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目的为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适用范围有相关操作的各临床科室和重点部门内容医院内肺炎(HAP)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一、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二、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度。三、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起下床活动。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六、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七、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一)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二)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四)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作手卫生。(五)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六)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八、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起草依据上海科技出版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目的为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适用范围有相关操作的各临床、门诊科室和重点部门内容一、插管前(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四)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五)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插管时(一)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二)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三)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四)使用黏膜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五)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六)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三、插管后(一)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悬垂集尿袋;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二)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三)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四)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五)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六)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七)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八)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九)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十)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十一)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十二)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四、其他预防措施(一)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二)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起草依据1、卫计委《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上海科技出版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目的为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适用范围有相关操作的各临床科室和重点部门内容一、置管时(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二)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三)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四)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五)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2次,消毒范围直径≧15cm。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六)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二、置管后(一)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二)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三)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四)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五)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六)输血、血液制品或脂肪乳剂患者,应输入开始后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七)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九)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十)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十一)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三、培训与管理(一)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二)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一)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二)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三)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四)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五)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六)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七)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八)常规使用抗凝剂冲管和封管1、大部分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和封管是安全有效的。2、常规使用抗凝剂冲管和封管会增加一些患者发生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故不应常规使用肝素冲管。起草依据卫计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上海科技出版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科技出版社《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
本文标题:医院内肺炎等SO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