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冰蓄冷系统-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1/8冰蓄冷系统施工方案:1.蓄冷槽体的制作1.1确认蓄冷槽体放置位置,混凝土基础已施工完毕,满足设备承重要求,表面平整,符合施工要求;1.2在混凝土基础上铺设塑料布防潮、隔气层;1.3沿设计槽钢位置在隔气层上面铺设木方,将槽钢放置在木方上面,焊接底面槽钢框架,焊接过程中注意防火,防止槽钢温度过高,引燃木方或者将塑料隔气层烫坏;1.4在底层槽钢框架的空隙内填充橡塑保温材料压实,然后将底层钢板与保温材料接触面刷环氧树脂漆,然后就位,使底层钢板与保温材料紧密接触,分块焊接底层钢板,焊接完毕后在钢板迎水面刷环氧树脂漆,防止钢板以后遇水腐蚀;1.5在底层槽钢钢板焊接制作完毕后,开始焊接竖直方向槽钢与三个方向的中间的两道槽钢腰梁以及蓄冷槽顶面槽钢;1.6分别焊接三个方向侧面钢板,在焊接过程中注意钢板以及槽钢因为受热而变形,在局部地区需做反方向的拉伸处理,保证焊接的竖直和水平;1.7在三面槽钢以及侧板焊接,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刷环氧树脂漆完毕后,蓄冰设备就位,具体就位方法参见后蓄冰盘管的安装与就位;1.8在确认蓄冷设备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将第四面的横向两道腰梁焊接上去,焊接完后在制作侧板,同时制作蓄冷槽体的注水管,溢流管,排污管,观察孔,液位管;1.9以上工序完毕后,在确定无焊接瑕疵后,开始往蓄冷槽注水,注水到溢流管位置,静置24小时,确认无渗漏后放水;1.10在蓄冷槽的中间两道腰梁以及底面梁、顶面梁外安装木方,以用来固定外板;施工组织设计2/81.11确认蓄冷槽无渗漏后开始保温工作,采用现场聚氨酯发泡的方法保温,保证保温厚度至少为100mm,注意保温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开启现场通风设施,以防中毒;1.12蓄冷槽顶板采用100mm厚聚氨酯净化彩钢板,注意彩板上方开孔位置与蓄冷槽出水,进水位置保持一致,彩板两头的长度以盖过保温层以及木方为宜;1.13在以上工序全部完成后,蓄冷槽体在保温层及木方外面敷设0.5mm厚镀锌钢板装饰面。2.蓄冰盘管的安装2.1出厂检验蓄冷设备出厂前已整体装配好,以确保质量并使对现场安装要求减至最小。每台设备都被放置在木托架上运至现场,在卸货和签署提货单之前,需对其做彻底的检查。检查应注意外板、视管、控制部件和储冰量传感器。对所发现的任何损坏,都要记录在提货单上并通知装运机构;2.2临时性存放如果蓄冷设备在运抵现场之前需要做临时性存放,需使之连同装运时用的木托架一并放在光滑、水平的地面上,地面上不得有任何突起或凹凸不平,否则会穿破或损坏能槽的底部;2.3进场、垂直吊装:室外自运输设备下放蓄冰盘管采用汽车起重机进行;2.4水平运输:蓄冰盘管自坡道沿运输通道,采用慢速卷扬机牵引至各蓄冰盘管下落点。蓄冰盘管在蓄冷位置区域内水平搬运采用两台液压手动拖车进行;2.5技术措施:为防止盘管扭曲变形,在现场制作多个吊装钢架,图示如下:施工组织设计3/8起吊点设备起吊点设备起吊点设备起吊点吊架用[16槽钢制作,尺寸待核实设备后确定。为保证蓄冷槽在水平移动时安全,制作两台水平运输架,图示如下:运输架用槽钢制作,滚杠数根;2.6安装在安装有大量蓄冰盘管的情况下,需考虑用普通的平衡阀使之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在每组蓄冰盘管上仍然要安装截流阀,将每个盘管设备隔开。若是单台设备安装,在截流阀和冰盘管之间应安装调节阀,以保护盘管的液压膨胀。系统必须带有膨胀/压缩箱,以适应液体容积的改变。此外,在管道回路的高点上还要安装有适当尺寸的排气管,以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在管路安装完毕之后,要对系统做气压实验(但不得使之作用在调节阀上),以检查管路有否泄漏。一旦压力试验完成后,须使蓄冰设备与整个系统分隔开,然后再冲洗系统管路。否则,一些有害于乙二醇溶液的化学冲洗剂会滞留在系统之中。蓄冰设备中的盘施工组织设计4/8管不得冲洗,也不得自由泄放。若蓄冰设备与系统管路一并冲洗后,管束内的液体将不能形成紊流,这时须使盘管中留有水,在计算乙二醇溶液的数量和浓度时使这部分水量加入到系统中去。在最终安装和连好管路后,需要检验设备在混凝土底座上的支撑是否均匀。然后,安装冰槽灌注连接管,及显示冰槽液位的视管。按照如下步骤将优质水灌注入冰槽中。若要长期正确操作蓄冰设备,须将冰槽准确地加注至规定的液位。2.6.1拆下设备顶部的盖板,把灌注软管连在冰槽灌注连接管上,开始充注冰槽,充注水量;2.6.2继续充注直至视管中的液位达到“0%制冰”的液位;2.6.3当冰槽注满时,断开灌注软管,然后将盖板重新放好并密封紧固。2.7系统的加液一般说来,蓄冰设备规定使用25%(以重量计)的乙烯或丙稀乙二醇溶液。然而,因为项目的特性多种多样,所使用溶液的型式和浓度也必须作相应的改变。如果溶液须现场混制,则必须使用优质的稀释水,并且须遵守生产厂的配置规定。将其注入整个系统前,必须使溶液得到彻底的混合并检测其浓度。可特别安装折射计,以确定其乙二醇浓度。在计算要求溶液的总容量时,蓄冰设备盘管的内部容积参见蓄冰设备说明书。在向系统充注乙二醇溶液时,需开启所有阀门和系统高处的排气孔,从而使乙二醇溶液能够自由地流至系统各处。然后,把预先混合好的溶液泵入系统。当充注接近完成时使蓄冰槽与乙二醇回路分离,这时打开系统循环泵,以确保溶液在整个回路内循环。在泵工作24小时后检查系统的压力和乙二醇的浓度。3.