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免疫学1.免疫:宿主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2.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殊性结合反应的物质。3.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抗体(Ab):(由浆细胞产生的)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5.补体:存在于人与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又称为补体系统。6.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缩写。7.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8.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9.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0.人工主动免疫:用疫苗等抗原接种抗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1)失活疫苗;2)减毒活疫苗3)类毒素11.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1)抗毒素;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3)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12.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状物质,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免疫免疫防御:正常——清除外源性异物异常:增强—超旋反应下降——免疫缺陷三大基本功能免疫监视:正常——清除异常突变细胞异常:肿瘤发生。7大表现免疫稳定:正常——清除衰老残损细胞异常:自身免疫病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1)生来就有,人人都有,可以遗传免疫应答分为2)无特异性3)无记忆性(或人体二大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后天的,不能遗传的2)有特异性3)有记忆性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分为1)中枢免疫器官;2)外围免疫器官1)骨髓和胸腺为人体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2)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阑尾、扁桃体)——外围免疫器官是a、成熟的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及b、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B细胞在骨髓、腔上表形成。T细胞在胸腺形成。B、T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形成,定居在外围。抗原的两个特性:1)免疫原性2)抗原性完全抗原: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不完全抗原):仅只有抗原性物质。抗原特异性由抗原表位决定。1)异嗜性抗原(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2)异种抗原(细菌、外青素/类毒素)抗毒素(抗体中和毒素,抗原)3)同种异型抗原a、血型抗原(ABD系统和Rh系统)b、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球蛋白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连接,链间由二硫键连接。分类依据:是重型的恒定区,分5类(IgG、IgA、IgM、IgD、IgE)分型依据:轻链的恒定区,分2型(K、λ)可变区(V区)、超变区、高变区、结合抗原部位。Fab:抗原结合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免疫球蛋白裂解部位:铰链区近N端,裂解片状(2Fab+Fc)Fc:可结晶片段,结合补体,固定细胞免疫球蛋白裂解部位:铰链区近C端,裂解片段:(F(ab')2+PFC'F(ab’)2:抗原结合片段具有双价抗体活性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或抗体):1)特异性的结合抗原2)激活补体3)结合FC受体作用:a)调理作用b)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效应)c)介导I型变态反应4)通过胎盘(IgG)和粘膜(SIgA)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IgG:1)单体形式存在2)含量最高,半衰体最长3)唯一通过胎盘IgM:1)五聚体形式存在2)分子量最大,又称巨球蛋白3)最早出现(脐带血IgM↑,提示宫内感染)IgA:1)血清型:单体;分泌型:二聚体2)SIgA是局部粘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D:单体形式存在IgE:1)单体形式存在2)含量最低(又称为亲细胞抗体)3)参与I型超敏反应4)寄生虫感染时含量增高木瓜蛋白酶水解水解胃蛋白酶补体系统经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gGIgM)典C3转化酶:C4b2a同MBL途C5转化酶:C4b2a3b同MBL径作用:在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感染的后期)旁激活物:病原体、细胞细胞壁成分等路C3转化酶:C3bBbC3bBbp途C5转化酶:C3bnBbC3bnBbp径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MBL激活物:病原体同旁路途径途C3转化酶:C4b2a径C5转化酶:C4b2a3b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激活过程:1)识别阶段2)活化阶段3)功能阶段补体的生物学活性(生物功能):1、溶解靶细胞、细菌、病毒等;2、中和病毒;3、补体的调理作用;4、免疫粘附5、炎症介质作用(激肽样作用、过敏性作用、趋化作用)注:补体具有中和病毒区别抗毒素中和毒素细胞因子特点:高效性、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网络性。区别:抗体有特异性,细胞因子、补体没有特异性。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NF)、集落刺激因子(CSF)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缩写。MHC≠HLAHLA:人类的主要组织抗原是HLA小鼠的MHC:H-2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人类的MHC:HLA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HLA抗原类别:Ⅰ类: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只有红细胞没有),与CD8结合,对TC的识别起限制作用。Ⅱ类:APC(抗原提呈细胞),活化的T细胞表面。与CD4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BCR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膜型免疫球蛋白(MIg)→结合抗原,Igα、Igβ具有传导信号。CD40与CD40L的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B1细胞参与固有免疫,B2细胞参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胸腺中发育:三个阶段,二个选择三个阶段:1)双阴性阶段CD4-CD8-2)双阳性阶段CD4+CD8+3)单阳性阶段CD4+或CD8+成熟二个选择:1)阳性选择:通过阳性后,在与不与成熟的T细胞具有MHC限制性。