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一、古今异义1.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2.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3.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4.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5.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6.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7.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8.婚姻(儿女亲家;结婚)9.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10.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11.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12.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13.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14.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15.于是(因为这、从此、在这件事上;连词)16.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17.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18.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19.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20.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21.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22.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23.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24.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来;)25.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26.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27.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28.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29.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30.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31.然后(这之后;顺承连词)32.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33.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34.流涕(流眼泪;流鼻涕)35.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36.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37.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38.无论(更不必说;连词)39.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40.无赖(胡作非为、活泼顽皮、无所寄托;品行不端)41.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42.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43.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44.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45.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46.开张(广泛扩大;开业)47.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48.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49.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50.结束(整好装束;完毕)5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52.往往(处处;常常)53.中间(中间夹杂;里面)54.扶老(拐杖;扶着老人)55.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56.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57.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58.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59.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60.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61.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62.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63.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64.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65.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6.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出众的人)67.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68.地方(土地方圆)二、人物传记常见词语1.数奇(shùjī)(命运坎坷曲折),2.驵侩(zăngkuài)(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3.县官(指朝廷),4.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5.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6.非礼(不合礼节),7.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8.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9.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10.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11.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12.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13.自非(假如不是)14.黔首(指百姓),15.耄耋(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16.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17.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18.下车(指官员上任),19.