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
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试行)2010年5月12日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实际,建立和开发我市本地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一、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市教育机构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为宗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突出教育性、教学性、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及卫星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优势,突出网络、远程服务的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性;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信息资源评价、交流制度,建立信息资源准入制度,加快资源的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步伐;建立并完善各级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指导服务体系,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二、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建设采取全市统一规划,全员参与,县(区)、学校分级建设管理机制。学校要立足于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创建。为加强对资源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新余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中小学资源建设相关政策和建设方案,建立教育资源评审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市中小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各校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学校和个人积极提供教育资源,加强对资源建设的管理和应用推进工作,实现与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交互与共享。(二)统一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全市统一的、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资源管理平台,建好新余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市、县(区)、市直各学校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资源的分布式储存和检索统一;并通过市级平台、网站和互联网、卫星传输通道,做到纵与国家、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市直各学校、各县(区)、乡(镇)学校互通互联,横与兄弟地市资源网互联,实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以减少技术屏障,克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三)共建共享、应用为重。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激励机制,保障教育资源建设工作持续、高效地向前发展。既要避免重复开发,又要鼓励多样化创新;既要充分利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要积极发挥市场在资金注入、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和互通有无。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要把资源应用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要建立鼓励应用的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应用资源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三、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目标任务我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2010—2012年)的目标任务是:(一)网络平台建设:在不断完善新余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基础上,完成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以及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管理平台与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互联互通工作。适时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接收与新余基础教育资源网联通平台,实现“天网”、“地网”的结合。(二)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以结合省级资源库建设,加强市级资源库建设,逐步建成集基础素材、教学设计、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学工具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数字化教学核心资源库。构建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平台,建成汇集教师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研信息的网络教研资源库。初步建成全市中小学教学视频案例库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教学的同时,扩展新余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功能,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三)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完成我市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队伍的组建。市直学校教育资源建设队伍原则上每校10-20名,其中省级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1—2名,市级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5-10名,学校级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若干名。各县(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队伍原则上每县50—100名,其中省级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2—4名,市级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20-50名,学校级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若干。组建学科资源审核小组。选拔一批品德优良、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组建一支学科资源审核队伍,负责本学科资源的创建、审核、评价和管理。选聘学科资源审核人员(版主)。资源审核员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严格按照《新余市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审核标准》进行资源审核。(四)做好农村远教工程卫星资源接收转换和利用工作。农村远教工程项目校要把通过卫星接收的资源(如:视频、文字、图片等),进行整合编目后,导入到市基础教育资源库中。(五)在新余基础教育资源网上开通《名师讲坛》栏目。栏目定位以学生、老师为主要对象,关注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发挥网络及时、互动优势,联手打造精品栏目。选题范围为中考(分学科)、高考(分学科)、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辅导、低碳生活进校园等。制作形式以视频为主,或以三分屏形式为主,视内容而定。各县(区)及市直学校每学期至少选报1个选题,并且不少于8个课时。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将集体研究确定各县(区)及学校的选题和制作、审定、发布时间表。凡审定通过者,发布在市基础教育资源网,并择优选送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六)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育资源建设。继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和网络优质课的评比工作,组织开展“市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大赛”和“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四、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工作要求(一)、健全机构。各中小学应将参与省、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作为学校电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办学规模在12个教学班以上的中小学应增设“现代教育技术处或中心”,负责学校电教工作,由现代教育技术处或中心指定专人担任资源建设管理员,承担相关工作职责。办学规模少于12个教学班的中小学,由学校教务处指定一名教师负责学校电教工作承担资源建设管理员工作职责。