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
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组1海洋地理走进考纲:1.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貌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4)海水运动:波浪、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海岸与海岸带: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6)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3)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5)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7)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4.海洋权益:(1)海域的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2)我国海洋国情: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国际海洋秩序: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基础回顾: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a—大陆架、d—大陆坡、f—岛弧、b—海沟e—洋盆c—海岭(洋中脊)概念特征地貌形态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深度一般在200M以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我国的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相对陡峭的斜坡坡度较陡,深度一般为200—4000M岛弧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露出水面,地势起伏大,呈弧形分布,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西太平洋岛弧海沟岛弧的外缘常伴生狭长而深凹的海沟狭长,深度大,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洋盆海洋底部巨大的凹地,也叫深海平原地壳相对稳定,地形较平坦洋中脊大洋中部的海底山系大西洋中脊2.海底地形的形成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组2地形形成过程理论海底扩张学说与洋壳的形成洋中脊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生长型边界(大洋底部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结果,是地幔中物质对流运动的结果)洋盆地壳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板块构造学说与洋壳的消亡海沟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消亡型边界(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岛弧链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或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3.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影响因素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冬季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不同纬度,低纬﹥高纬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同一纬度,暖流区﹥寒流区洋流的性质垂直水温分布规律1KM以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1KM以下,变化很小,保持低温状态4.海水表面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规律原因南北方向变化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20o—30o)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逐渐递减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偏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弱,盐度逐渐降低东西方向变化暖流流经海区盐度偏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偏低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弱特殊分布世界盐度最高海区—红海①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小,蒸发量大;②周围为热带沙漠气候,几乎没有淡水注入;③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世界盐度最低海区—波罗的海①纬度较高,蒸发量小;②周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③有大量的淡水注入;④海洋比较封闭。注: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结冰或融冰(结冰—盐度升高;融冰—盐度降低),河流径流注入量,洋流,海域轮廓(开敞—盐度适中,闭塞—盐度升高或降低)。5.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组3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弱强赤道逆流强弱太平洋气候大洋东岸温暖多雨干燥少雨大洋西岸干燥少雨温暖湿润对全球的影响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气候有很大影响关联性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年之后7.海水运动的形式、成因及影响运动形式动力成因影响波浪风浪风、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等风力作用①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②海洋能源资源;③不利于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涌浪风浪传播近岸浪海底摩擦潮汐引潮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农历初一、十五大潮)①旅游资源;②影响滩涂养殖;③利于船舶进出港洋流详见必修1第二单元洋流部分内容注:钱塘江大潮成因:⑴天体引力;⑵杭州湾喇叭形;⑶夏季东南风8.海岸类型、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方式类型特点在我国分布利用方式基岩海岸地势陡峭,深水逼岸,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宜建港口,海蚀地貌可发展滨海旅游砂质海岸向海洋缓缓倾斜,沙滩宽阔平坦海滨浴场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岸滩平缓宽广渤海沿岸、江苏沿岸、长江口发展滩涂养殖,盐场,海洋旅游业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具有较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鸟类栖息地,物种丰富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具有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旅游光观等功能珊瑚礁海岸珊瑚虫分泌物或遗骸堆积形成热带基岩海岸常发育有珊瑚礁海岸9.海平面变化㈠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影响:①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或岛国;②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③引起海水内侵,地下水位上升,水质恶化;④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⑤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㈡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①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性燃料的使用;②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组4③加强防护堤坝建设。二、海洋开发类型种类特点主要利用方式及其分布开发中的问题措施水资源直接利用量大,淡化成本高工业、生活、灌溉海水灌溉诱发土壤盐碱化、海水倒灌、地下水污染合理灌溉海水淡化化学资源食盐、镁、溴、碘等量大、密度低方式:海盐成本太高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大陆架)、锰结核(深海海盆)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方式:油气资源开发分布:波斯湾、加勒比海、北海、墨西哥湾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石油污染合理规划、综合开发生物资源鱼、虾、贝、藻量大、不均衡过度捕捞、物种种群减少、衰退限量捕捞、休渔制度、海洋农牧化等动力资源潮汐、波浪量大、无污染、廉价、可再生、密度小发电成本高、技术不太成熟空间资源海上、海中、海底、海岸带方式:运输空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分布:沿岸和近岸海域注:(1)四大渔场:北太平洋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西北大西洋渔场(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东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X寒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2)渔场形成的条件:①大陆架宽而浅,阳光足,水温宜,利于海洋生物生长;②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吸引鱼类;③有些渔场附近有河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类型成因发生时间和地点特点危害防范措施风暴潮热(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形成的热带气旋:夏季、秋季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使海上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加强预报与监测;加强沿海防波堤、拦河坝、防潮闸等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温带气旋:春、秋季相对平缓房屋被毁、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土壤盐碱化海啸水下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海底地壳活动后可传播较远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极强的破坏力,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2.海洋环境问题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组5㈠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污染物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①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②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核设施、核试验和核工业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③农业生产活动使用化肥、农药和杀虫剂产生的有毒物质超标的田间水和地下水;④生活污水(2)沿海工业生产、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建设、海上油田开发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㈡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1)危害海洋生物及渔业生产;(2)通过食物链富集损害人类健康;(3)破坏沿岸旅游景观,;(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及地方性疾病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1)依法保护海洋环境;(2)加强污染源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海洋环保意识。四、海洋权益(一)海域的划分(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1.增强主权意识。海洋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2.增强资源意识。海洋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3.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本文标题:基础知识篇—选修Ⅱ(海洋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9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