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商品标准化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1商品学期末论文论商品标准化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以我国汽车出口为例学号:5400112270姓名:莽文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国贸122班2论商品标准化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以我国汽车出口为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加深,新的邻域、新的行业纷纷出现,标准化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更是国际贸易中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工具。本文基于此背景,立足于商品标准化,从当前我国的贸易商品现状出发,浅谈如何加强商品标准化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等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大家对经济贸易领域中的标准和标准化因素以及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认识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如何以新视角、新方法、新理念来深度地剖析标准化与国际贸易问题,是摆在广大专家学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关键词】商品标准国际贸易贸易壁垒汽车出口解决对策一、商品标准的含义,目的及提出背景1、商品标准的概念商品标准是保证商品满足需要或要求而对商品结构、成分、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所做的技术规定。商品标准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具有的产品技术典范,是质量验收,监督检验、贸易洽谈、储存运输等的依据准则,也是对商品质量争议做出仲裁的依据。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它是商品标准的制定、发布、贯彻实施和修订的整个动态实践的过程。就国内来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2、推行商品化的目的3推行商品标准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制订标准、规格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的合理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确保公平交易。在生产领域推行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成本;在流通领域推行标准化可以简化市场交易程序,尤其在不展示现货的商业交易中更需要根据买卖双方都承认的标准或规格来进行。因此它可以成为交易双方的共同语言并在同等条件下促进卖方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普及标准化知识便于消费者在市场上正确选购、使用和消费商品,维修时便于替换零部件。从理论上讲,标准化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都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效益,但是从目前实际已经发挥的效果来看,其效益还主要限于生产和流通方面;在消费方面还要等到标准化推行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充分表现出来。3、提出标准化的国际贸易背景现代标准化始于产业革命,尤其在机械工业领域里随着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标准化首先发挥了可以互换的优势。继而工业产品标准化又逐渐渗透到工业制品的材质、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存在形态、制造工艺、试验方法等方面,可以说现代标准化首先是在工业领域里发生、发展起来的。而国际贸易是以国际商品交换为基础,伴随着国际技术交流、国际资金融通和国际信息沟通,是一个物质、技术、金融、信息的跨国综合循环。由于参与国际贸易的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技术和文化水平不同,居民的消费习惯不同,使对外贸易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因此,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作为交易各方谈判成交、交接验收和处理索赔争议的共同尺度,并在交易谈判、信息沟通、合同与文件的签订和提供时采用共同的标准化术语,才能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完满实施。于是,在国际贸易不断深入发展的前提下,标准化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4二、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1、标准是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我国对进出口商品实施的产品质量认证,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以及进出口商品的检验、鉴定等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作为判定产品的质量和质量体系是否合格的唯二尺度。在这个意义上说,标准也是执行国家进出口技术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2、标准是对外贸易谈判成交和货物交接验收的依据。对外贸易谈判成交和交接结算离不开贸易术语标准、单证程序标准等国际贸易共同准则,同时在议定货物质量和质量检测验收时更离不开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3、在国际贸易实现方式方面,比如,国际贸易商品分类、商品条码系统、射频识别技术、商品运输、包装、标签要求、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安全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以及单证格式、结算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标准化。4、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商品标准的协调可在世界范围内防止或消除贸易上的技术壁垒。国际货物贸易中,在关税壁垒下降乃至消失之后,继而产生的是形形色色的非关税措施。比如:补贴、配额、进口许可程序、行政禁令以及技术要求等。进而,在配额、补贴、进口禁令等非关税措施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后,技术壁垒将成为最重要贸易技术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以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苛刻繁杂的规定,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5三、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技术壁垒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关税和其他非关税措施都消除了,技术壁垒还会存在。文章选取了我国汽车出口为例,从商品标准化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贸易问题特别是技术贸易壁垒的问题,1、汽车产业贸易历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和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就将汽车工业正式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次明确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与发展中的产业支柱地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入世11年,中国整车出口保持年均40%以上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2002—2004年是出口量平稳增长的时期;2005一2007年是出口量爆发性增长时期;2008—2009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量开始经历震荡调整;2010年至今,在政策支持和外需回暖的双重作用下,出口量呈现恢复性增长势态。