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医疗信息化细分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信息化细分行业研究报告投资部:杨晓亮1.医疗信息化是“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我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政府在医疗改革及发展中承担政策设计、改革推动及资源配臵的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规划是引导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挥棒。目前医改进入深水区,改革难度加大,医疗信息化的支撑及保障作用变得愈加重要,政策的重视程度不断升级。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据悉医疗信息化被确定为重点发展领域。1.1.医改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提升我国医改在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医疗改革向纵深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公共财政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速也可能相应放慢,所以医疗改革将面临更多的存量改革,即改革将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进行资源及利益的调整及再分配,改革阻力加大,难度加大,因此向信息技术要服务质量、要效率、要效益成为必然的选择。医疗事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目前医改重点推动的领域,几乎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助力解决现实问题,如医保控费,需要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嵌入控费信息系统并连接医保信息系统,来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分级诊疗的实施、医联体的建立及远程医疗的开展,需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互联互通,才能共享电子病历及临床信息;慢病管理探索利用互联网、移动端设备、远程医疗系统来管理病患,可降低诊疗费开支,分流综合医院就诊压力;公立医院逐步降低药品加成后,医院的盈利压力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压缩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将明显增强。1.2.医疗信息化被“十三五规划”定为重点突破领域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有望被确定为重点发展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等。在“十三五规划”中,医疗信息化重点发展方向将可能定位于人口健康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及示范推广;深化重点业务应用,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协同应用和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整合共享;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信息平台,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国一卡通等。1.3.医疗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升级和扩展1.3.1.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框架不断丰富医疗信息化被2009年新医改方案确定为医改“四梁八柱”的支柱之后,国家构建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框架,也随着改革的推进不断丰富和完善。2010年-2014年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框架经历了三次升级。2010年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称为“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以后结合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强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被增加进来,升级为“35212”工程。2013年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为“36312”工程,增加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及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再次升级为“46312”工程,即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信息平台再延展至区县级信息平台。医改是一个不断改新和完善的过程,我国医改基本的路径就是统筹设计,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每个阶段都会安排合适的改革任务,因此医疗信息化建设会随着医改的推进而不断拓展行业空间。1.3.2.国家每年安排医疗卫生信息化重点建设任务卫计委每年都会规定医疗卫生信息化重点建设任务,2014年成立的卫计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卫生计生信息化总体建设并协调落实年度建设任务。2014年主要任务是: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推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制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50%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整合,实现六大业务系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在15个省份、45所大型医院开展示范,逐步建立居民健康医疗信息跨机构、跨区域共享机制。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是:加快建设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省为单位统筹建设省、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6大应用系统业务协同,促进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研究制订“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2.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领域2.1.医院信息化深度应用及内外互通已经上路2.1.1.公立医院改革倒逼信息化建设提速目前我国医改面对的突出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需要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逐利机制、改变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不合理状况、提升医院外部治理和内部管理水平等。国务院先后于2015年4月、5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强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要求2015年全国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医院综合改革,到2017年基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2015年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政策的强力推动,将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大增。2.1.2.我国医院信息化应用目标比较局限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调查,我国医院采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主要还是局限于提高临床业务效率、支持医院流程再造;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支持医院经营等方面,对于提升医院竞争力、支持医疗保险监管、提供数据交换共享、降低病人医疗费用等诸多方面的改善动力不足,随着医改推力的增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拓展。2.1.3.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将迈向深度应用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基本普及,根据(CHIMA)调查,2014-2015年度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在80%以上,其中三级医院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实施的比例均在80%以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涉及挂号收费、药房管理等基础性应用,还包括资源保障系统(含人力资源管理、物资材料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及经济核算等)、管理与服务质量系统(含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与科研管理)、医院决策支持与绩效管理系统等更多的业务应用。我国医院对这些业务系统的实施比例还比较低,随着医院对管理的细化及对临床服务能力要求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还有较大空间。2.1.4.临床信息系统实施程度及智能化应用有待提高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是直接为临床科室使用的信息系统,与以医院管理为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相区别。临床信息系统随着医疗服务的知识积累及大数据应用,不断趋向智能化应用。根据CHIMA调查,我国医院实施临床信息系统的情况落后于管理信息系统,住院护士、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实施比例较高,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也有深浅程度区别,原卫生部2011年出台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对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区分了0-7级8个级别。2013年全国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14家医院参与了2013年度的电子病历等级评审的数据填报,从整体评级情况分析,目前国内的医院电子病历等级综合水平在2-3级左右,相对比较落后。2.2.医保支付压力提升信息化控费需求2014年末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974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2013年底已达8.02亿人,参合率为98.7%,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09年以后,我国医疗保障基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而支出增速下降有限,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将不断加大。2014年人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意见》,要求优化信息化监控手段,建立医疗保险费用监控预警和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库,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建立医疗保险监控系统,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监控提示信息,实现事前提示、事中监控预警和事后责任追溯。2015年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以及费用占比,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县级公立医院及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文件对于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均作出了规定。我国医保将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同时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医保控费系统建设需求不断提升,继海虹控股PBM业务系统在全国部分省市医保局推广运营后,宁波市医保控费系统已上线,万达信息承建的上海市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费用监控系统”也将上线,各地医保控费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网也将不断推开。卫宁软件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山西等地开展医保控费项目建设,并与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合作。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落实,以及医保基金监控需求的精细化及力度加强,医保控费信息化建设空间将被极大拓展。2.3.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速升级互通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比,我国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相对滞后,近几年处于加大力通,实现分级诊疗、远程医师多点执业、急病慢病分治等。预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速度仍然很快,以支撑医改重点推进的公立医院改度弥补历史欠帐的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重大转变,从系统顶层设计框架上看,卫生业务系统从过去的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业务功能设臵上,从单纯的卫生工作管理转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提供服务相结合,并更重视标准化、数据共享和系统资源整合。过去几年卫生信息化侧重于建设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六大业务应用,目前基本覆盖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试点地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建设和人口信息资源库实现试点地区互联互通。预期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仍会按照46312的顶层设计进行建设,全国建成四级卫生信息平台,依托六大业务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交换。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整合共享基层。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网,以县级医院为依托,通过和区域信息平台及大型三级医院连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流动,开展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城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革,分级诊疗实施、医保控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2.4.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创融合发展空间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结合,正在切实地改善社会就医及健康服务环境。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从政策层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予支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医疗
本文标题:医疗信息化细分行业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