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第二节关税措施第三节非关税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构成和类型关税的作用、特点及种类非关税的特点和种类鼓励出口的措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及发展战略教学目标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和构成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和演变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和构成1、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2、构成: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口、出口)、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3、目的: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本和资金,维护本国对外政治关系。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对外贸易政策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货物和服务出口。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制定要考虑因素本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各国政府领导人、政策决策者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本国经济结构与竞争优势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由国家立法机关负责(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海关、专门机构、政府四、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强调对外贸易顺差的重要性,主张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奖出限入,实现贸易顺差,达到金银流入,增加财富的目的。(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存(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特点保护的对象扩大保护的措施多样化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保护的后果不同保护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手段和策略不同保护的利益不同(四)二战后(1945-1973)的贸易自由化1.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2)战后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3)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4)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贸易自由化(五)1973年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经济低速发展,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保护本国经济,尽量使本国的市场为本国的经济服务,防止本国市场被他国占领,同时又力图通过扩大世界市场来缓解本国经济的不景气状况。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多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进一步转向非关税壁垒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3、新保护贸易主义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五、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以来)1.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实行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2.管理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3.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对各国的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管采用那种贸易政策模式,都将体现对外开放的特征六、战略性贸易政策㈠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加强了对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支持,经济学家们则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支持。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凭借出口补贴、关税等措施,对本国战略性部门和产业进行扶持,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任何个人的行为都不能影响商品价格,而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不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属于不完全竞争者。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某一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研究企业在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条件下对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决策行为。市场的类型厂商的数目产品差别的程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接近哪种市场情况完全竞争很多完全相同没有很容易几种农产品(小麦、玉米…)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食品、汽油等寡头几个差别很小或有差异相当程度比较困难钢铁、汽车、计算机、化工产品等垄断一个只有一个生产者,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相当大,但是通常受管制。很困难,几乎不可能电话、电力、煤气等公共事业。规模经济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兼并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兼并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兼并,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横向兼并,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兼并,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等。兼并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兼并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规模经济分为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内在规模经济是指随企业规模扩大,其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又可称为“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它给单个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这种规模经济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如飞机、汽车等行业。在这些产业中,厂商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达到行业所允许的最小有限规模,获取规模经济优势;否则其生产成本过高,会被淘汰。这些行业内的厂商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行业不再是完全竞争的。同时,由于内在规模经济的存在,垄断厂商必然按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定价,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这就为政府通过关税、出口补贴等手段抽取垄断利润提供了依据。外部规模经济指单个厂商从本产业的壮大中获得收益。它对厂商来说是外在的,但对于产业却是内在的,故又称为“产业水平上的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取决于产业的规模,产业规模越大,单个厂商发展所需的条件越容易满足,从而获得的收益越多。外部规模经济在那些研发投入巨大的行业非常显著。然而这些产业投资的风险较大,且由于“外溢效应”厂商不能独享其投资带来的收益,厂商不愿投资,产业难以发展壮大。而高科技产业往往又在国家的发展中有战略作用,因此政府就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扶植。战略性贸易政策由于现代国际贸易中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国际市场竞争演变为少数企业之间围绕着市场份额进行的博弈。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政府通过出口补贴等积极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如果企业因此所得的利润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那么本国的净福利也将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⒈利润转移理论⒉外部经济理论⒈利润转移理论利润转移理论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布朗德和美国波士顿学院的斯潘塞等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取得更大市场份额,或通过关税迫使外国厂商降低价格,或以进口保护来促进出口,从而实现利润由国外向本国的转移,增加本国的福利。即利润转移的手段有三种:(1)以补贴促进出口(2)以关税转移利润(3)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⑴以补贴促进出口布朗德和斯潘塞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更加重要,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因此,政府应对某些产业给予战略性补贴,帮助他们获取世界市场利润中的较大份额。无政府补贴时的利润矩阵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5,-50,100100,00,0政府进行补贴时的利润矩阵空中客车公司生产不生产生产不生产波音公司-5,50,110100,00,0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以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两大企业的竞争为例,对航空工业中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作了模拟分析①假设在大型客机的国际航空市场上,有两个寡头厂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两大企业进行竞争②假设市场仅能容纳一家公司③谁先制造新飞机占据市场,谁就能独占垄断利润100单位④如果两家公司同时生产,展开竞争,则会两败俱伤,各自亏损5单位最终的结果是:空中客车公司依靠政府的出口补贴排挤了波音公司的竞争,独占100单位的利润,也就是说,10单位的出口补贴能够起到转移100单位垄断利润的作用古诺模型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矿泉水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寡头垄断厂商的情况。古诺模型的假定是:市场上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⑵以关税转移利润布朗德和斯潘塞还指出,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就可以通过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厂商在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垄断高价,迫使其自动降低出口价格,分享其部分垄断利润。关税还可以刺激本国潜在的生产者进入外国厂商已经占领的国内市场,甚至可使本国企业在关税保护下占领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渗透到国外市场。如果说出口补贴是为使本国企业赢得国外市场上的战略优势,那么关税则是为了培育本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战略优势。⑶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在寡头垄断市场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发挥促进出口的作用:当一国政府通过贸易保护措施全部或局部封闭本国市场,赋予本国企业在特定市场上的特权地位后,受到保护的企业销售量会增加,通过大量生产和销售,使边际成本递减。而外国企业由于销售量减少,其边际成本将随生产缩小而递增,也就是说,一国的进口保护措施为本国企业提供了使其超过国外竞争者的规模经济优势,并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产量—边际成本—产量之间存在着相互馈赠、相互强化的作用机制,因此,贸易壁垒的设置可以为本国企业带来滚动增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加强本国厂商在对方国家以及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削弱外国厂商在本国以及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力。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作用机制:限制进口(进口保护):本国企业产品产量扩大——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本国企业产品价格下降——销售量进一步扩大到国外市场(产品出口)外国企业销售减少—产量缩减—成本上升—市场缩小2、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技术、知识密集程度高的产业具有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也称外溢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不仅限于其自身,还惠及其他经济单位,从而产生额外收益。但该单位并未根据这种影响从其他单位获得相应的报酬。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往往以其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这些高技术先行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通常要支出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承担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然而它们的一部分知识贡献及产生的利润却无偿的外溢到别的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