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能源安全研究作者:谢文捷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马昕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2005国务院2005年提出解决能源问题八大举措,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提出要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围绕此举措,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大家讨论。2.期刊论文顾海兵.姚佳.张越.GuHaibin.YaoJia.ZhangYue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体系的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09(3)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关系一国的兴衰荣辱.目前,俄罗斯经济安全正面临极大挑战,从而引起了俄罗斯国内的广泛关注.我们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借此能对俄罗斯经济安全法律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总结它的经验,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提供借鉴.本文分别分析了俄罗斯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对外经济安全以及土地安全几大法律基本情况,最后总结了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借鉴意义.3.学位论文程果印度能源外交研究2008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能源问题便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能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保障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今后长时期内各国内政外交工作的重点,这一点在美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得到了越来越清晰的体现。为了保障能源安全,许多国家不得不依靠进口来满足因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能源缺口,因此,就会有一些国家的能源出口量也日益增加,能源交往不断加深,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不断为其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至此,世界范围内能源外交异常活跃,“能源外交”时代随之到来。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印度发展的瓶颈。拥有世界16%人口的印度,国内油气探明储量均不超过世界的0.8%。据估计,如果不能及早发现新油田,印度目前国内的石油探明储量只能使用到2016年。与石油资源匮乏的现状相比,印度石油日均消费量却达257万桶,而其中75%要依靠进口。专家认为,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缺口将逐渐加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能源安全已成为印度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可比性,特别是两国同样面临着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和对进口原油依赖性越来越强的严竣形势。中国40%石油需要进口,印度则高达75%。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到2030年将增加到74%,印度则将增加到91%。两国对油气进口的依存度都相当高,且大部分来源于中东。因此,研究印度的能源外交对中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印度能源外交较为全面的分析,中国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更加合理的能源外交政策来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本文主要采用归纳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能源外交的兴起与印度能源外交。这部分从世界能源需求与供应产生的矛盾入手,论证了能源外交的兴起。在能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时刻,世界上许多主要能源消费国为了避免不利的无序竞争,以及保障各自的能源安全,相互协作变得十分活跃,能源外交便应运产生。印度为了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如,印度政府支持印属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扩张、大力构建周边油气供应网络、努力促进国际油气价格趋于合理化等。第二部分:印度开展能源外交的原因。印度作为世界第五大石油消费国,消费了全球3%以上的能源,但本国油气资源严重不足,油气勘探业也不景气,产量增幅不大;印度的能源消费量却迅速上升,能源消费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供需缺口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能源外交逐步开展。第三部分:印度能源外交的特点。相对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来说,印度的能源外交有其自身特点,即以建设油气管道为重点、寻求能源多元化、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加强民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希望在构筑世界新能源构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决定了印度能源外交的整体策略是向北全方位发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谋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不惜与其过去的宿敌巴基斯坦合作,建立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能源管道;向东占有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修建从缅甸经过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天然气管线;在获取邻近区域的油气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形成全球规模的印度能源供应体系。第四部分:印度能源外交评析。通过对印度能源外交的系统分析,不难看出,印度能源外交目标明确,确保了能源供给安全,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印度能源外交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多元化能源外交不平衡、多边能源外交未能充分展开、缺少一个整体的能源战略等。另外,能源外交的需要使印度对自身利益的权衡趋于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印度的外交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新动向。通过对印度能源外交较为全面的分析,中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更趋合理的能源外交政策来开展更加务实的能源外交以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虽然印度在能源外交方面走在中国的后面,但印度针对能源外交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值得中国借鉴。为了更好地开展能源外交,需要加强中国能源部门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能源监管机构以及健全油气资源法律制度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石油企业拥有资源;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价格风险;同时,还应加强多元化的国际合作。4.期刊论文顾海兵.曹帆.沈继楼.GuHaibing.CaoFan.ShenJilou美国经济安全法律体系的分析与借鉴-学术研究2009(11)美国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经济安全立法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学习之处.奉文拟通过时美国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对外贸易安全以及农业安全法律体系的梳理和分析,目的是找到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5.会议论文黄致群.柯飞中国的石油供应与能源安全2003能源是世界经济运转的动力,能源的供应也推动各国经济的增长,因此,能源安全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石油仍是今后50年内世界主导性能源。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问题必将存在,因而世界各国都将石油作为能源的重点,致使石油独占了世界能源市场的鳌头。目前石油生产成本已占到整个能源成本的39%,其价格的波动无一例外地引起世界经济震荡,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众所周知,石油既是汽车、飞机和船舶的动力源,也是创造国家财富,运用军事力量,影响国际政治走向的重要因素。它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血液”,而成为实现国家安全、经济腾飞和民族富强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成为国际事务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可以说,谁控制了石油供应权,谁就有把握在未来世界居于主动地位。本文讨论我国石油供应与能源安全问题。6.学位论文李玲我国石油安全对策研究2006石油是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的供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区域安全和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大国之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仅靠国内的石油资源和产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如何保证石油供给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而,研究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探讨应对石油危机、保障石油供应的措施显得很有必要。论文首先从介绍国际和国内的石油安全困境入手,对石油安全的内涵进行理论研究,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石油安全战略选择与实践;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形势,在结合世界石油资源及供应前景的基础上,对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进行了思索,并指出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7.期刊论文顾海兵.刘国鹏.张越.GuHaibing.LiuGuopeng.ZhangYue日本经济安全法律体系的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作为一个国内资源禀赋极其匮乏的国家,经过20世纪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后.日本对其经济安全的脆弱性有了直接的体验.也更加认识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本非常注重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来防止、排除和化解外部不利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虽然日本没有单独的、明确的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但其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法律的内容都分布在经济法的各个领域.从日本的国情出发,我们着重选取和日本国家经济安全联系密切的能源、金融、农业、反垄断等领域进行研究,首先整理出每个领域的经济安全法律框架,然后对每个领域中和国家经济安全直接关联的问题做重点论述,如粮食储备、能源储备、金融管制等内容,最后给出经验与借鉴.8.学位论文宋德勇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研究2001该文对中国石油的中、长期的生产和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中国石油供应受到的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和实现能源供应安全化的一系列建议,希望对中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提出一定的参考作用.9.期刊论文顾海兵.李彬.GUHaibing.LIBin印度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体系及其借鉴-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4)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在国情背景方面与我国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印度在经济安全立法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保护和产业经济安全方面.本文拟通过对印度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对外贸易安全、农业安全以及产业安全法律体系的梳理和分析,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10.期刊论文冯卫红.王红世界石油安全走势与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理论探索2006(4)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争夺,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的矛盾和争端.我国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国内外多角度构建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94c47ce-cb13-4fc0-a701-9e8500a705de下载时间:2011年2月9日
本文标题:世界能源安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