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绪论
1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经验看,凡是能够恪守商业伦理,凡是真正能够追求卓越,也就是说能够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这样的企业就会强大,就会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国的百年老店,像同仁堂、达仁堂、乐仁堂等等,我认为没有一个不是尊崇商业伦理的结果。如果不是恪守高尚的商业伦理,像通常所讲的一些商业方法或者市场经济的一些操作要点,搞什么千奇百怪的策划宣传,我想没有一个几代都不衰的。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般伦理学的概念一、伦理与道德1、什么是伦理?(1)词源意义的伦理:西方——习惯、风俗、人格;中国——伦即辈分、等序,理即条理。中西差异是极其明显的。“伦”和“理”原本是两个词,在《说文解字》这本书中,对两个词的解释是:“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也。”“伦”的本意也就是“关系”或“条理”,古人说的“五伦”也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五种主要关系,或者说条理,即所谓的“五常”或“纲常”。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五伦的主体是亲属关系,所以人们也会说享受亲情的快乐是“天伦之乐”,而破坏这种关系的一种罪行则为“乱伦”。2004年13.中国古代对伦理的“伦”字有如下区分(BCE)A.法则、原理B.辈分、等次C.顺序、秩序D.大道、法理E.伦常、纲常2(2)伦理包含了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人与人、人与相关事物的客观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这些关系的道理。2004年9.伦理关系是一种(C)A.独立于其它社会关系之外的一种关系B.人们自行设计,并经人们努力创造的一种客观事实C.客观的、必然的社会关系事实D.仅仅包含在家庭关系中的社会关系2011年1.伦理关系是一种【D】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主观性关系D.客观必然性关系(3)具体理解伦理的两层含义:一方面,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见课本)另一方面,伦理包含着应当怎样的客观要求和好坏、善恶、是非、正邪的价值取向。伦理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样的价值标准,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05年1.“伦理”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在于【B】A.它包含了人自身各种潜质潜能的全面发展B.它包含了好坏善恶的价值标准C.它包含了天、人、物的和谐相处D.它包含了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伦理的主题就是关于“善”的问题。善的另一面就是恶。从形式上看,善总是显现为某种被要求或被命令的东西;恶则显现为某种被禁止的东西。善行就是要求我们或者希望我们做的那一类行为,或者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做的行为就是“善”。既然谈善,就一定不能离开恶。恶总是以禁止的方式显现。我们的耳朵里从小就灌满了--------我们应该做这个,我们不能做那个;我们必须去做有些事情,而其他的有些事情则不能去做。于是,我们心里也就逐渐形成了概念,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些行为符合人们的预期,而那些行为则为人所不齿。如八荣八耻中八荣就是善,八耻就是恶。伦理的“善”就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共同繁荣,人自身各种潜质潜能的全面发展这两大目标。综上所述,伦理是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和关系规律的事实,又是从3这关系规律中引申出的法则、法理、道理及其“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2004年(2010年)21.伦理2005年11.以下表述中正确的结论是【ABCE】A.伦理关系是经过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规定的B.伦理关系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关系和过程C.伦理关系渗透在家庭、社会、国家、全球等各个层面D.伦理关系是一种主观意识的关系E.伦理关系渗透在一切现实的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日常人际交往等各种关系中2、什么是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2006年23.道德练习册P2一是指伦理关系中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的法则、道理给人提出的规范要求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4规范。二是指人对这种客观外在的规范要求认识之后,自觉地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行为的准则,并形成了个人的品性、品德。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口头上标榜仁义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义道德,因此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3、伦理与道德关系?伦理与道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总体而言,伦理比道德的范围更宽,包含了道德。我们可以把道德与伦理的关系理解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道德是伦理发展的一个环节。具体而言,它们的关系如下:(1)道德的根源深植于客观的伦理关系之中。道德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伦理指有关这种关系的道理。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道德体现了伦理的精神。(2)道德将客观伦理和他律转化为主体意志的自律(3)道德是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调节手段。道德与法律调节伦理关系的联系和区别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我们下面以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道德概念——“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5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权益是别人的权益,即不是个人自身的权益。“见义勇为”者所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见义勇为”是属于社会善良风俗的范畴,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它还未上升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牵扯到两个法律概念。一个是正当防卫的问题。这是“见义勇为”者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时,常遇到的问题。正当防卫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时,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从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即,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首先,必须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采取防卫的措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是防卫的必要性。其次,根据侵害的程度,来决定防御的程度,这是防卫的度的问题。正当防卫一般采取最小有效原则,即再保证所采取的防卫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侵害方的损失。所以,正当防卫遵循两个原则,防卫必要原则和最小有效原则。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才算是正当防卫的行为。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拾金不昧”的问题。所谓“拾金不昧”一般是指拾得他人财物主动交公或主动交还失主的行为。这个问题往往是作为道德问题来讨论的,是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标准。但,它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于拾得之物,拾得者有归还失主或交公处理的义务。此项义务是一种作为义务,即义务承担者必须做出指定的行为,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拾金不昧”不再作为良好道德的标准,而成为法律义务每个拾得者必须遵守,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拾得者不交还失主或交公处理,而由自己占有,即构成不当得利。金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新闻报道的某女拾获手机SIM卡,自己使用而被拘留,就是很好的明证。“拾金不昧”的问题就反映出,社会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道德问题,深刻的反映出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法律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和基础。区别见课本。2007年7.调节伦理关系的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主要指的是(B)A.政治与法律B.法律与道德C.政治与道德D.法律与文化2008年6.调节伦理关系的强制性手段是(B)A.道德B.法律C.政府D.社会62008年10哪一项是社会对其成员最基本的、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是最低限度的道德(B)A.伦理规范B.法律规范C.社会规范D.文明规范2009年9.调节伦理关系的非强制性手段是(B)A.法律B.道德C.文化D.风俗二、伦理学与商业伦理学1、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伦理学,也就是道德哲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蕴涵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道德上的善、恶、正当与不正当,及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学问。2006年1.伦理学的同义词是(C)A.商业哲学B.商业伦理C.道德哲学D.企业伦理2、伦理学的分类与商业伦理学的地位伦理学可以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大类。商业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一类。理论伦理学又分为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三、商业伦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成中英教授认为,商业伦理是任何商业团体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营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第二节商业伦理学的要义一、商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1、商业伦理学是研究商业活动中在物与物的背后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及其所蕴涵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确立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的学问。2、商业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提升人们的道德精神,指导人们如何经商。3、基本方法:从现实的现象和事实入手,寻求分析商业伦理的矛盾;解释这些矛盾并揭示商业伦理的目标;设计具体的制度规范。2006年11.商业伦理是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它宏观上关系到(CDE)A.企业文化的建立B.员工的培训C.国家政府的制度建D.商业信用体系的建立E.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2010年1、从分类来看,商业伦理学应该属于(D)A、元伦理学B、规范伦理学C、美德伦理学D、应用伦理学72010年11、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商业伦理在微观上要(ADE)A、调解各种利益关系B、培训员工C、建立企业文化D、培养高素质的商业人E、处理特殊商业伦理矛盾二、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1、自利与利他(1)经济人假设的含义(自利)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假设指的是人们从事一切市场经济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企业都是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都是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使货币发挥最大的效用)。经济人的本性就是自利、利己。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经济交易,其基础是每个人的利己心或自利
本文标题:商业伦理导论第一章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