CD4-ThCD8-Tc2)阴性选择:在与不与成熟的T细胞具有自身免疫而授的特性,对异物有反应。T细胞(抗原)受体(TCR)→结合抗原CD4和CD8分子分别与MHCⅡ类和Ⅰ类分子结合,也是CD4+T细胞和CD8+T细胞识别抗原时分别具有自身MHCⅡ类和Ⅰ类限制性的原因。协同刺激因子:1)CD28将来与APC上BT结合,结合后才能分化增值,使T细胞活化。2)CD2试验、E玫瑰花环试验,用于测T细胞数量。3)CD40T细胞表面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结合,使B细胞活化。丝裂原:植物血凝素: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用于测T细胞功能。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分类:1)是专职性APC(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2)非专职性APC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抗原提呈与识别(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APC)识别、捕获、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有效的抗原肽(抗原肽—MHC)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呈给淋巴细胞。;2)淋巴细胞活化(反应阶段):T、B淋巴细胞与APC接触识别抗原肽后,被活化,继而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抗原信息)。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3)效应阶段:活化的效应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Th细胞释放淋巴因子,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使细胞凋亡。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的效应功能:1)Th细胞的效应功能:a、Th1细胞对巨噬细胞的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对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心粒细胞起辅助细胞免疫作用。b、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起辅助体液免疫作用。2)CTL细胞的效应功能:a、效—靶细胞结合(三个阶段,二条途径)b、CTL的极化c、致死性攻击: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2)Fas/FasL途径最终直接杀掉或凋亡,最后达到细胞免疫。B细胞对TD(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TC效应TC杀伤靶CTD抗原→APC→ThC记忆性TC释放淋巴因子细胞免疫BC浆细胞Ab体液免疫记忆性BCTI抗原B细胞浆细胞Ab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1)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2)Ig的类别转换;3)浆细胞的形成;4)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意义:1)在预防接种和自备抗体要加强免疫,以获得含量高,维持时间长,亲和力高的抗体;2)辅助诊断疾病:a、IgM感染早期;b、当用测抗体的量来诊断疾病时必须抽取双份(感染早期和恢复期,恢复期抗体的量≥早期4倍有诊断意义)注:先有固有免疫应答,后有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两者缺一不可。免疫耐受→免疫不应答,不反应。区别初次应答再次应答潜伏期长(7-14d)短(2-3d)Ab含量低高维持时间短长Ig类型IgM为主IgG为主Ab亲和力低高超敏反应——建立耐受,不反应。器官移植、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病——建立耐受,不反应。肿瘤——破坏耐受,反应。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速发型反应)常见:特点:1)IgE介导产生;2)发生快,消退也快;3)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4)和遗传倾向。成分: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机制:1)致敏阶段——变应原→机体(第一次,初现)→IgE→IgE→细胞2)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致敏机体→Ag-IgE细胞→细胞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颗粒突出;3)效应阶段——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临床最常见疾病:1)全身过敏性反应(最严重):a、药物过敏性休克;b、血清过敏性休克2)局部过敏性反应:a、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b、消化道过敏效应(鱼、蟹、虾、蛋、奶)c、皮肤过敏性反应,荨麻疹防治原则:1)远离变应原:a、查明变应原;b、避免与之接触时预防I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2)脱敏治疗3)药物防治Ⅱ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细胞毒型或三条途径: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细胞溶解型)临床常见疾病1、输血反应。ABC血型不符的输血;2、新生儿融血症(Rh血型不符);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5、肺出血—肾炎综合症6、甲状腺功能亢进四种超敏反应比较I型(过敏反应、速发型反应)Ⅱ型(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Ⅲ型(免疫复合型)Ⅳ型(迟发型反应)抗体与效应IgEIgG、IgMIgGIgMIgA不参与补体不参与参与参与不参与效应T不参与不参与不参与参与临床常见病1、药物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湿疹)、荨麻疹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小症、肺出血—肾炎综合症、甲元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抗原方面的因素2、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3、遗传方面的因素AIDS临床分期及免疫学特征:1)HIV感染急性期(无明显症状、有传染性)有抗体2)潜伏期CD4+T细胞数量减少,而CD8+T数目相对不变,CD4/CD8比降低至倒置。3)症状期CD4+T数量持续下降,免疫功能极度降低4)典型AIDS发病期CD4+T细胞↓,消耗殆尽,最终死于一般感染。免疫学诊断:CD4+T细胞计数—诊断非常有针对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2)肿瘤细胞MHCI类分子表达低下3)、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4)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5)、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生长过
本文标题:医学免疫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