2012年,中国整车出口量首次超过百万辆,达到101.5万辆,与2002年的2.26万辆相比增长45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是出口主力军,2012年出口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奇瑞、吉利、长城、上汽和力帆,其中奇瑞和吉利均超过10万辆。虽然与当年近2000万的产销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苦心经营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年出口规模又跨上一个新台阶。2、中国汽车标准体系及数据我国汽车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全部是推荐性标准)构成。我国汽车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开展工作了,不过由于观念的原因,80年代以前汽车行业出台的国家标准是非常少的。随着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汽车行业颁布的标准越来越多,截至2011年1月31日,国家共颁布了134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有737项,行业标准有612项。2010年,汽车标委会秘书处复核并上报标准报批搞48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28项。全年新发布国家标准22项(8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5项。2010年新下达标准修订计划项目9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1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16项,行业标准计划61项)。本文列举了我国汽车行业标准数量和技术标准(主要与欧盟相比),主要说明我国汽车行业标准的不足之处。7,从表中可以知道1988~1993年是我国汽车新标准发布的一个高峰时期,1992年发布125项新标准,达到近20年最高水平。相比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每年新发布的数量较少。欧盟国家对汽车的环境标准要求非常严格,通过制定严苛的汽车排放技术标准来限制进口,以此设置森严的技术标准壁垒,将尾气排放量过大的汽车挡在欧盟市场之外。相比之下,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按照相当于欧III的“国Ⅲ标准”控制尾气排放,对欧VI汽车排放标准望尘莫及。中国汽车要出口到欧盟,必须按照欧VI标准更换合格的进口零部件,还要对发动机进行改进,这将进一步侵蚀中国出口汽车的成本优势。8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1)各国之间标准的差异构成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现实中最重要的贸易壁垒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年增长率平均在15%左右,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约20614亿美元,1997年则增加到325016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世界商品标准化对外贸商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我国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的产品品种多,行业范围广,不管是传统的贸易产品(如农产品、纺织品等),还是目前出口增长较快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且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难以进行国际协调。2003年4月,商务部《2002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的调查报告》表明,2000年我国66%的出口企业、25%的出口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损失金额l00亿美元;2002年,上述指标分别增长为7l%、39%和170亿美元。另据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内地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达21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91亿美元,给我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四、如何做好出口汽车的标准化工作,提高贸易竞争力标准是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谁掌握了国际标准或先进标准的制定权,谁就能在未来的产品出口中具有竞争优势,而我国汽车产业目前标准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想让我国的汽车产品能在发达国家的市场有竞争优势,我们就必须重视我国汽车产业标准化的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对于政府来说积极参与国际汽车标准制定及其推广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WTO/TBT规定各成员国应以国际标准或其相应部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国际标准9在协调各国技术法规方面的作用,更加巩固了国际标准在实现全球化生产中作为全球标准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国家政府应该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支持,积极引导其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另一方面对于有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汽车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主动权、发言权,并竭力在国际标准中反映本国的要求,制定对我国有利的国际标准,如此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2、对于我国汽车企业来说,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由于我国标准的形成与制定是由国家主导的,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企业发言不多,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企业又遇到很多困难,导致产品一致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就需要改变我国汽车标准制定方式,转变为/企业主导,国家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开发创新中的主导地位。然而,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标准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的有效途径。我国汽车企业要主导我国汽车标准的制定就必须得提高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内汽车企业而言,要在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要大力引进研发人才,加大对汽车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只有具备领先他国的高新技术,才能在标准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对于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研发资金,专门用来补助企业的研发项目,对有研发成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3、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全球危机,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市场。然而,新能源汽车标准是一个比较新的标准,在国际上已有标准不是很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盟、美国都在制定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目前还未存在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在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一样,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对于我国而言,如果能在新能源标准的制定上抢
本文标题:商品标准化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