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20.听事(处理政事;大厅(多指官署中的)也作“厅事”)21.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22.畋(tián)渔(打猎捕鱼),23.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24.属辞(撰写文辞),25.累官(屡次升迁),26.左迁(贬官),27.女弟(妹妹),28.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29.具体(形体具备),30.三尺(指剑;法律条文),31.舅姑(公公与婆婆),32.无赖(无所依靠;无聊),33.身体(亲自实行),34.结束(整装,装束),35.闾左(平民),36.豪右(权贵),37.苍头(奴仆),38.致仕(辞官),39.起复(重新起用),40.中使(宦官),41.中人(宦官;宫女;有权势的近臣;居间介绍或做见证的人),42.中贵人(有权势的宦官),43.掾吏(亦称掾属,一般官员),44.学官(又称学馆、学宫,学校、校舍),45.构会(结合串通;设计陷害),46.都试(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都,还有“美好”及“大”的意思),47.诸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48.居忧(又称居哀、居丧,守孝的意思),49.辟易(惊退),50.车驾(帝王外出时所乘,因而用作帝王的代称),51.戎狄(指少数民族),52.寿考(高寿),53.显戮(当众处决),54.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55.块然(孤独地;亦作安适地),56.翕然(一致、安定的样子),57.报怨(报仇),58.不殊(没死。“殊”为断其身首以死),59.婚姻(结为亲家),60.文采(有才华),61.东宫(太子居住的东方,借指太子),62.两造(原告、被告双方),63.考竟(拷打死于狱中),64.阿纵(曲法纵容),65.兼道(以双倍的速度赶路),66.故事(旧例,以前的做法),67.不肖(没有才能)等等。68.对死的称呼:殁、故、卒、殪、毙、殂、殒、薨、丧、身故、物化、弃世、下世、就世、谢世、崩、山陵崩、不禄、升天、涅盘、坐化、羽化、鹤化、物化、圆寂、归寂、入寂、晏驾、宾天、大行、千秋万岁、夭折、、短折、中殇、殇(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69.践祚(登基即位)三.解词1.古今异义故事结束非常山东舅姑颜色南面因为用心虽然可以知道于是扫除交通痛恨丈夫夫人烈士殷勤牺牲2.承接连动诏赐敕勒向使诚然听受:听取接受覆溺:船翻溺水引次:率军驻扎3.偏正修饰超擢杖杀株连连坐族灭鼻祖清季乃翁不韪兄事吏使翼蔽席卷饿殍雅闻侪曹(辈)不肖稗官秋毫北陂bei讽谏城隅邀击:迎击、阻击盛赞:极力赞扬鏖战:激战深昧mei:深切体会和理解白衣:平民、小吏、白色衣服、受处分的官员班马:离群的马会猎:双方战争弥笃:更加深厚、沉重4.近义粘连宽宥按察抑或赈济旋即蓬筚嘉许造访忤逆赦免延请秉持幽囚避匿机要教化倾下孝悌庠序吊慰庶几消弭造诣笃厚巡检饥馑哀戚谙熟辞谢希冀羁绊鞍鞯征辟讽谏譬如仓廪仓廒骥骜谤议傲愎刚愎简拔拔擢昏聩敕令权柄罢黜罢逐启禀拜谒鞭笞倚傍边鄙首领元首苦楚偏袒羸弱报酬比邻比及卑鄙碑碣忤悖乖戾乖舛朋比:互相勾结、依附苑囿:园林诚拙:诚实朴拙巧诈:奸(机)巧诡诈闇钝:愚昧迟钝敏悟:聪明衰疲:衰弱疲病辅弼:辅佐;辅助荫蔽:遮蔽;保护颁犒:颁发犒劳觇视:窥视,探察疲敝:衰败;疲惫擘画:谋划,经营。鞭棰(箠):1.鞭子。2.鞭打。3.督促、勉励。4.征服,控制。捶楚、楚挞、楚(荆)掠:拷打暴炙:日晒火烤;比喻威慑或熏陶感化俾使:使让狴牢:牢狱补裨:弥补坌垢bèn:灰尘污垢崩摧:崩塌摧毁摈除:抛弃排除酬酢:饮酒酬报嬖爱:宠爱躄倒:仆倒论处:判罪处理哀毁:哀伤毁弃震讋zhé:恐惧破灭:打败灭亡踪迹:行踪痕迹、寻踪觅迹奖掖:奖励提拔唁劳:安抚慰劳振耀:振兴光耀谤讥:指责冱寒:寒冷隘穷:窘迫困厄5.动宾支配吊民纳贡逾期弑君及第待字逐鹿乘城走坂办贼雨雪司令问罪就座佯北抱恨报怨知县克勤发祥援笔追谥毖后论斩迄今问罪将将事事閟户:关门投版:弃官听狱:审案、断案刎颈:砍头、自杀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克期:约定日期弼违:纠正过失踵武:跟踪、继承发轫:开始、出发、启程、动员6.反义粘对道路纵横阡陌广袤经纬遐迩晦朔低昂衣裳张弛本末乾坤休戚否泰考妣翁媪捭阖:开合,运用手段使联合或分开比周:结党营私、集结,聚合7.主谓陈述夜阑:黑夜将尽自黜:自免官职8.偏义复词作息公姥舅姑父兄出入四、双音节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2.何如、如何(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4.孰与(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5.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二)、被动句为所(可译为“被”)(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2.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四)、表示揣度1.无乃(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2.得无(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3.庶几(可译为或许)(五)、表示选择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六)、表设问: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2.“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七)、表陈述语气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八)、假设1.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4.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九)、转折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十)、其他1、得以:(可译为“能够”。)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4、而已:(可译为“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7.以至:(可译为“一直到;结果。”)8.可得:(可译为“可以,可能。”)9.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10.乃尔:居然如此,(可译为“竟然如此,这样”。)12.是故:(可译为“所以,因此。”)13.是以:(可译为“所以,因此,因而。”)14.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15.往往:(可译为“处处,到处;常常。”)16.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17.于是:(可译为“对……,然后就,或仍译为“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上面,由于这个原因。”)18.谓之:(可译为“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19.无何:(可译为“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20.毋宁,无宁:(可译为“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21.无庸:(可译为“不用,无须。”)23.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24.一切:(可译为“一律,一概;权宜,暂且。”)25所以:(可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26.以故:(可译为“所以。”)27.……之谓:(可译为“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28.以是:(可译为“因此。”)29.以为:(可译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用它来,把……作(为)……。”)30.“有(无)所”此式中“所”
本文标题: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