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声声慢》教学设计新化县上梅中学谢迪光教学设想《声声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中的一篇。它是李清照身经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晚年所作。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本教材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宋词。学习这个单元要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学习本文拟通过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对联“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贯穿全教学设计,结合词人生平大事,比照李清照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中的愁,通过意象的解读领会《声声慢》词的“愁”的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了解《声声慢》的基本内容。2、体会词中叠词运用的妙处,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声声慢》。过程与方法1、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体会李清照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2、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词人“愁”的丰富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2、跨越时空与李清照进行心灵交流,表达对李清照的独特认识,引领心灵走向美丽。教学重点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通过抓住诗歌意象去体会李清照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是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五环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总结、课堂检测)教学准备CAI课件、纸质导学案、MP3朗读音频文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自学导航1、阅读学案资料显示屏,了解李清照及时代背景。2、结合“校园诗词楹联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以对联的形式评价李清照。3、整体感知,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重要字词,用诗意的语言解说诗歌。4、朗读并背诵《声声慢》。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先来让同学们展示我们给李清照的评价:示例:(幻灯片1)1、词采秀千秋,看风雅流传,才情自古无男女;生年交两宋,究悲欢转换,命运从来系国家。2、红雨飞愁千秋绝唱消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3、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今天,让对联“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幻灯片2),看看词人表现的又是什么愁?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朗读吟诵,感知词人别样愁情。1.一男生读,一女生读,全班齐读2.听录音:一同感受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3.自由品读一分钟,感受词的意境出示幻灯片5: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设计意图: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3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片6)课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小结。(幻灯片7)二、赏读全词,细品词人别样愁情。问题一:(幻灯片8)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哀婉凄凉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自学导航:1、可以从诗歌意象的选取进行分析。2、可以抓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分析。学程安排:1、独立思考,动笔鉴赏。2、合作探究。突出该词的教学重点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自己最有感触的意象进行深入探究,形成书面报告。3、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教师适时点拨。鉴赏范例:(幻灯片9-11)意象:“梧桐、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由此我们可知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是何等凄凉!拓展预设,适时点拨:1、意象“酒”。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离愁)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42、意象:“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关于雁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3、小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幻灯片12)寒风淡酒,长天孤雁,憔悴落花,阶前雨滴,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情感梧桐落叶,昏黄孤灯。4、抓关键词、关键句。(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教师引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关键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关键词“愁”。(2)词人还用了一个形式特别的句子来抒写愁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教师逐句引导:A、寻寻觅觅她想要找寻什么呢?⑴找回昔日的快乐生活;⑵找回那个年少时在藕花深处迷路的日暮,那里面藏着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忧无虑的笑声;⑶找回那些与丈夫鸿雁传书的日日夜夜;⑷找回一个家,有人能理解她,支持她的家;⑸找回国家的前途;⑹找到作为女子的尊严、人格,自身的价值。(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B、冷冷清清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C、凄凄惨惨戚戚(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这一特殊句式运用叠词增强音乐美,曲尽思妇之情,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学习小结:(幻灯片13)(1)整首词以“愁”字为核心,贯穿全文。或借景(意象)表现“愁”情,或直接表达“愁”情。(2)归纳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①、知人论世②、找诗眼,悟主旨③、赏析诗中意象④、赏析语言(叠词动词)5三、比较阅读,深悟词人别样愁情。问题二: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的感情基调,完成下表。(幻灯片14-15)自学导航:阅读《导学案》的“李清照大事记”,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学程安排:1、独立思考,动笔鉴赏。2、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书面报告。3、展示交流。选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比较点《醉花阴》《声声慢》感情基调相同点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同点百无聊赖的闲愁重阳独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离愁孀居之悲年迈之叹飘零之苦亡国之痛教师点拨: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使学生明白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小结:(1)李清照的“愁”,(幻灯片16)①公愁——山河破碎、爱恨难寄的绝愁②私愁——欲语泪流、失去亲人的哀愁身陷囹圄、人格蒙羞的悲愁事业不继、相知有谁的凄愁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中的相思离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2)从《醉花阴》到《声声慢》,相隔将近半个世纪。同半世漂泊感生平样写愁,内涵却不尽相同。真是“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板书: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她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世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课堂检测用刚才归纳的方法鉴赏以下这首诗词。(幻灯片17)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6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结束语(幻灯片18)最后,让我们诵读郭沫若为李清照题的一副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教学反思在教育界加快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好形势下,语文课教育也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课件的屏幕展示,创设情境,使语文课变得好看、直观、生动,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有利也有弊,在有的语文课堂上,整堂课只看到眼花缭乱的图文,听到充满耳鼓的鼠标点击声,课堂上缺少了交流,缺少了思维的碰撞,有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倾听,教师成了“放映员”,以现成的音像束缚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归根到底是语文实践,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文活动为主体,切不可本末倒置。基于上述现象,我在《声声慢》的课件设计上本着高效、有用、经济的原则,根据学情、文本内容和《导学案》,从实际出发,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效能,扬长避短,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但在实际操作中,多媒体的占用时间还是多了点,影响了学生对文本解读、运思动笔和充分的展示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资料补充1、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奔波。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本文标题:声声慢教学设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0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