学校资源建设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资源中心网站会员帐号管理,组织学科教师上传、下载资源,与电教馆(站)保持经常联系,参与省、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二)、强化制度。各中小学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年级分学科编写教学资源;积极组织教师登陆市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传教学资源。各学校每学期上传各科练习题、各科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各一套。省级重点中学、省级重点建设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新余市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教学点除外)每位学科教师每学期在市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传原创教学资源(包括:论文、教案、试卷、练习题、课件、素材、整合课例、网络课程等)总数不得少于10件;其它学校每位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5件教学资源。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教学资源上传要求,按照省电教馆规定执行。各中小学要组织教师登陆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论坛参与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与心得,每位教师每学年发帖量不少于10贴(其中主题帖不少于5贴,教师发的帖子应与学科教学有关)。(三)、注重教学终端应用: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下载、利用资源开展电子备课活动,以备课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集体讨论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消化和应用相关资源,形成电子集体备课教案,并建立本校优质教学资源库。在巩固、提高中小学校现有终端设备应用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扩大学校、班级覆盖面,拓展管理和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努力在全市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五、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一)、各县(区)教育局要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将此项工作列入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内容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的必要条件。省级重点中学、省级重点建设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新余市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教学点除外)每位学科教师在市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传原创教育教学资源每学期少于10条、其它学校每位学科教师每学期少于5条的不得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师资源建设和应用考核力度,将教师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情况与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挂钩。(二)市教育局将聘任一批学科教师为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审核版主,并将组织优秀资源审核版主评选活动,其中两次(含两次)以上被评为优秀版主的教师,在省、市级“资源建设与应用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予以优先。(三)、市教育局将开展优秀资源建设管理员评选,对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管理员在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和“资源建设与应用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予以优先。(四)、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将定期组织网络精品课拍摄制作活动,对于入围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精品课的执教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评选活动中参照市级电教优质课一等奖待遇。(五)、将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作为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考核必备条件,对于评选当年上传原创教学资源少于20件的教师不得参与评选活动。(六)、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实行实名会员制,为我市中小学教师免费发放会员注册号;将制定会员管理办法,不定期开展评选活动,评选若干名原创教学资源上传优秀会员,针对优秀原创资源将评定一、二、三等奖予以表彰,充分调动会员上传资源的积极性。(七)、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召开优秀资源建设管理员、资源审核版主、会员交流大会,组织研讨、交流资源建设活动。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分层管理,分步实施,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明确一位领导负责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各乡(镇)中心校要担负起对本区域内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指导任务;各学校要有一名校领导和一名管理人员负责本校基础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工作。在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级电教、教研部门的作用与优势,建立基础教育资源专家评审委员会,做好资源的评审和推荐工作。各单位要把教育资源建设列入中心工作抓紧抓好,组建和培养一支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切实把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大投入,良性发展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在公用经费列支的信息技术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软件和资源的更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专项经费,保证资源建设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日常工作的运行。(三)建章立制,促进应用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终端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教学资源的下载、登记、使用、评价等制度,建立科学管理和应用服务体系,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工作的正常开展。要采取多种形式,发动教师,共同参与,拓展资源开发的新领域,探索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新模式,建立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要深入一线,帮助学校解决好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创造条件让教师易学易用易出效果。要不断丰富资源的品种,增加资源的数量,提高资源检索的快捷性和准确性。要认真关注和研究面对最终用户的便捷终端,包括设备、软件和各种应用工具等,深入研究由于远程教育应用而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变革,加强对教师应用资源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应用的水平和效果。附件一:新余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名单附件二:新余市基础教育资源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附件三:新余基础教育学科资源审核员(版主)名单附件四:新余市资源建设与应用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五:新余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学科资源审核版主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附件六:新余市教育教学资源审核标准(试行)附件七:新余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要求和奖励办法(试行)主题词: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通知抄报:省教育厅抄送:省电教馆、省基教处、县(区)电教站新余市教育局办公室2010年5月13日印发共印80份附件一:新余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名单组长:胡建华副组长:朱永春、朱光耀、廖文干、胡冬生成员:简武生、易健儿、张运虹、肖连奇、肖原成附件二:新余市基础教育资源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廖文干副主任委员:肖连奇、易健儿、肖原成成员:漆思旻、李维鹏、廖泉瑞、徐萍、刘小平、李振江、简志
本文标题: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