平顶山工学院学报独著3、县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3.3学术研究2-4基本信息姓名张亚辉性别男出生年月1984.03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E-mail:yahui222@sina.com学位硕士所在系工商管理系电话15037505284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2.4.1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旅行社管理专业基础课2126旅游信息管理专业基础课3246旅游公共关系专业基础课221002.4.2教学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旅游规划学实习45人旅行社管理实习26人酒店信息实习26人参加项目:《农家乐旅游管理》课题中央组织部2005—2007参与《上海城市娱乐区布局研究》上海市旅委2006参与论文:1、浅谈经济型酒店如何经济经济论坛第一作者2、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状况与竞争策略研究中国现代经济第一作者2.4.3学术研究3.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国兴男1966.3教授旅游管理主讲张要民男1973.4讲师旅游管理主讲张红珍女1974.9讲师旅游管理主讲霍松涛男1980.2讲师旅游管理主讲张亚辉男1984.4助讲旅游管理主讲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结构,其中含在读博士一名;年龄结构为中青年教师组合;教师队伍学科专业涵盖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工商管理、人文地理等学科内容,形成旅游管理专业为主,多个专业融合的学缘构成;师资配备已形成以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授带青年教师的良性师资配备机制。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2005年夏季旅游管理专业在我院开始招生专科,2006年夏季旅游管理专业在我院开始招生本科,学科建设时间较短。专业广泛借鉴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经验,在摸索中已取得的成果有:1、2005年完成旅游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2006年完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3、2006年——2009年广泛与平顶山市旅游局、新城区管委会、尧山(前石人山)景区、龙潭峡景区、平安大厦、神马大酒店、平顶山各大旅行社结合,参与政府产业研究、参与景区管理建设、参与酒店旅行社的实践活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良好的教学改革模式4、2009年完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第二次修改工作3.4师资培养情况近年来,引进青年教师5名,全部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积极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使青年教师的视野得到了开拓;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景区、酒店、旅行社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张要民老师兼职担任河南天德合旅游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直接为企业出谋划策。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该课程在我国旅游教学中是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我系为首届(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班正式开设该课程,并列入2006年完成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中,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在我院设置较晚,本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应用性课程,一般放在第6学期进行,所以本课程校内发展还没有经历更多的历史沿革。4.课程描述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新一届校党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努力实施“五大治校方略”和“坚持一条主线、加强两大建设、实现三大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启了“建设城建特色大学,培养综合创新人才”的新时期。本课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应用性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是能够为旅游目的地(含区域旅游规划、景区规划)开发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第1章旅游规划概述2第2章旅游规划的理论原理6第3章旅游规划的一般步骤2第4章旅游规划的技术与方法2第5章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2第6章区域旅游规划6第7章旅游景区(点)规划5第8章旅游度假区规划4第9章生态旅游区规划4第10章主题公园规划4第11章野营地规划4第12章场馆规划设计4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旅游规划的理论原理课程的难点:区域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点)规划解决办法:系统讲解旅游规划的理论原理,夯实基础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区域旅游规划的实践指导通过景区实习加强旅游景区(点)规划实践教学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旅游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学习旅游规划的基本工作程序与操作规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践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掌握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及操作;掌握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及操作;了解区域旅游总体规划的内容及操作。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旅游专业理论与实践得到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服务了地方旅游企业。如通过2008年龙潭峡景区的具体实践,把学生的规划设想反馈给龙潭峡景区,得到龙潭峡景区领导的一致好评。4-3教学条件该课程主讲教师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教材的编写工作,《旅游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积极鼓励并推荐学生阅读教材之外的国内外旅游规划案例,如给学生提供《河南省平顶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平顶山市新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平顶山市新城区五个重点片区的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包含平西湖、华山半岛、湿地、应国墓地、香山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全面接触身边发生的旅游规划;同时,向学生提供江浙一带的旅游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开拓学生的规划视野和规划思路。在实践性教学上,教师队伍积极的走向市场,开拓自己的教学实习基地。近年来与尧山景区、六羊山景区、好运谷景区、龙潭峡景区、画眉谷景区、九头崖景区等多个景区展开密切的合作,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充实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我们还与平顶山市旅游局、鲁山县旅游局、叶县旅游局、舞钢市尹集镇政府等政府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对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的思路与方向上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这也为实践性教学充实了内容。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通过讨论式教学加强学生的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现场式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讲解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4-5教学效果在我系举行的教师互听课堂教学活动中,该课程得到同事的广泛好评,张要民、霍松涛等教师在学院举行的授课大赛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河南大学的刘坤太教授在听取了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后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该课程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学生在校内教师课程网上评教中也给予本课程以广泛的认同。5.自我评价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根据该课程的
本文标题:《旅游规划学》申报精品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