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卷A卷(B卷为答题纸)
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卷A卷(B卷为答题纸)一、简答(4X10’=40’)1、何为系统?2、简述绿色设计的3R本质。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相同点。4、简述生态自然观、人工系统自然观以及系统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辨析题(2X10’=20’)1、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明确直接论及技术异化的问题。2、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三、论述题(2X20’=40’)1、请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理论述人工自然观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2、如何理解“机遇女神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附: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研一下学习)《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范围注:2015年考试于4月29日进行,本次考试没有选择题(老师们都本着让大家过的原则)。本手册提供的资料主要是老师PPT课后思考题的答案和最后一堂课划出的重点章节内容的归纳。考试题目基本上都出自本手册内容。题型:简答题×4一题10分共40分辨析题×2一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2一题20分共40分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源流是?答:古代原始综合的自然哲学和近代机械论自然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两大思想渊源。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的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答:近代后期的六大科学成就打开了机械论自然哲学及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缺口,这六大成就包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维勒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施莱登、施旺分别提出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3.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发展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和研究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们从以前的单一角度思考问题转变为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4.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答:①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②科技观(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④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创新体系相结合。5.自然辩证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答:自然辩证法丰富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它具有多样的功能。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自然辩证法基本功能在新时期的体现。首先,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30多年来,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直接间接的为党和国家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特别是对于形成、确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很大贡献。新时期,中国在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部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等生态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形成正确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总体方针和战略对策,这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自然辩证法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新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成为我国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具有指导中国科技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意义,它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实践过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研究课题。其次,自然辩证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支撑,而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为自然辩证法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有助于人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有助于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助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而这些是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思维训练方面,作为自然辩证法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将促进人们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厚的方法论修养和卓越的思维能力是获得创新成果的重要主体条件。自然辩证法通过赋予人们科学技术方法的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将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系统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系统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中的三种形态,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他们都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他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他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联系: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3.什么是系统?(定义)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4.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层次性: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中,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5.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现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事实上,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C.非线性机制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系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D.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随机涨落是非平衡系统失稳的“导火线”,是非平衡有序结构的“胚芽”,是非平衡系统进化的“驱动力”6.阐述系统自然观的本质、定义、演化和发展?答: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系统”是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2.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凸显出来。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以下四点: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各个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2.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3.动态性。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性,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实质上是按照空间划分的物质系统随时间变化而铺展的性质;4.层次性。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每一个系统都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发展、变化着。自然界演化具有两个特点:1.不可逆性。严格的说,自然界中发生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但是在实践中又存在可以用可逆过程加以处理的对象,不仅在实践上方便适用,而且能从中导出对不可逆的深刻理解;2.进化和退化。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这两种不同的趋势,他们之间相互包含、同存共生、相互交替,共同构成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演化过程。矛盾是自然界运动和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是一切自然物质系统的普遍的和基本的规律。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是推动非生命世界演化发展的动力。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归纳和演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性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历史上就长期存在着的归纳主义的“归纳万能论”和演绎主义的“演绎万能论”,都是夸大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片面观点。恩格斯曾对归纳与演绎的关系作过生动的总结:“归纳和演绎,正如综合和分析一样,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片面的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但是只有认清他们是相互关联、
本文标题: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卷A卷(B卷为答题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