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3
特钢公司安全教育之二中毒和窒息及案例剖析中毒和窒息•一、基本概念中毒是指在生产条件下,有害化学物大量迅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危机生命的中毒事件。窒息是指在缺氧或大量吸入窒息性气体的条件下,人体产生的单纯性缺氧、血液运输氧的功能受影响,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受损而导致的单纯性窒息、细胞外窒息和细胞内窒息。适用范围•根据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92年10月15日印发的《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的规定:1、适用于有毒物质经呼吸道和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也包括在废弃的坑道、竖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氧气缺乏,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2、不适用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中毒和窒息事故的特点•常见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形式主要有:1、维修设备时,盲目下釜或入贮罐进行工作,造成中毒和窒息;2、在工作中排除设备故障时,措施不当,导致中毒和窒息;3、设备设施有故障或失灵,造成有毒气体泄漏,致使现场人员中毒;4、清理污池时,冒险入池,以致中毒;5、检查设备设施时,未戴防毒面具进入危险场所,造成中毒。造成中毒和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设备设施在腐蚀性气体条件下,造成老化陈旧,引发了有毒气体的泄漏。•作业环境差,通风设施不到位,导致作业场所有毒气体浓度大大超标或氧含量低于18%。•工艺流程设计错误,防护装置失效,造成有毒气体穿入作业罐内。•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所作业的危害因素认识不足,在防护用品未穿戴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危险作业区域进行作业,或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区域抢救中毒者。•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致使发生了中毒和窒息事故时束手无策,盲目营救,从而酿成了惨案。一、煤气外泄酿成惨案•企业名称:某煤气厂•伤亡情况:死亡4人,中毒13人•发生时间:1995年2月6日11时•事故经过:2月6日11时左右,该厂动力车间水煤气工段在检修10000m3水煤气柜的¢700mm进气管上Dg80水封排污阀时,拟关闭该阀,但阀门关不动,发生了一氧化碳外泄中毒事故。在随后约1小时内,共造成抢修者和闻讯前来营救人员17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13人中毒的重大伤亡事故。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⑴从内部结构上看,旋塞与阀体接触面应为光滑的圆锥面,由于有厚度0.16mm的焦油固化物充塞其间,使其旋塞阻力大大增加;⑵从该阀外表情况来看,阀严重锈蚀,缺退塞螺钉和盘根压盖螺帽,以及焦油在阀内的积聚,致使该阀卡阻,难以调整。因而,阀门是事故的起因物,也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的营救阶段,该厂缺乏足够的、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对一氧化碳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盲目冒险组织人员进入阀并就任,这是导致事故伤亡人数扩大的直接原因。•二、间接原因1、未能严格执行“三同时”。该厂建设项目未通过安全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以致不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从而在设计、质量、选型、使用规格和有关防护设施上,都存在了隐患,未事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2、现场安全管理混乱,缺乏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对设备未认真进行定期检查,水煤气柜进气管水封排污阀长期失修,带“病”运转,无人负责日常维修保养和检查;操作工交接班流于形式、无记录,致使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早发现和不能及时处理整改;厂、车间领导缺乏必要细致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在执行危险作业制度上,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处于混乱,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管理原因。3、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危险作业检修人员不办手续,不落实监护措施,抢救者不佩戴防护器具即进入阀井抢救,反映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够,职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对危险作业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未能建立应急预案,致使在事故发生后,不知如何就任,如何自防,是造成本起事故的失控原因。血的教训•1、煤气厂管道多、阀门多、压力容器多,易燃、易爆、易发生火灾和中毒,是危险性大的工厂。因此搞好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必须健全,安全措施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到位,特别是强化现场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真正做到层层把关,扎根班组,落实到人。•2、凡是进入危险场所作业,必须正确穿戴防护用品、用具,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表》,杜绝“三违”,确保安全。•3、切实抓好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工作。对职工要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防护用具。发生中毒事故,应实施正确的、安全的营救方法,宜制定预防预测和反事故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4、进一步搞好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严禁设备带“病”和超负荷运行。•5、安全欠债多,隐患危险大,遇到触发条件,事故接连不断,这时规律,也是教训。所有安全生产必须舍得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所谓产出就是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避免伤亡事故,安全文明生产。•6、该厂由于曾在全国同行煤气厂中技术经济指标领先,安全上没有出过大事,领导思想上有些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满足现状,使之上就是有些骄傲自满,而“二·六”事故给他们敲响了警钟。所以还是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思考:▲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多少mg/m3?▲一氧化碳的防护要点是什么?▲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急救应注意哪些事项?二、操作不当引发中毒•企业名称:某化工厂•伤亡情况:死亡2人,受伤5人•发生时间:2001年2月24日20时30分•事故经过:2月24日20时左右,该厂甲酯车间3名操作工在氰乙酸甲酯工段投料岗位当班。工作到20时30分时,1名操作工发现高位槽贮存液体已满,浴室采用1-氯乙酸甲酯进料口抽真空将高位槽内物质重新抽至反应釜内,在此过程中不慎发生原料(氰化钠、甲醇、1-氯乙酸甲酯等)泄漏、喷出,3人当即中毒昏倒。