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卷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一、单项选择题1.荒漠化的本质是()A.土地沙化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土地退化D.土地盐碱化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A.沙质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4:3.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4.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5.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干旱区————过度樵采B.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C.沙区边缘————过度开垦D.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6.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气候干旱成因的是()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高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8.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图中各河流()A.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河流多流程大、水量大9.相对而言较容易治理的是()A.原生荒漠B.土地退化C.戈壁D.流沙10.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12~14题12.该地最可能属于()A.台湾山脉B.秦岭山脉C.南岭山脉D.天山山脉13.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坡向及迎风坡水汽的来源是()A.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B.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C.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D.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1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C.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D.北坡海拔700米处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1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16.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生物B.土壤C.枯枝落叶D.淋洗养分17.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B.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8~20题。18.“树干高耸,树冠成阴,有明显层次,树种繁多、藤蔓密布,阳光难以照到地面。”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植被的特色()A.①B.②C.③D.④19.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20.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苔原带二、双项选择题21.我国直辖市中,受沙尘暴影响较大的是()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22.“石漠化”严重的省区是()A.新疆B.青海C.云南D.贵州23.下列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的做法,合理的是()A.围湖造田,以生产更多的粮食B.发展生态旅游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捕杀鸟类提供给饭店24.近处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B.阻挡海浪侵蚀海岸C.保持生物多样性D.增加用材林25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这说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D.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26.我国西北地区次生盐渍化产生的条件有()A.海水倒灌B.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C.过度开采地下水D.强烈的蒸发作用27.世界上的两大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的原因是()A.中纬度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有利于森林生长B.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难以通行,开发较晚C.高纬度地区长冬无夏,自然条件严酷,地广人稀D.中低纬地区,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大片原始森林得以保存28.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可能带来的后果有()A.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B.生物多样性锐减C.厄尔尼诺现象频发D.亚马孙河径流量变化不大29.下列关于森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B.半干旱地区的森林其环境效益高于经济效益C.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如不加制止,地球温室效应将加重D.现在森林主要分布于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30.目前,北京的一些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的薪炭林改为水源涵养林,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A.增加北京市的水果产量B.构建北京市的生态屏障C.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D.满足北京市的木材需求三、综合题31.读亚马孙河流域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亚马孙河流域的大气环流状况。其中A处气压__________,B处气压_________。这一环流过程形成的降水类型是_______。(2)当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中,约50%来自本地蒸发,另外50%的水汽来自________洋。(3)近年来,亚马孙平原某些地区的降水量减少(约减少2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量虽然减少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类似图中环流形式的地点,在世界上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地。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发展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年平均降水量(mm)33年平均蒸发量(mm)2600材料二人口(万人)耕地(万公顷)20世纪50年代5012.720世纪90年代15018.1(1)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_;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2)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_____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____。(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影响的关联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A.土地盐渍化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D.绿洲沼泽化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答案选择题题目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CADCDBBCADBBA题目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ACDABCDBCBCCDBDBCABBCBC综合题31.(1)低高对流雨(2)大西(3)热带雨林遭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量减少。森林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并大量汇入河流所致。(4)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雨林地区(5)B32.(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垦也是造成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之一(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33.(1)冰雪融水补给气温(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3)从左至右依次为:CAE
本文标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3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