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
2015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教育公共基础)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1、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答案】×【解析】教育的根本使命包括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和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答案】×【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起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3、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下降,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减少。【答案】×【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压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没有相关关系的。4、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答案】×【解析】教育是有意识的提升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水平活动的总称。其中母鸡带小鸡属于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范畴。5、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答案】√【解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题目中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属于有形资源,风俗习惯属于无形资源。6、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显得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教给学生。【答案】×【解析】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实现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促进德、智、美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答案】√【解析】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班级授课制。以上表述正是复式教学的特点。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答案】√【解析】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坏了”。人性也是这样,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善良本性,但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宗教、传统偏见以及人为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人的善良本性全毁坏了,因此,必须通过自然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9、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答案】×【解析】“管理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班级集体观。10、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答案】√【解析】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教育人的工作是由多方面力量协调来完成的,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11、师生关系是隐性课程。【答案】√【解析】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不同,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方面、制度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其中师生关系属于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12、不同的学生受同一个老师教育,心理反映各不相同,说明人的心理想象是先天固有的。【答案】×【解析】不同学生受同一教师教育,心理反映不同,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13、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三大领域。【答案】×【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大领域。14、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相对持久的变化。【答案】×【解析】学习是通过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形成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改变。1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答案】×【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16、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智能不足的学生。【答案】×【解析】学习困难症属于认知障碍,不属于智能不足。17、场依存的学生更多地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答案】√【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认知方式可以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性。场依存的人更加需要获得外界的信息来肯定自己。18、学生学会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属于策略性知识。【答案】√【解析】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学生在听课和看书时知道如何做笔记属于此类型。19、动作技能与肌肉运动有关,与大脑无关。【答案】×【解析】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运动后由我们的肌肉、肌腱以及关节运动而形成的。20、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答案】×【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说。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标准主要依赖于教师与家长的权威。21、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模仿。【答案】×【解析】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行为发生变化的条件是强化。22、“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这是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的具体体现。【答案】√【解析】班杜拉所强调的学习属于观察学习。“上行下效”是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耳濡目染”是指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这两者都强调了观察的作用。23、在教育行政执法中,违法者必须服从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作出的处置决定。【答案】×【解析】对乱收费的处理,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依法作出处置决定,违法者必须服从,否则可以一定形式强制执行。24、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可收杂费。【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杂费。25、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答案】×【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26、教育法律救济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答案】√【解析】法律救济的特征包括四个,即:是宪法公平、正义立法精神的体现;以法定权益纠纷的存在为基础;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以及以补救权益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27、学生申诉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答案】√【解析】《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第十三条中规定申诉受理的条件包括申诉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且书面形式符合本办法要求。28、学校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答案】√【解析】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建立也可以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29、“终身学习”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内容。【答案】√【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及终身学习。30、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答案】×【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以及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其中不包括道德认知。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A.奥苏贝尔B.布鲁纳C.柯勒D.瓦。根舍因【答案】B【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提倡发现教学的教学模式。2.某教师对学生说:“我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这种教师属于()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答案】D【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和强硬专断型。其中强硬专断型教师的领导特征是: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立即无条件的接受一切命令,遵守严厉的纪律;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由此可见,题中的老师应属于这一类型。因此,答案为D。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诸于()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答案】C【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4.实用主义教学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赫尔巴特教育学【答案】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答案】B【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时,争论轮最激烈的,最主流的,也是长期存在对立的两种取向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6.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显性知识B.可以被明确地传授C.可以用词语表达D.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答案】D【解析】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与缄默知识相对应的学习是感受性学习。只能意会的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无法形成象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习得,所以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是感受性学习。7.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说服教育法【答案】C【解析】利用草坪、花园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选情感陶冶发。8.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A.教师的素养B.学校的管理C.国家的政策D.学生的认识【答案】A【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9.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B.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D.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多种,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等等,德育过程便是在这些矛盾中展开的。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一定社会与阶级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10.传统教育学认为教育学有两个基础:一是心理学,二是()A.哲学B.伦理学C.人类学D.社会学【答案】B【解析】传统教育学的提出者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应该有两大理论基础,一是心理学基础,二是伦理学基础。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B.全面发展C.情感发展D.自我实现【答案】C【解析】“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12.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一致性原则B.正面引导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严格要求原则【答案】C【解析】“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行为的结合,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13.我国
本文标题: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