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品经典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品经典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孙袆-《现代教学》-2015-被引量:0正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应该与民族精神教育紧密联系,因为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古诗被广泛传诵。古诗学习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感受民族情怀,体会民族精神。因此,我整理了小学一至四年级所教学的古诗文,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中的民族情结,引导学生边解读诗词的意思边感受诗中所蕴涵的我国悠久的民族精神,感受古诗文中所蕴涵的故乡之情、友人之情、保家卫国之情、赞美祖国山河之情等,让学生在民族精古诗文教学;民族精神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古诗教学;边塞诗;中所;送别诗;山水诗;民族情结;唐代诗歌;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悦和洗礼。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伦形成一种风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说明只要世界上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李白与王昌龄的关系不错,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写过一首诗,寄托自己的一往情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芙蓉楼送辛渐》是这一类诗中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作于王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送挚友远行,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又是与朋友和亲人们的共勉之词。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下阕中写词人送走了朋友归来后的感受,“秋雨晴时泪不晴”,词人面对荧荧的灯儿,听窗外绵绵的秋雨,友去的失落感让词人难以自持,恐怕是雨停了,泪水也不会停。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文性的体现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孤立、冷峻的,而是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动态的探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诚与恒久。友情厚重,恋情也缠绵。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像这种追求自由,歌颂爱情,体现人性真爱的诗词数不胜数。有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恋情缠绵,亲情更深沉。唐代溧阳县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亲切感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至今。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是因为国人自觉地意识到,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人而无情,不可以为人,但情感是理性的,它提倡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唐宋诗词中,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情,如同醇酿,让人沉醉,代代飘香。中华传统诗词源远流长,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民族凝聚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典范。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开展校园诗教,传承诗词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加强校园诗词教育,传承诗词文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的需要。2013年以来,在县诗词学会的指导下,我县校园诗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县教育局成立了望江县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诗教活动实施方案,诗教逐渐成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根据计划,先后遴选20所学校进行试点,并组织两次全县中小学诗教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麦元中心学校和九老诗社共同编写了《古典诗词学习入门》,已经作为试点校教师诗词教学参考资料和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诗词的读本。各试点校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诗教内容,把诗教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注重突出诗教工作,结合书香校园的打造,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宣传诗教工作,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写诗词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诗教文化,丰富校园文化体系。各试点校从实际出发,明确开展诗教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统筹兼顾,使校园诗教工作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近两年来,全县广大教师、中小学生积极读诗写诗,全县中小学生诗词作品在海内外30多家刊物发表及诗词网站刊载,在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在《中华校园》、《中华诗人》、《中国楹联报》、《当代作家》等共发表作品1300余首。实验学校、望江一小分别推荐20多位小学生加入了县诗词学会,麦元中心小学实施“诗词进校园”师徒结对,望江四小开展诗词经典吟诵,太慈初中等编印校园诗词选,“弘扬诗词文化”诗教活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华诗词进校园,深入开展诗教活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希望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加强中华传统诗词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人文修养。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校园诗教活动,真正让诗词走进校园,以诗育人,以诗感人,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阵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诗词组织的直接指导下,在广大诗家和社会贤达的亲切关心下,我县中小学“弘扬诗词文化”校园诗教活动一定会更上层楼。
本文标题:品经典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1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