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吉林大学社会学社会变迁.
哲学社会学院刘威Email:liuwei850430@gmail.com社会变迁的社会学“变迁是社会现实如此突出的一个特征,以至于任何社会科学理论,无论其概念出发点是什么,必定迟早都会涉及这个问题。”——Haferkamp&Smelser,1992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第二节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第三节后发展国家的社会变迁社会进步、进化、变迁、发展工业化、现代化、西化、美国化转型文明冲突下列有关“社会变迁”词汇的意义: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一、含义二、类型三、影响因素四、根源与机制五、方向和问题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一、社会变迁的含义器物生活制度规范价值观念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一)社会变迁与自然变迁的区别社会变迁以人的产生、社会的存在为前提,自然变迁则亘古存在;社会变迁注重人为因素,自然变迁依据自然规律;人类有计划的参与使社会变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社会变迁比自然变迁更复杂。一、社会变迁的含义(二)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的区别社会变迁具有多向性,绝非都带来社会进步;社会变迁不带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只是一种事实陈述;一、社会变迁的含义(三)对社会变迁概念的理解社会变迁重点揭示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变迁是一个“中性”概念社会变迁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社会变迁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差异社会变迁的原因来自内外两方面一、社会变迁的含义从日常生活中“社会变迁”的规模方向方式人的参与和控制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渐进变迁与激进变迁自发的与有计划的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影响(推动或阻碍)社会变迁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其发展和演化是由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人口、环境、政治制度、文化、技术、价值观。文化生产力生产关系其他政治人口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社会变迁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生产力政治社会变迁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其他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进化论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共和政体1、孔德的三阶段论2、摩根的文明进化论进化论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进化论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3、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整合方式军事社会工业社会机械整合有机整合攻击或防御交换或交往循环论1、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学”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个文化的历史。强调历史的宿命,认为不论人类是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宿命。这一周期循环大约为1000年,所以他的理论也被称为“长期循环论”。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循环论2、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社会变迁是封闭性的短期循环过程,由社会系统中精英的特点所决定。在统治精英集团里的人不可能持久协调地保持自己的地位,总是处于不断地更替之中,历史就是统治精英不断形成、掌权、衰弱、被取代的过程,整个社会也是处于这种动态循环之中。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循环论3、汤因比的“挑战-反应”论社会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挑战”开始的。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反应”,如果反应成功了,社会就能生存下来面对下一个挑战。如果反应不成功,社会将会面临崩溃,挑战和反应能够促进文明的进步,而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历史。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冲突论1、卡尔·马克思“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这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法则。”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冲突论2、拉尔夫·达伦多夫权力分配不均是冲突的主要原因,它表现为掌权集团和无权集团的对立。民族和种族、性别、政党以及宗教群体进入到冲突的研究之中。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权力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迁。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冲突论3、刘易斯·科塞肯定了冲突的积极功能,认为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冲突是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系统的活力,防止社会退化。冲突是刺激社会变迁创造性的理论。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1、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大五、社会变迁的趋势和影响传统社会任人唯亲任人唯才2、人口结构的变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结构老化乡村“空壳化”城市疏离、冷漠区域发展不均3、人口流动与都市化大家庭(扩展家庭)折衷家庭(主干家庭)小家庭(核心家庭)4、家庭结构的变迁5、产业结构的变迁产业结构劳动力过剩与失业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外移6、消费行为变迁•农业社会:贫穷、节俭、储蓄、不重享受•工商业社会:富裕、主张消费,重视休闲“先享受,后付款”,“信用卡时代”7、道德与价值观的变迁•农业社会:强调安定,遵从传统价值与规范。•工业社会:强调进步创新,破除传统。道德和规范需要通过「理性」检验,才能维持正当性。•后工业社会:怀疑绝对真理和价值的存在。8、宗教与科学的变迁•宗教从追求死后福报(出世)转变为追求现世福址(入世)•科学从农业社会的“顺从自然”到工业社会的“征服自然”到后工业社会的“维护自然生态”社会现代化的由来及概念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2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3社会现代化的两种类型4第二节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由来及概念现代化——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即人类社会以现代工业的产生为发端,以科技发展为动力,在自身日益分化的基础上,向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的发展阶段转变的全面发展过程。1212二、社会现代化的含义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变迁的过程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2)理性化(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4)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5)城市化(6)人的现代化(7)全球化1313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到行为都能转变为现代化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人员都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称得上现代化国家。”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格的特征:1、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观念和行为方式;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思路开阔,尊重并愿意考虑不同的意见;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5、办事讲效率;6、在个人和公众生活中善于制定长期计划;7、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注重对事实的考察;8、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9、信赖他生活的世界,相信周围的人和组织;10、乐于让自己和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11、相互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12、了解生产过程,重视本职工作;13、对未来持乐观态度;14、具有普遍注意意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以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和美国为代表。这些国家开始现代化的时间大都比较早,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原创性和自然渐进性。凡是在早发内生型国家的现代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时才开始现代化发展的国家都可以称之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相比,后发外生型具有明显的外发性、采借性和人为的突进性。四、社会现代化的两种类型根据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其始时间及最初的启动因素,可以把目前所有卷入现代化浪潮的国家分为两种类型,即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1基本特征2特殊问题3可能未来第三节后发展国家的社会变迁1616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当代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集中表现在太平洋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印度)的新兴工业化带的崛起、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和中东(西亚、北非)伊斯兰世界的变革。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变迁过程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政府发挥着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二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迟发展效果1616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所谓二元结构,简而言之,不过是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的区分。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生产方式上,还表现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二元结构主要由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两大部分来体现。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另外两个二元结构隐隐约约地正在中国出现,一个是贫富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还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中。第二个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大阵营的对立也正在形成二元结构之雏形。但两种二元结构都比不上城乡和工农这一主要二元结构明显。中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差别户口和身份差异;经济成分差别;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巨大差别;生产方式和劳动条件的差别;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卫生条件的差别。1616二、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特殊问题依据错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如下三种:(1)由传统因素的瓦解和现代因素生成的异步性造成的错位现象。(2)突然提出的新任务与正在形成的能力之间的错位。(3)“失范效应”与不正常的超前现象。错位现象1616二、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特殊问题地区之间或社会各部分之间现代化的速度和程度不平衡。失衡现象工业社会风险社会情境不平等不安全追求正面寻求获利负面规避风险理想机会均等免于风险工作动力物质需求对风险的焦虑二、特殊问题两难现象在后发外生型国家,交织着各种极为复杂的矛盾。发展并不总是硬道理,公平不能总是被兼顾!社会的希望不在领导人的爱心、或是当权者的闻声救苦,而是来自于那些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因而愿意积极采取行动的人。三、可能未来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社会发展的标准和人生发展的标准。thankyou!
本文标题:吉林大学社会学社会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7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