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基础知识复习《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
1(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十三)一、考点展示: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延伸: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对按要素分配作进一步的分类,如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二、知识网络1、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⑴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范围内,包括⑵分配的依据: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包括劳动的质和量两方面⑶分配的内容: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不是其他产品⑷分配过程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不按资”)②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按劳不按需”)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和特点(3)按劳分配的意义(4)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非按劳动分配的主要形式⑴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⑵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⑶其他分配方式(福利性分配等)。三、考点分析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考点讲解](一).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之后,以劳动者的劳动(包括劳动的)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3、按劳分配的各项基本内容:(1)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适用对象——劳动者;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3)分配标准——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补充)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4、个人消费品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物质基础。⑵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⑶社会主义劳动的自身特点是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不按资”)②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按劳不按需”)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和特点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5、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课本P63。(1)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体现了效率)(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6、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第一,就全国的劳动者而言,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占多数;第二,就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而言,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辨析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来源中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2.非按劳动分配的主要形式⑴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考点分析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即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个体经济中。注:个体户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既有劳动收入,又有非劳动收入,但主要是前者。3⑵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考点分析:A.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B.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课本P64。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它主要体现了效率,尚未能兼顾公平。(了解)非按劳分配还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和全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收入。⑶其他分配方式(福利性分配和全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收入。)。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①这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最终原因)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确立分配制度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客观必然性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是决定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4.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4[考点例题]1.(2003年江苏高考题)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根据这一精神,受国家保护的个人收入有①存款利息②股票收益③工资收入④传销收入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命题目的本题意在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体会我国现有的几种合法的分配方式,以及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合法的收入形式。答案解析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根据这一精神,①②③都是合法的劳动收入或非劳动收入。其中,①②属于非劳动收入,是按资本分配。③如果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则属按劳分配;如在非公有制中,则属按劳动力分配,它们都是合法收入。传销是非法经营活动,其收入是非法的,故含有④的不能选。正确选项为C。四、知识拓展(一)三个“为什么”和三个区别1、三个为什么?(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第一,因为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2)为什么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是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二是多种所有制决定。三是市场经济决定(决定按生产要素分配)。(3)为什么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经济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2、三个区别(1)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第二,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二)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联系: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二者都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二者的最终决定因素。####注意的问题5问1:劳动所得(或劳动收入)从形式上看有哪些?(劳动所得除了按劳分配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联产计酬,还包括其他分配方式中的个人劳动所得。)问2:科技人员的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A、公有制经济中的科技人员提供新技术所得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B、科技人员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而得到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也就是说属按生产要素分配。、C私营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D一部分科技人员,脱离原所属单位,自办科技实体,利用自身科研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其科研成果属于归自己所有的技术商品,以技术转让方式把它卖给有关企业使用,属正常的商品交换,其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并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问3:凡劳动所得,都应给予保护,凡非劳动所得,都应一律没收。(分析:A你在国企工作,拿到的是工资、奖金和津贴。如果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是伪劣产品,该不该保护?显然,这种劳动所得不应保护。个体劳动者在生产和经营中偷税漏税,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并非保护一切劳动所得,而是保护合法劳动经营所得。B非劳动所得有哪些?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经营风险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等均属于非劳动所得。在现阶段,合法的非劳动所得受法律保护。总之,合法的劳动所得、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受到法律保护,不合法的劳动所得、不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不受法律保护。)问4: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中的“五个不等式”: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还包括其他的非按劳分配方式。B、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都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①按劳分配是指……②但在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的报酬。③无效的劳动(如生产的产品积压)不能获得劳动报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挂勾,各个企业经济效益不同,职工的收入不一样。④在现阶段,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并非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而是存在于许多场合的平均数中,使“不等量”围绕“等量”上下波动。C、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在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由于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获得的劳动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D、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是一种非劳动收入。而按资金分配收入(如股份分红、银行利息、债券利息),风险收入(如股票交易、期货交易、企业承包者和经营者的风险收入),等不能说是剥削收入。E、收入悬殊不等于分配不公。收入悬殊不一定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现阶段,由于分配方式多种多样,会造成收入差距。对目前收入悬殊问题应区别对待。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高收入,规范收
本文标题:基础知识复习《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