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
1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学习中心:江苏盐城亭湖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年级:08年春学号:081045303049学生:王新指导教师:李金玉完成日期:2010年3月11日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2摘要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夯实、置换、排水固结、加筋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以改善地基土的剪切性、压缩性、振动性和特殊地基的特征,使之满足上部拟建工程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及方法快速实施,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其次探讨了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并进一步详细研究了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过程设计,涉及到分区及施工顺序的设计、场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具体设计以及软基工程的监测。关键词:地基处理;软土;技术研究;工程监测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3目录一、引言.............................................................................................................1二、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2(一)、软土及软土地基的界定.......................................................................................2(二)、软土对地基的影响...............................................................................................2(三)、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3三、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7(一)、地基状况...............................................................................................................7(二)、地面性质...............................................................................................................7(三)、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7四、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过程设计................................................................9(一)、工程概况...............................................................................................................9(二)、设计原则与思路...................................................................................................9(三)、分区及施工顺序的设计.......................................................................................9(四)、场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具体设计.................................................................10(五)、软基工程的监测.................................................................................................12五、总结...........................................................................................................13参考文献...........................................................................................................14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1一、引言软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随着古地理、气候、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一般是指在滨海、湖泊、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低的软塑到流塑状态细粒土,如淤泥和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粘性土,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软土形成环境、年代等条件千差万别,其分布、厚度、性质各不相同,水方向有差异性、垂直方向也具不均匀性,所表现出的抗剪强度、压缩性、透水性等特性也不一样。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地运用在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地基处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总体上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同时,逐步发展了符合我国国内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从国外引进和发展了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法、强夯法、深层搅拌法、土工合成材料、强夯置换法、EPS超轻质填料法等许多地基处理技术。许多已经在我国得到应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排水固结法、土桩和灰土桩法、砂桩法等也得到不断发展提高;在工程实践中还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真空预压法、锚杆静压桩法、孔内夯扩碎石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等[2]。此外,国内外对软土没有统一的分类判别标准,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为了有个统一简便的判别标准,交通部最近颁布《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软土的划分标准采用天然含水量=5%(或液限)、天然孔隙比=1.0、十字板剪切强度35kpa等3项指标。凡符合以上3项指标的粘性土均为软土。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指地基承载力达不到上面建筑物(构筑物)的要求,或虽在建筑物(构筑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其他原因使地基失稳,造成建筑物(构筑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以致彻底破坏建筑物的不良地基。对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软土地基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夯实、置换、排水固结、加筋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以改善地基土的剪切性、压缩性、振动性和特殊地基的特征,使之满足上部拟建工程的要求。本文以软土地基作为研究对象,对软土的性质及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2二、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一)、软土及软土地基的界定软土一般是指在静力或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其直径小于0.1mm的颗粒一般占土样重量的50%以上。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当天然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工程上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和饱和含水黏性土统称为软土。软土地层还包括软土与砂土、碎石土、角砾土及块土等形成的互层[3]。因此,软土地层还可包括除岩石以处的所有含有软弱土层的地层。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水流、缺氧、多有机质的条件下生成的,往往与泥炭和粉砂交错沉积。绝大部分生成于全新世的中晚期,也有软土层埋藏在密实的硬土层之下,生成期较早。但总的说来,在各种土中,软土应该说是比较年轻的沉积物,甚至还存在正在继续沉积的欠固结软土。软土地基指以软土为主,与粉砂、泥炭等一些其它土层相间组成的地基,当然也存在厚度几十米、上百米而土质较均匀的软土地基[4]。软土地基主要指自然界力生成的地基,有时也包括弃土、吹填土及滨海围涂造地或山间填土地区的地基。(二)、软土对地基的影响软土地基在我国公布很广(软土类型及分布表如图2-1),大都成型于天然,如第四纪沉积物等。在我国南方地区,江河湖泊、稻田、沼泽等处,往往成为工程的软地基。表2-1我国软土分布表类型分布情况滨海沉积主要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等沿海地区湖泊沉积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洪泽湖周边河滩沉积长江中下游、奥江下游河口、淮河平原、松辽平原谷地沉积西南、南方山区或丘陵区长期受水浸蚀浸泡北方地区根据上述软土的特点,以软土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是十分不利的,它可造成构造物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3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者不但影响使用,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彻底报废[5]。由于软土的强度很低,承载力不足,不能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否则就可能出现地基的局部破坏乃至整体滑动,开挖较深的基坑时,就可能出现基坑的隆起和坑壁的失稳现象。由于软土的压缩性较高,建筑物增加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是比较大的,对于一般四层至七层的砌体承重结构房屋,最终沉降约为0.2-0.5m。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筑已数百年,塔身完好无损,但严重倾斜,其原因即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且至今无好的解决方法。地基是一条带状的、承受动静两种荷载的对象,由于它分布较广、使用要求较高,因而对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地基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大量的软土地质地区,对软基处理不当,将会使路基沉降过大,导致路堤失稳;桥台与路基的沉降不同而产生桥头错台;地基的中心沉降过大引起涵管弯曲和路基路面横坡变小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彻底破坏。因此,从高标准、高质量的使用要求出发,合理、可行地处理好软土地基,已成为地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三)、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土由于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强度低和变形稳定所需时间长等工程特性,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需经过加固处理以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路基沉降是导致路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软土地基处理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工程的投资,而且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质量。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对策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力稳定性和透水性要求,从而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6]。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较多,分类也各有不同,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如下描述:1.砂垫层法砂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1.0m的砂垫层(具体厚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难,太薄效果差)作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以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的方法。砂垫层可作为路堤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堤内水位,改善施工时重型机械的作业条件。砂垫层法具有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机具设备等特点。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路堤高度小于2倍极限高度;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软土层不很厚、或具有双面排水条件的情况;当地有砂,且运距不太远,施工期限不甚紧迫的工程。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4采用砂垫层,砂宜采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级配良好。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且含量不宜超过3%-5%。砂垫层一般用自卸汽车及推土机配合摊铺,摊铺应均匀,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当路堤为粉土
本文标题:基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