此时在车间外4名职工发现情况后,立即冲进车间营救,由于4人都未佩戴防毒面具,亦相继中毒昏倒。后经工厂和医院全力抢救,5人脱险,而2人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氰化氢中毒)。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当温度过高超过64.5℃(甲醇的沸点)时,甲醇大量挥发,使副反应中产生的1-氯乙酸遇氰化钠产生氰化氢,氰化氢随爆沸的液体通过冷凝器,一部分进入高位槽。因此高位槽(吸收装置为塑料桶)内变为剧毒混合液体;工艺管线材质为塑料软管。上述的分析可以说明,物的危险状态是本起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其塑料软管脱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经询问和核实,⑴事故发生前,职工发现高位槽贮存液体已满的情况下,未能按作业要求对反应釜内的温度、压力和所使用的塑料软管进行分析及检查,就贸然采用1-氯乙酸甲酯进料口抽真空将高位槽内物质重新抽至反应釜内,结果使与反应釜详解的软管在压力的作用下造成脱落,引起泄漏事故;⑵事故营救中,职工安全意识、防范能力较差,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冒险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营救,致使事故扩大,造成了多人中毒伤亡事故。因而,人的违章和冒险行为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二、间接原因1、冷凝回流过程的设施未经有资质单位设计和安装设备,从而造成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作业过程的气密性条件较差,工艺管道材质不符合输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规定的毒害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这是酿成本起事故的违规原因。2、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作业程序处置的方法、事故应急与救援的措施和防护用品配备上,缺乏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使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碰到故障时,冒险蛮干,遇到应急情况时束手无策,致使处置不力变成了灾难。这是本起事故的技术管理原因。血的教训•教训之一,化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满足安全生产条件。⑴要认真做好预评价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产品的理化特性和预防措施;⑵合理布置工艺流程,对重点和危险部位要符合设计规范标准,选择安全可靠的设备、设施并成环闭;⑶要制定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和应急救援处置预案;⑷加强培训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熟知本岗位上的应知应会。•教训之二,化工管道设计必须要符合技术规范。事实证明,本起事故发生的危险源(点)就是工艺管线材质(塑料软管)不符合《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T20695-1987)的规定,从而引发了外泄中毒事故。这就警示看企业,在设计选用管道材料时,务必要考虑解除毒物危害的程度及温度和压力,并按分级的规定合理敷设工艺管线。切忌采用非金属材料或塑料软管代用。•教训之三,事故应急救援时,决不能采用“抱薪救火”的方法去救灾。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本起事故就是一个例证,由于职工没有佩戴防毒面具,冒险进入现场救援,致使灾害扩大。这就提示了人们,在任何地方,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应急程序救援:⑴判明情况,立即报告或打求救电话;⑵分析事态、研究方案、组织到位、各负其责;⑶正确穿戴防护用具,并做到统一指挥、准确无误、处置有力;⑷争分夺秒、掌握方法、就地抢救;⑸观察伤势、掌握情况、急送医院。•思考:▲化工管道设计应符合哪些技术规定?▲化工产品的生产必须满足哪些安全生产条件?▲你所在的岗位上主要接触哪些危险品,你对它的危害性是否了解?三、盲目下釜造成中毒•企业名称:某合成材料厂•伤亡情况:死亡2人•发生时间:2001年7月10日8时30分•事故经过:7月10日8时左右,由该厂3名维修工和1名外来修釜技工,到某车间对溶解釜进行修补。当时先由1名维修工进入溶解釜内进行搪瓷修补前的准备工作(该溶剂人釜为2.78m深),在场的其他3人用绳系住该维修工将其放入釜内。在放至约2m左右时,只听到釜内的维修工喊叫“不行了,快拉我上去”,上面的3人立即将其往上拉,但只拉到一半,此人就掉到釜底。上面3人立即将其往上拉,但只拉到一半,此人就掉到釜底。上面3人慌忙喊“救命”,车间负责人听到喊叫声急忙跑过来,仍用同样方法(未戴防毒面具)下釜就任,刚下到釜颈时就叫喊“不行”,随即被拉了上来。车间负责人上来后立即叫人打开反应釜的底阀,并叫2位职工搬来2只氧气瓶,同时和另一职工去寻找防毒面具。这时在场的1名职工一边喊着釜内人员的名字,一边自己系着绳子,戴了防毒口罩再次下釜就任,但下到1m左右时,大声叫喊“不行”,上面的人员立即将其拉上来,已处于昏迷状态。后经采取有效措施,将吊入釜底的人员救出。2人即被送医院抢救,因中毒太深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经对现场勘查,检修设备时,实现没有把釜与釜之间的管线隔绝(应加网板或拆除一段管道),同时没有清洗置换和测试分析。因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人的不安全行为。经调查,现场作业者未能按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进行作业,不缝合进入有腐蚀性、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的设备作业时,必须穿戴核实的防护用品、防毒面具的规定,也未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而是凭所谓的“工作经验”冒险作业,以致造成了事故的发生。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二、间接原因1、技术原因。该车间的改造,未能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硫化氢废气回收环节的工艺部合理,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检测设施、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方面都存在缺陷。2、教育原因。教育工作不到位,新职工进厂后,车间班组不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导致职工在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的识别及其安全运行、安全预防等有关急救知识、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使安全教育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3、管理原因。企业领导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审批手续,知识凭感觉,违规开出人情证,从而酿成了事故的发生。血的教训•1、警示了人们,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按章办事,严格执行,决不放松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完成。反之,违反规定办事,我行我素,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2、提示了人们,“安全第一”,不要只挂在嘴上,关键要落实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一个人人知责、人人守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安
本文标题: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2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