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哲学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1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案(10)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2.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2)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判断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3.什么是静止?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②运动是的、的和的;静止是的、的和的。(2)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想一想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判断规律与规则是一回事。()走进生活目标导航继农历壬辰年元宵节上演“十五的月亮十七圆”后,这一情形在农历癸巳年蛇年再次发生。天文专家表示,两年连续出现比较罕见。这种情况要想再次遇上要等上26年,即2038年和2039年。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因为地心引力,月亮靠近近地点时会走得快一些,靠近远地点则走得慢一些。如果月球在上半个月运行较快,就会在农历十五或十四晚上到达月圆位置。如果走得慢,则会到农历十六甚至十七早上才会月圆。此时的月亮正在远地点上跑着呢,所以月圆时间推迟了。思考:请你从哲学角度思考,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七圆”呢?这对我们有何启示?1.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通过合作探究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2连一连2.规律有哪些特点?(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2)普遍性:自然界、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判断(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2)人们利用规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们遭受巨大伤害。这告诉人们规律有好坏之分。()(3)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想一想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吗?三、简要回顾探究点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核心归纳]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3)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式上学观点。[典例训练]例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3方法指导准确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不被创造,永恒存在,物质存在即发生运动,因此运动是绝对的。但现实中某个具体的运动却是有条件的,有原因的,会结束的。因此应把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与具体的个别事物的运动区分开。探究点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执行我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三年来,先后6次完成与神舟飞船的交会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问题探究](1)从哲学上看,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要对接成功,需要保持一种什么状态?(2)在交会对接时,两种飞行器还在运动吗?请你分析说明。[核心归纳]全面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二者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典例训练]例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探究点三全面认识规律在“神舟十号”的发射中,要使飞船准确到达预定轨道,发射速度必须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低于第一宇宙速度,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飞船只能绕地球匀速飞行,无法实现对接;高于第二宇宙速度,飞船会摆脱地球引力束缚,奔向地月系,更无法实现交会对接。[问题探究](1)从哲学上看,万有引力是规律还是现象?什么是规律?(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规律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谈谈。(3)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核心归纳]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把握规律(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4(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3)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4)规律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5)规律不能被改变、改造、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典例训练]例3(2013·北京高考)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方法指导准确理解人与规律的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其作用是否涉及人类的切身利益,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材料中某些家长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事与愿违,正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2)规律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必要条件使规律发挥的作用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破旧立新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4.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长年累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们可以对规律进行改造C.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5.关于运动的说法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依次属于()A.辩证法、二元论、客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辩证法、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相对主义、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5答案探究点一正确理解意识的起源[问题探究](1)假如你在船中,船上也放一个水桶。此时,看到船头起火,你该怎么办?答案用水桶从河中舀水,将火扑灭。(2)通过对比,你觉得黑猩猩的心理活动和人的意识有什么区别?黑猩猩有意识吗?答案①学生依据自己对事例的体会和感悟,自主回答。②黑猩猩的大脑在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上,远不及人脑,因此黑猩猩不具有意识。(3)狼孩有健康的人脑,为什么没有产生人类的意识?答案有了健康的人脑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意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但人的意识还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狼孩虽然有健康的人脑,但长期离开人类社会,缺乏实践,所以不能形成人类特有的意识。[典例训练]例1答案B解析材料中“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告诉我们应该选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认为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错误。探究点二意识的生理基础[问题探究](1)人们能够很快接受并模仿《小苹果》,这说明了什么?请分析说明。答案《小苹果》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一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进而使人的大脑产生意识,注意并模仿这种音乐和动作。这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在动物面前反复播放这首歌曲,为什么动物不会模仿?答案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动物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典例训练]例2答案D解析科学研究的事实证明了意识活动离不开人脑,所以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③④正确。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离不开人脑,但并不等于人脑可以决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意识离不开人脑的加工改造,但不是大脑的机能。所以①②说法均不准确。6方法指导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能理解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因为,动物也有大脑,但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不能发展成为意识。探究点三意识的内容[问题探究](1)该同学的绘画作品取材于什么?答案取材于他所见到的公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意。(2)若你画这幅作品,你在取材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些因素?答案学生依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发言。(3)依据自己画画的体会,谈谈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答案上述活动,说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典例训练]例3答案C解析A项错误,夸大了想象力的作用,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作;B项错误,不存在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D项错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地反映。方法指导对意识的内容理解要全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虚幻的意识、未来的预测,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能理解成是对客观存在的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1.答案C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要看准是“意识的起源”这个关键词。2.答案B解析①表述太绝对,不选;③错在改变规律,不选。应选B。3.答案C解析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题意表明该标志的设计构想,寓意深刻,C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B项观点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性,D项观点错误。4.答案A解析漫画中的两个人分别认为是3根和4根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的,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用比喻的方式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应选C。
本文标题:哲学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