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天津耀华中学实验班高婉荣2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耀华中学实验班高婉荣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使用,引发了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校IT实验班语文教育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语文学科特点,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强化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超常实验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关键词:网络环境模式人文素养创新主体实践发展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现代社会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在上述诸方面的要求中,最基础的知识和素养,就是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才能在开放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迈进二十一世纪,天津耀华中学就已建成为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校园”,每个教师配备有手提电脑,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学校教育朝着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迈进。2003年7月,全国首个IT实验基地在耀华中学实验班建立,为我校超常教育再上新台阶提出全新挑战。中学实施创新教育,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正视内外剧烈的竞争,将学生能力培养聚焦于“创新”研究上,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明智之举,也是必然选择。为此,我校开展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围绕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展开了先期实验和探索。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优势,全力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准确、恰当地运用于IT实验班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创建的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新模式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二部分研究思想(一)、理论指导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单一的讲授方式不能解决深层次思维的问题,需要3使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课程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搜寻、获取、重组信息以及创新和实践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师生掌握对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和控制。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1)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大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学习目的。4、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强调教与学的结合。(2)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3)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4)重视可操性。5、创造性思维理论何克抗教授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提供了一种有关创造性培养的描述。何克抗教授认为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由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的。发散思维指引思维的方向;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辨证思维、横纵思维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思想和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创造性思维要求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摒弃封闭、僵化、凝固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求变、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以创造性思维理论指导,勤于、善于捕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成果,重组应用,在变与创新中求发展。(二)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给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1、能够实现语文学习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一种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以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其次,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网络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和教材的时空局限,把文化现象向社会现实生活迁移,去关注去思考社会热点问题,符合“大语文”观念。再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涵盖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语文即文化。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学生能较大限度地接触语言文化现象,并能从文化层面上去鉴别、欣赏、理解、认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判断能力。从司马迁、李白、鲁迅、郭沫若这些有创造性成就、博古通今的文人学者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第一、要成为创新人才,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北京大学李毅红等专家在《创造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孤陋寡闻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有意义的创造。第二、有创造性的人才,必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我们就不能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里,不能仅仅局限在几本教科书的讲授中。同样,要使学生有丰富的实践和知识4积累,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就要把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把课堂、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树立一种综合社会性与实践性在内的“大语文”的观念。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语文课都搬到社会上。但是,我们可以把网络引入课堂,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此矛盾,使学生“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甚至“足不出户能交天下人”。这样,语文的学习内容和空间就可以无限延伸。因为网络可以不断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广阔的社会历史空间,有助于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同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在网络上与相关的学者、名人、领导交流、采访,使他们成为自己有关内容的“导师”,学生就可以进行语文的专题实践研究活动。这样就可以把语文学习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现语文学习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给传统语文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网络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什么?网络给传统语文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首先,网络极大地扩充了课程资源和集结了众人的智慧。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资源网站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网络越来越表现出它作为认知工具的优越性,也为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所能提供的交互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资源库、媒介工具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运用学习资源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正是加工处理信息的创造能力的体现。其次,网络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结构,从而促使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收录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自主研究、探索、发现的权力,思维形成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挤压,创造力萎缩。有经验的老师说得好:如果教育对象丧失了原本的主体性,教育就成了驯兽的活动。因此,只有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自主研究、探索、发现的广阔空间,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有创新可言。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我们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变革,让“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改传统媒体单向结构的缺陷,实现语文课堂多元选择,学生学习的方式自主活泼了,网络课堂成为体现学生“自主”的新天地。5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之比较传统语文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以知识记忆、积累为主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课本知识与现代信息相结合,侧重于知识迁移与整合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师生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活动共同探求新知学生角色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知识被动接受者学习是主动探究者、信息的处理者、知识的建构者教师角色传递知识的权威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协调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语文网络教学的技术和资源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并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创设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大舞台。(三)研究概念的界定和特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吸纳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点,具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双向交互方式的建构,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问题解惑以及情感因素的形成。易于组织、管理,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由于教师的直接参与,避免了学生偏离教学目标。易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