蓄冰系统的运行模式3.1蓄冰空调系统在供冷运行模式方面有三种组合:先经蒸发器后经蓄冰槽,先经蓄冰槽后经蒸发器及蒸发器与蓄冰槽并用;施工组织设计5/83.2先经蒸发器后经蓄冰槽的运行模式系统配置如下图来自空气处理室的冷冻回水(盐水)一般为12℃,先流经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将水温降低至7℃,然后进入蓄冰槽又一次降温至3℃,送入空气处理室的表冷器。这种配置对提供制冷机容量及提高效率有利,但由于进入蓄冰槽的水温与槽内温差减小,因而释放冷量的速率会降低,同时蓄冰槽的部分显热容量将不能利用;3.3先经蓄冰槽后经蒸发器的运行模式系统配置如下图此时12℃的回水先经蓄冰槽将至7℃后进入蒸发器,于部分回水混合成3℃送至表冷器使用,这一运行模式的结果与上述配置有相反的效果;施工组织设计6/83.4蒸发器与蓄冰槽并用的运行模式系统配置如下图回水分别用泵送至蒸发器和蓄冰槽,降温后经过混合成5~7℃的冷冻水供给表冷器。这一运行模式兼顾了制冷机的容量、效率和蓄冰槽的可用容量,但系统控制比较复杂,且供水温度较高;3.5以上三种模式都能实现蓄冷单循环,单独由蓄冰槽供冷且制冷机不工作的工况,单独由制冷机供冷蓄冰槽不工作的工况以及制冷机与蓄冰槽联合供冷的工况。系统能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便于匹配负荷的变化,尤其在过渡季节负荷较小时,可能单独由制冷机或蓄冰槽供冷,而在负荷较大时又能联合工作。4.风系统施工方法4.1风管支吊架安装4.1.1风管支、吊架的图集《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08K132,支、吊架的安装位置要正确,做到牢固可靠,支吊架的间距按规范执行;4.1.2支吊架位置按风管中心线确定,其标高要符合风管安装的标高要求,支吊架位置不得安装在系统风口,风阀、栓视门和测定孔等部位。风管重量不得由通风、空调设备承受;4.1.3定位、测量和制作加工指定专人负责,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与水电管支吊架协调配合,互不防碍。施工组织设计7/84.2风管安装4.2.1风管的组对将成品运至安装地点,结合实际情况进和检查、复核,再按编号进行排列,风管系统的各部分尺寸和角度确认准确无误后,即开始风管组对工作。风管各管段之间的连接采用现场法兰螺栓连接,组对式先连接发兰四角螺栓孔,从四角到中间逐个紧固,所有螺栓长短一致,并朝向气流方向。法兰间采用发兰密封材料防止漏风;4.2.2风管吊装①风管吊装可采取分节吊装和整体吊装,整体吊装是将风管在地面(楼面)连成一定长度(20m左右)用倒链提升至吊架上;②与具有转动部件的设备相连的进出风管处设软接头。柔性连接短管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的软性材料制作,空调系统的柔性连接短管还应保温,有防火要求的软接头应涂刷防火漆③管道穿过防火墙、楼板时,其缝隙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4.2.3风口、阀件安装①风口、阀件规格、型号、材质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所有部件应有产品合格证,防火阀类产品应有当地消防产品准用许可证;②安装前检查产品外观完整,无脱漆、变形或损伤。阀件应启闭灵活,并标明开度指示和安装方向。电动阀门应进行电气绝缘测试和通电试验;③风口安装应配合装饰施工进行,安装应固定牢固,并与饰面结合紧密。安装后装饰工程未完成,应贴不粘胶带或塑料薄膜进行保护;④阀件安装应与风管安装同步进行,安装时要注意气流方向与标示一致。防火阀应单设吊架,所有吊架不得影响阀件操作;⑤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在调节阀上注明“开”、“关”字样。在通风、空施工组织设计8/8调设备上标注系统编号(与施工图系统编号一致)。5.水系统施工方法5.1管道安装前认真核对管道规格、材质与设计是否相符,按规定除锈、刷油,并将管内污物及锈蚀清除干净;5.2管道安装原则: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先上部,后下部;5.3成排管道安装,直线部分相互平行,曲线部分曲率半径相等。各种管路的敷设应该遵循交叉优先原则,即“风在前,电在上,水管让”;5.4管道安装停顿时,对敞口处进行可靠封闭,镀锌钢管采用丝堵密闭,无缝钢管采用法兰盲板密闭;5.5水系统最低点设泄水阀,最高点设自动放气阀;5.6阀门安装前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方法和要求按规范规定进行;法兰盘焊接采用里外焊,法兰组对时螺栓方向要保持一致,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等于1/2螺栓直径;5.7管道安装坚持先大后小、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原则;5.8管道穿墙、楼板处要设置套管,穿外墙装防水套管;5.9动力管道有热伸长要求,吊杆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滑动支架要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留2~3mm间隙,并留有一定的偏移量。保温管道与支架间垫防腐木托,木托厚度与保温层厚度相同;5.10管道安装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本文标题:冰蓄冷系统-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