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5级高一年级第1次月考测试生物学科试卷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1.生命系统的最宏观和最微观的层次分别是A.生态系统、个体B.生物圈、细胞C.个体、病毒D.生物圈、分子和原子2.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3.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A.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磷脂、核酸C.蛋白质、糖类、核酸D.蛋白质、核酸、磷脂4.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5.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A.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水解DNA6.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种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口腔上皮细胞B洋葱叶肉细胞C脊髓灰质炎病毒D豌豆根毛细胞碱基5种5种4种4种核苷酸8种8种4种8种-2-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视野清晰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8.糖类不含有,脂质不一定有,蛋白质可能有,核酸一定有的元素是A.NB.PC.SD.H9.现有一被检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液产生紫色反应;经斐林试剂检测,无明显砖红色,经处理后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无橘黄色反应。该样品可能是A.无糖脱脂奶粉B.纯天然牛奶C.加高果糖浆的果汁D.普通豆奶粉10.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11.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D.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1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都是水B.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C.细胞衰老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会降低D.一般而言,抗干旱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一般植物相比要高14.某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上课时出现了头昏、心慌、出冷汗症状,某日又出现了惊厥和昏迷,医生诊断其患有低血糖,向其体内输入的物质必须含有A.氨基酸B.葡萄糖C.核苷酸D.脂肪15.下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左)和血红蛋白分子(右)的局部结构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A.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分别需要镁和铁B.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C.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D.Mg和Fe分别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16.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无关的是A.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的数目C.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D.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17.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如右图B.人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1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ABCD19.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往图1方向游走,请问你应该把载玻片往图2的哪个方向移动A.甲B.乙C.丙D.丁20.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是A.2、5、8、1B.1、2、5、8C.8、2、5、1D.2、5、5、121.人体内主要储能物质和主要能源物质分别是A.糖原和葡萄糖B.脂肪和糖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糖类22.如果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结构中有两个羧基,那么这两个羧基分别位于A.碳原子上和氨基上B.碳原子上和R基上C.氨基上和R基上D.羧基上和R基上-4-23.从组成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看,下列面料中,与另外三项相比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丝织面料B.毛纺面料C.皮革面料D.棉麻面料24.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肽键的结构式是A.NH-COB.-NH-CO-C.-NH2-COOH-D.NH2-COOH25.下列核苷酸中,不可能存在于DNA结构中的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下图是真核生物体内某些元素和化合物的构成示意图,已知M和N为大分子物质,A和B分别是两者的组成单位。(每空2分,共18分。)请完成下列问题。(1)X、Y元素的名称分别是。(2)M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3)A的结构通式是,连接A形成M的化学键是。(4)化合物N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和。(5)M在细胞中承担多种功能,试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种:①;-5-②。27.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2分。)(1)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_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测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2)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来冲洗浮色,这是因为。(3)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注意事项: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_________________,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____________,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注:以上答案要写出试剂浓度和具体名称,写不全不给分。)③在还原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试管口不要朝向。28.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6-(1)判断以上甲、乙两图,其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属于真核细胞的是,判断依据为。(2)常见的由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6、解析:由题干和问题(2)中的信息可推知M为蛋白质,N为核酸,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其他问题便随之而解。答案:(1)氮、磷(2)氨基酸12345678910BDDDDDCBAA11121314151617181920CADBDDCDCA2122232425BBDBB-7-(4)磷酸五碳糖碱基(5)①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②催化作用,如大多数的酶③结构组成,如肌纤维蛋白④信息传递,如胰岛素⑤免疫,如抗体(五种功能中任选两个,并举例)27.解析:本题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与操作的考查。其中一些细节同学们需要注意,如鉴定蛋白质实验,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时,要少量,否则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答案:(1)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2)苏丹Ⅲ染液苏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3)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4)①分别配制、储存②0.1g/mLNaOH0.01g/mLCuSO4③烧杯底部实验者和其他人28、解析: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壁成分也与真核细胞的不同,但是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其相似性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答案:(1)甲乙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2)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动物、植物、真菌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7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