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查漏补缺检测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5分)1.B2.B(A项,“媒体”和“报刊”、“网络”之间概念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句式杂糅,应该改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或“糖尿病患者致盲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D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3.D4.B(颜值:表示人物颜容俊或靓丽的一个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任性:执拗使性,无所顾忌,不惜夸张,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含嘲讽义。人品爆发:含时来运转,力挽狂澜等意思。心塞:心里堵得慌,难受,周围有不顾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或者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5.一种适度的(1分)处世方式(1分)或工作状态(1分)。(每点1分,超过16字0分)二、文言文阅读(18分)6.C(论:考评)7.B(A项,连词,并且∕副词,将要。B项,连词,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C项,连词,那么∕连词,却。D项,代词,他∕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1)难道是天下人原本可以欺骗,还是上天本来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呢?(“固”、“诬”、“不生才于今”各1分,句意通顺1分)(4分)(2)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其岂”、“胜”、“患”各1分,句意通顺1分)(4分)9.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2分),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培养足够的人才(2分)。译文: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曾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人,去加强对太守和县令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不贤官吏)。各个郡守县令由于犯下不恪尽职守的罪过,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一个接一个地被外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今。每回举荐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察,推究他那才干品行(才质行为)确能胜任的人.也一直没有见到过。举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暗暗估计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骗,还是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呢?假使天下大臣担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就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法律条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难道今天离开古代时日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方法吗?古人有学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施教的详尽到这样(细致)。士人有圣人的学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人,那么都能成为人才而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贤人多。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都适宜,难道仅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务)的长官吗?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如今,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广(圣人之道)并且在乡里在天下施教,那么就无路了。人愚笨,就(更)愚笨了!可以通过教育使他贤能的,最后谁来教他呢?所以如今的贤人少。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经常不足,难道仅仅是太守县令(人选不足)吗?因此对(人才)的索求没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细密,然而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头都是出于这吧。唉!为什么(情况)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苏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我了解南城的县令,县令说:“丁君辅佐我(才这样太平)。”(我)又了解南城的邑人,邑人没有不乐意称道丁琰的。现在(丁琰)到淮阴做县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荐任用他。对于县令(这一职位而言),得到人才了。使丁君像以往那样推广这颗爱民勤政的心,能在这里(南城)受到信任,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吗?求我写文章的人很多,(我)推拒不想给他们写。唯独丁琰赴官,没有求我写文章,但是我乐于写出自己曾经的观点来送给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励他,并且勉励天下所有做官的人。三、古诗词鉴赏(11分)210.(1)以行旅过程中的快乐之景:雨后初晴,青山红树分外明丽,与下文抒发旅行中的乡愁呼应(铺垫),(乐景衬哀情),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3分)(要注意命题的变化)(2)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3分)(3)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4分)运用借景抒情、想象(虚写)、视听与心理感受结合、对偶(任选3点得3分),词人想象自己夜间独宿孤馆,借雁声、残月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课内略,课外:视死忽如归斯人独憔悴五、现代文(一)(20分)12.①以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对话形式叙述故事(或第二人称与读者对话的形式),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②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开篇别佳将垃圾运到现代艺术展上去展览,奠定了全文诙谐幽默、讽刺批判的基调,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具体故事情节的叙述。(每一点2分)13.①机智聪明②幽默风趣③勇敢大胆④生活底层(每一点1分)14.①作者叙述描写的语言或人物本身的语言具有幽默讽刺的效果。②极度夸张荒诞的情节设置极具幽默讽刺效果。③人物形象极具幽默讽刺效果:别佳只是一个清扫垃圾的工人,但他在现代艺术展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风度气质宛如一个艺术家,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与崇拜,这个人物形象与清扫垃圾的别夫的身份完全不符合,形成寓庄于谐的幽默风趣的效果,讽刺批判了所谓的现代艺术家的故作姿态和虚假(学生答案中无需体现)(每一点2分,两点即可)15.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现代艺术展,又指垃圾展,形成了幽默讽刺的效果;②“现代艺术展”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或内容),使文章内容集中;③题目暗示了主题:题目中所谓的“现代艺术展”,最终以一场闹剧结束,其实质都是一堆垃圾的展览,强烈讽刺了所谓的艺术家的虚假无知,也讽刺了整个社会艺术脱离生活现实的现状。(前两点2分,主题3分)六、现代文(二)(18分)16.①这段回忆侧面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点2分,3点6分)17.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1点2分,3点6分)18.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1点2分,3点6分)七、作文(70分)审题参考:“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写作时可以抓住远与近的辨证关系来写,也可以写如何使远变成近。当然也可以叙事,讲述远与近的转换,远与近的故事等。只要突出远与近的关系即可。诗句赏析:“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从表层形式上看,这种感觉是反常的。因为你、我同处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总之,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
本文标题:区统考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3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