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故都的秋》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掌握这一写作手法。2、通过本文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文体特点。3、通过对文章写景不分的欣赏,的到美的熏陶,并培养起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二、教学重点通过本文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文体特点。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预习指导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僻的字词并通过自学解决。2、查找课文相关背景资料。3、掌握文章大意和基本结构。4、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认为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或值得深入学习的方面。五、教学过程(一)教学要点体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景特点(二)教学步骤1、导入秋天,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秋总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抒写它的魅力:或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豁达;或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沉郁;抑或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今天,我们就跟随郁达夫细腻的笔触,走进他笔下的《故都的秋》。2、读课文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资料介绍(1)作者介绍(2)写作背景5、片段教学(1)文中3~11自然段写了那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提示:破院所见、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雨、秋天的果树(特别是枣树)(3)具体来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各种景物来表现孤独的秋的清、静、悲凉的?首先写了清晨在破屋中的所见所闻,看见高远的碧绿的天空和牵牛花,显示出秋的清;在皇城的人海之中仍能听见驯鸽的飞声足见秋之静;那一椽破屋和漏在破壁上的丝丝阳光则显示出秋的悲凉。(视觉和听觉)A、在写到牵牛花的颜色时,作者为什么说“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而且还要“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提示:作者重在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红色不符合悲凉的感觉。而且有数落的秋草更有悲凉的意味。然后写了无声无息飘落的落蕊。落下的槐蕊静谧无声,只有在踩上去时有一点柔软的触感,显得有一丝落寞。(触觉)在此之后,又写了秋蝉衰弱的残声,带来一阵冷风的秋雨和成熟到七八分是青绿的秋果。以微弱的声音、凄冷的感觉和清冷的颜色来表现孤独之秋的清、静、悲凉。(听觉、触觉、视觉)B、我们平时说到秋天的果树总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作者是怎样用累累的果实表现悲凉的感觉的?提示:作者写的不是成熟果实,而是还未成熟的青涩的果子。这样不仅没有收获的喜悦而且在颜色上是淡绿微黄的,反而让人感到清与悲凉。6、拓展7、作业8、总结
本文标题:故都的秋教学简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