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吃药还喝酒,小心“双硫仑”服药期间忌酒,是医生和药师常常会提醒患者的注意事项,除了究竟有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之外,更重要的是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应用药物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即这些药物中所含有的“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化学结构可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醛进一步代谢而造成乙醛中毒表现。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1、哪些药物可以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呢?抗菌药物:A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尼西、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替安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B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C其他抗微生物药物呋喃唑酮、酮康唑等。降糖药: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建议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几小时、使用期间及停药后一周左右均不要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还有一些药物虽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在使用期间也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可能造成这些药物的药效降低或增强,如华法林(大量饮酒增加其作用易导致出血)、格列齐特(与乙醇合用时剂量宜减少)、醋酸环丙孕酮(饮酒会降低其作用)等。2、哪些药物中含有乙醇呢?含酒精的药物制剂:如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药酒制剂、酊剂及醑剂等;含酒精的外用消毒皮肤制剂和外用擦浴降温酒精等;左卡尼汀口服液、大黄流浸膏等流浸膏剂、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药液中含90%酒精)等等;辅料中含乙醇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辅料中含50%乙醇)、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醇型)、泼尼松龙注射液(醇型);心血管系统用药: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辅料中含95%乙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舒血宁注射液;神经系统用药:地西泮注射液;抗肿瘤药: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辅料中含95%乙醇);抗菌药物:氯霉素注射液;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厂家生产工艺不同,并非上述所列举药物都含有乙醇,具体需要详见药品说明书。因某些剂型中乙醇含量很少,或药物用量小,或用药途径使乙醇吸收少,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为保证用药安全,对于确定含有乙醇的药物使用时对于早产儿、新生儿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以免乙醛蓄积中毒;用药后不宜驾驶机、车、船,以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且要注意尽量避免与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某些降糖药、中枢神经抑制药、血管扩张药、酚噻嗪类药物、抗组胺药、抗恶性肿瘤药、非甾体抗炎药及中成药说明书中明确规定需要忌酒的药物联用。3、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该如何处理呢?在使用易引发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后,若饮酒或与含有乙醇的药物或食物联合使用时,会发生无力、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潮红、出汗、口干、胸痛、神志不清、心动过速、急性心衰、低血压、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甚至心肌梗死、过敏性休克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每分可达120次)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治疗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一般无特效治疗药物,轻症患者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应注意尽量缩短低血压期,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升压。对症治疗:可采用吸氧、输液(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10%氯化钾、ATP及CoA等)及利尿;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复安;伴心绞痛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据报道,纳洛酮、醒脑静、葛根素、生脉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辅助治疗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也很有效,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显著缩短。4、医疗机构如何做好预防?双硫仑样反应大多数是在住院过程中或疗程结束后饮酒发生的,这说明临床医生在使用相关药物时,未能告知患者饮酒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者部分临床医生还不清楚哪些药物也是含有乙醇的因而在药物联合使用时发生。因此,在使用头孢哌酮等可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时,除应告知患者禁酒外,还应注意避免合用含有乙醇的制剂。临床药师查房时也可对双硫仑样反应相关情况做一些教育宣传,使患者及家属对此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认识,从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另外,在接诊室可以做一些醒目的温馨提示,告诫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或硝咪唑类等药物治疗期间及结束后10天内勿饮酒或食用含酒类食物、饮料等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以及酒心巧克力等。
本文标题:吃药还喝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4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