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基于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的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基于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的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黎友焕1,丘新强2(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510610;2.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广州510320)摘要: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从西方向全世界扩散和渗透,日益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进步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H-O要素禀赋理论”及“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等相关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简析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新趋势,并重点阐述了其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深刻而具有长远意义的作用,并指出在企业,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企业文化要向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相融合的方向前进,才具有生命力。[关键词]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企业文化文化与有效性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20世纪以来凸现于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任何社会,有实力和能力的机构都需要为整个社会履行责任。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不可逆挡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形式的认识不同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造成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不统一。(黎友焕,2004)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而掀起层层高潮,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尽管这一运动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不可遏止的国际化运动,必然会对中国企业文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清这一[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黎友焕(1971-),男,广东汕尾人,世界经济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社会责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丘新强(1982-),男,广州人,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目的在于认清其产生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增强中国企业参与其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缔造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新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从西方向全世界扩散和渗透,日益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形成国际化运动,对国际社会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企业文化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成为国际社会新潮流目前,国际上正在形成的新一轮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主要标志是:首先,来自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努力:1999年联合国提出的企业界《全球契约(GlobalCompact)》①;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出《OECD公司治理原则》;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国际自由工会联盟的一系列运动等等;其次,众多非政府组织(NGO)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如,ISO制定的企业环境标准(ISO14000系列),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的非财务事务披露规范GRI,Social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的SA8000等等;再次,各国政府也开始参与和引导相关活动:如,在美国,尽管联邦政府还没有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明确自己的正式角色,但已经有12个政府组织的50多个项目与推动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有关;此外,越来越多的诸如共同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发起社会责任投资(SRI)基金,将其投资选择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关联,要求接受投资的企业,不断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了适应上述来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责任举动,包括:声明遵守UNGC、GRI、AA1000,SA8000等规范和标准;制定本企业的行为规范,用来规范自身及供应商行为,要求整个商品供应链的所有合作伙伴共同遵守统一的生产守则;定期发布反映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年度报告;促进跨国公司认可的非政府组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进行推广;等等。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也致力于监督企业,特别是监督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揭露企业的丑闻或其它不当行为。此外,越来越多的主流商学院也开始在核心课程中纳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课程,培养未来商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国际贸易方面。下文借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的H-O①InformationfromtheGlobalCompactWebsite(),August14,2000;J.Cohen,“SociallyResponsibleBusinessGoesGlobal,”InBusiness,March/April2000,p.22;andC.M.Solomon,“PutYourEthicstoaGlobalTest,”PersonnelJournal,January1996,pp.66-74.(Heckscher-Ohlintheorem)理论②的思想和曲线模型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H-O理论又称要素禀赋理论,强调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总资源中所占的比例与它们在不同商品生产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为一个某种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在生产中使用该要素比例较高的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H-O理论的主要结论如下: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对双方都有利,使得双方都在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达到均衡。0S1S2S3S’2YXM2M1M3C2C1T’1C3Q3T2T’2T1S’1T3T’3S’3Q1Q2U1U3U20S1S2S3S’2YXM2M1M3C2C1T’1C3Q3T2T’2T1S’1T3T’3S’3Q1Q2U1U3U2图1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下的贸易利益分析图H-O理论框架下的国际贸易得益分析如图表1所示。其中,S1S'1为国际某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T1T1为“贸易条件”即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价格比率,U1为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前,达到贸易均衡时的国际贸易量(“贸易三角”)为C1M1Q1,社会经济福利水平为U1。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后,该国家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将大幅度上升,会使得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向移动,变为S2S'2,达到新的贸易均衡时,国际贸易量(“贸易三角”)下降为C2M2Q2,同时,社会经济福利水平降低为U2。可见,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后,该国家的国际贸易量和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在短期内将会大大降低。同理,由于国际企业责任运动的影响,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可以增加出口,带来正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使得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变为S3S'3,达到新的贸易均衡时,国际贸易量(“贸易三角”)上升为C3M3Q3,同时,社会经济福利水平上升为U3。可见,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后,该国家的国际贸易量和社会经②彼得.林德特、托马斯.普捷尔著.国际经济学[M].理查德.D.阿尔文出版公司,1996年第十版,60-80.济福利水平在长期内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长期效果确实有利于促进该国家企业改善劳工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关注社会慈善事业、建立良好商业道德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并健康发展,从而该国家国际贸易量和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二、从“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能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其众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也是最顺应国际社会发展潮流的一个。本文将借用美国密歇根大学丹尼森(Denison,1990)教授“文化与有效性模型”③来分析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它的影响。(一)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简介“文化与有效性模型”是丹尼森(Denison,1990)教授在对一千多家企业、四万多名员工长达15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被看作是文化特质理论的集大成者。丹尼森(Denison)从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归纳出有效企业文化的四种维度:参与性(involvement)、一致性(consistency)、适应性(adaptability)和使命(senseofmission),并以此作为四项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丹尼森(Denison,1990)又将每一种文化维度细分出三个考察方面,即:参与性从授权、团队合作与能力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致性从核心价值观、一致性、合作与配合来考察;使命从愿景、目标、战略导向与意图来考察;适应性从企业学习、顾客至上、创造变革来考察(见图2)。图2“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维度图④③DenisonDR.Corporatecultureand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M].NewYork:JohnWiley&Sons,1990:5-15,179-185,188.④“文化与有效性模型”丹尼森(Denison,1990),海德网-咨讯频道.(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导入中国,将很大可能通过影响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共十二个考察方面以及两对矛盾主体来引领中国企业文化的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1.从参与性维度分析参与性:提升个人能力、增强认同感以及责任感。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日益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建设。例如,《财富》500强企业中,有将近95%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从全球范围来看,道德准则日益流行起来。对22个国家的企业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8%的企业已经正式颁布了自己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准则⑤。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社会责任建设,就在于社会责任重新塑造了企业的价值观念,激发出了员工的主体地位,让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形成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强烈的认同感,自觉产生对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1)授权——个体有管理自己工作的权力、主动性以及相应的能力,授权是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基础。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建立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基础之上,由此衍生出来的企业文化也就朝着对社会负责的方向发展。(2)团队合作——提倡合作以达成企业共同的目标,并使员工认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促使企业文化从关注所有者的利益到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入,促使人们对企业经营涉及到的各种关系重新认识,人们发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竞争都是为达成企业的共同目标。(3)能力发展——企业为提升员工个体能力进行长期的持续的投入,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所确定的核心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使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而是一种和利益挂钩的市场机制。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把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人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企业文化沿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前进。2.从一致性维度分析一致性:对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促使
本文标题:基于文化与有效性模型的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