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四川省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1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教学过程:(1课时)第一课时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什么又是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而人们也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重点)(板书)二、什么是信息(重点)(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2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板书)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时间处理信息的方式举例远古感官耳、眼科学发展文字、纸张书、信19世纪末电报、电话20世纪到现在无线电、计算机技术电视、计算机等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板书)四、信息社会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处理大量信息,而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信息社会是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和充分共享的社会。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处理、利用信息,能使人们在政治、经济、生产、科研、军事等活动中获得先机,从而掌握赢得胜利的主动权。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明确了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过程,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UFO存在吗?学生讨论并举出实际生活中信息传递使用的例子3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技能目标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四、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识。五、教学建议建议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七、教学教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二、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次革命。(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教师可准备有关信息发展阶段的图片或者挂图。4发展历程发明与应用的信息技术提高的信息能力发生年代及科学家第1次语言的产生和使用较远距离的传递20万年以前第2次文字的创造与使用信息的存储、传递的能力超越时空公元前3500年第3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量大存储、及时交流、广泛传播公元1040年第4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提高传递的效率,突破时空限制电话1875年电报1933年第5次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处理、传递速度和普及应用程度惊人变化计算机1943年三、信息技术信息的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1、获取信息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如:利用微波、声纳、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2、传递信息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信息。3、存储信息存储信息的方式:雕刻、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芯片等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位(bit,读:比特,写作:1bit或1b)1kb(千字节)=1024B(字节)1MB(兆字节)=1024kB(千兆字节)=1,048,576B(字节)1GB(吉字节)=1024MB(兆字节)=1,073,741,824B(字节)1TB(太字节)=1024GB(吉字节)=1,099,511,627,776B(字节)“字”(word),一个字中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常用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和128位。字长越大,处理信息能力越强、精度越高。4、加工信息对获取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处理,才能加以利用。5、发布信息人们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还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信息。6、交流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任务2-3人为一小组,对表中所需的信息技术做讨论填写表1-2-3信息活动。(提示:根据以上的信息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5四、发展趋势综合化:信息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相关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多元交叉学科。高速化、大容量、数字化:利用卫星、光纤等设备构成的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积更大。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认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科学。用信息技术设置虚拟世界。四、对社会的影响1.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领域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2.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缺陷犯罪,会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等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要求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信息处理能力、甄别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八、作业布置:选择题:每第19页共4道。九、课后反思:从堂课实际教学来看,课堂知识涉及的时间范围宽,主要分两部分,主要的是第二部分信息技术。6第三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材与学情分析本部分属于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但少部分学生应加强引导;学生对前边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已较为疲惫,因此课的教学尽量考虑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小学中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有所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的特点与具体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和计算机具体应用的不同领域。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分组教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结合自已基础,利用教学资源自学。练习法:实践操作,在应用中学。协作法: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改进。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能够进行网络教学)。2、本节的教学资源及相关素材(一台286主机、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图片、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图片、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制作好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提出本节课任务向学生展示一台较为旧的286电脑主机和一台机房内的最新电脑,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问两台电脑的区别,引导学生回顾信息的基本概念(问学生这样的两台电脑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拿出两台电脑中的芯片,让学生观看,提出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的主要元件的发展问题。向学生讲解教师机共享资源的查找的调用方法。呈现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两个代表。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的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其效果有一定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目标。5分钟教师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用时二、利用资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7带着两个问题,通过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资源:1、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课件;2、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图片及说明;3、计算机的不同应用领域的图片资料。4、通过百度搜索到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页面。问题:1、计算机发展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2、计算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应用,每个方面各举一个例子。教师对部
本文标题:四川省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595 .html