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学和物态变化测试选择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声具有能量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A.海底深度B.两山间的距离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D.敌潜艇的位置5、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在听到枪声才开始按表计时,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A、偏大B、偏小C、相同D、都有可能6、下面叙述中带点的字是对声音的描述,指音调的是()A、听不见,声音高些B、锉锯条的声音尖细刺耳C、你的声音好宏亮D、可以将声音调大些吗7、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没有传播介质8、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A.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9、我们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依据声音的()A.响度B.频率C.音调D.音色10、以下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人们利用超声波制作了B超,可以探查人体情况D.人们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0dB就是没有声音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12、人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A.教室的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B.声音从教室的门窗处传播出去了C.教室的空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来D.教室的空间太小,没有产生回声13、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14、人们能分辨出胡琴、钢琴、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5、大型剧场的四壁和屋顶往往用蜂窝状材料来装饰,使其表面凸凹不平,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反射,吸收声波B.增大声音的响度C.只是为了装饰,使其美观D.增强声波的反射16、我们去医院看望病人,说话时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是指()A.说话音调低一些B.说话响度小一些C.说话语速慢一些D.说话频率慢一些17、演唱会上,女高音引吭高歌一首歌曲,其两“高”的意思分别指()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音色好D.音调高、响度大18、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声19、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人们听到闹钟走动的“嘀嗒”声()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C.不发生变化D.忽高忽低2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宿迁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21、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2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2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24、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25、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27、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B.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C.该晶体的熔点是48℃D.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28、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29、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30、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31、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3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33、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A.水好B.冰好C.一样好3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凝固、液化、凝华35、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36、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A、用自来水冲洗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37、冬天进入澡堂洗澡的时候,我们所戴的眼镜镜片上面会出现水雾而看不清,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这一层水雾即使没有擦拭,也会消失,这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凝固B先升华后凝华C先液化后汽化D先凝固后液化38、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39、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先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小镜子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的空气遇到冷的小镜子液化D.使小镜子升温,使病人感觉不太凉,更舒服些40、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4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A.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冰箱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冰箱中的小冰块升华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42、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4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4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4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该地有乐队演出,不许吹小号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此处噪音很大,开车注意安全计算题:1、一辆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某一时刻,司机鸣笛,他在4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计算一下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本文标题:声学物态变化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0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