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姓名:孙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林梅20080401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作者:孙巍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又堂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展望-商业研究2008,(11)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最时髦的话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西提出了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在全面介绍泛北部湾区域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2.学位论文孙长青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2008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成为全球性的旅游发展热点问题。区域旅游合作中,合作机制是最根本的问题,合作机制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与否。传统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构建都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中的区域分工理论、区位论、核心——边缘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行政区经济理论等理论作为依据的,这些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初期起到了理论支撑的作用。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行政分割、资源浪费、建设重复、市场重复开拓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了,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急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阻碍区域旅游合作往深层次发展的障碍,这时的区域旅游合作就需要引进新的理论,充实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是以生物学上的共生理论为依据,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的运行机制,以期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往深层次发展的障碍问题。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区域旅游合作和共生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介绍了区域旅游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定义,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第三部分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共生系统分析。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建立的共生三要素、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的特征、结构、功能、共生机制。第四部分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分析。在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共生三要素、共生条件、共生机制。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区域旅游合作和共生理论以及实证的研究,得出生物学上的共生理论可以应用于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并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共生理论适用于区域旅游合作,并且能够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稳定运行。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的分析,得出其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共生机制还不完善。3.学位论文刘青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案例初步研究—以云南参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合作为例2004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旅游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它是顺应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国际、国内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不断出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做了一个回顾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论文的中心论点,即用区域旅游的理论对区域旅游合作进行探讨,结合实证研究通过对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探讨,力求促使区域旅游合作走质增长的区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共同稳定、同步发展的区域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平台,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区域旅游合作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其支撑体系.第三部分是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分析,主要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对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主要从区域旅游合作的政策机制、协调机制、信息机制、市场机制、货币机制、法律机制、监督控制机制、援助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九个方面对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第五部分主要是实证部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旅游业不仅是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的先导产业.区域旅游合作协调了成员间的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区市场的规模经济,避免区域内相互间的过量竞争,缩小区域内各成员在旅游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增强区域整体的实力和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云南应把握住这个机会,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区域旅游合作,构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旅游合作.文章最后一部分结语概要性地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4.期刊论文刘又堂.LIUYou-tang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展望-科技和产业2007,7(12)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最时髦的话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西提出了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在全面介绍泛北部湾区域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内容,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5.学位论文张利华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研究2007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驱动下,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参与世界分工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表现。我国旅游业在经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区域竞争三个阶段后,已经进入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在发展“大旅游”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十分迅速。从长江三角洲,到泛珠江三角洲;从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东、中、西部无不试图突破行政区的障碍,积极打造各种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成了旅游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更加积极,合作的层次更加丰富,合作的内容更加全面,合作的地域进一步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宁镇扬区域旅游的合作是在2002年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式出台开始显现出来的。2005年年底,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自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在系统总结原有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一些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即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整体形象塑造、共同开拓市场、旅游商品合作开发、旅游信息共享。进而提出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区域联动式旅游业合作发展模式、政府力量积极主导下的多种机制协调合作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即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强整体规划、加强优势互补,进行整体营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共同打造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新型企业经营体制、开展环境整治,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旅游信息平台。本文的创新点是运用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系统的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模式和对策,从而弥补了对该旅游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缺乏状况,从而为该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6.学位论文吴国琴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2006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成为全球性的旅游热点问题,是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的重点领域。2005年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出现了新的高潮,合作地域进一步扩大,合作主体更加积极,合作的内容更加全面。2004年9月,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5省签订了“赤壁宣言”旅游合作协议,宣布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中部旅游经济共同体,拉开了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帷幕。2006年3月,参加中部六省旅游协作年会的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六省旅游局官员签署了“中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在系统总结原有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演进过程和区域旅游联合体的形成;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协调保障机制;并且总结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以中部六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分析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背景下,对中部六省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中部六省的合作现状、动力机制、合作条件和合作潜力,总结出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并且提出了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开发战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界定了区域旅游、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概念,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从而系统的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和相关协调机制,进而将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运用于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7.期刊论文郑江宁.颜澄.ZHENGJiang-ning.YANCheng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生态经济2008,(9)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易实现并且是事先推进的部分.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问题.绝不是政府单方面的合作构想.或者扩容式合作框架的建立所能够完全解决的.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发展现状.提炼出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提出过多的政府行政力量的涉及是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最大的缺陷.8.学位论文张帅基于我国战略的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研究2008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该区域的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东北亚六国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地缘优势明显,在该区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潜力惊人,前景广阔。由于旅游业关联性强,波及效应大,旅游合作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已逐步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有可能成为该区域经济合作见效最快、收益最大、对其它合作领域起重要推动作用的领域之一.基于旅游业的关联性特征,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对我国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作用,更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从我国的国家战略来看,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战略意义深远,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开篇从第一部分绪论提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确定东北亚地理范围之后简略介绍了旅游的作用,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给下面介绍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奠定了进行铺垫。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理论,为下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石。第三部分具体对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现状及阻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对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文章第四部分研究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动力因素,这也是此论文的重点所在,将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五大基础条件和三大合作动力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虽然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依然存在,合作的前景依然广阔。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即建议与对策部分,这是本文的精华所在,在分析以上四个部分的基础上,作者首先从整个东北亚宏观角度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旅游合作的建议,接着从提升我国旅游产业总体实力,振兴东北地区旅游业,充分发挥“奥运效应”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对策,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可行的借鉴。9.学位论文赵永青中国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2007旅游业作为当今的第一大产业,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也掀起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浪潮。促进中部崛起是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从2004年起,中部六省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合作。中部旅游的崛起被作为中部崛起的先导产业。中部地区地处中国的核心,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这里自然地貌发育奇特,历史文化悠久,山水风光秀丽,旅游文化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在理论上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转述,然后在对中部地区的旅游开发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指导下,结合经济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知识,本着如何才能搞好中部旅游业,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结合其它地区在
本文标题: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